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古文觀止》是一個文章選本,“觀止”本于《左傳》記載季札在魯國看樂舞時贊美的話:“觀止矣!”這個選本是清朝吳楚材、吳調(diào)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它備受讀者喜歡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說來,它體現(xiàn)了比較進步的文學主張。古代的選本,梁朝蕭統(tǒng)的《文選》也很著名。那時的文學主張,認為哲理散文和歷史散文都不能入選?!段倪x》除詩歌外,選的主要是駢文,是一種講究辭藻、對偶、聲律的文章。唐朝韓愈起來提倡古代的散文,稱為古文,用來反對駢文。這種主張是進步的。《古文觀止》正是貫徹了韓愈以來的古文家的主張。
第二,一般說來,入選這個選本的文章豐富多彩,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是比較高的。自從韓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選本在《古文觀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選錄《左傳》《國語》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觀止》的選文從《左傳》開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過真德秀是道學家,他用封建倫理的眼光來選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藝術(shù)性,所以他的選本不受歡迎。《古文觀止》所選,像先秦的歷史散文《曹劌論戰(zhàn)》《魯仲連義不帝秦》,表現(xiàn)當時人的智慧和品德;兩漢文《治安策》和《出師表》,反映出當時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現(xiàn)出作家的遠見和忠誠;唐文《捕蛇者說》,深刻暴露封建統(tǒng)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惡;宋文《岳陽樓記》,通過不同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這些名篇,都是古今傳誦。
這個選本所選文章的豐富多彩,也表現(xiàn)在文章的體制上。選本也選了幾篇韻文、駢文。嚴格講起來,古文跟駢文是對立的。但就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講,古文由散體趨向駢體,再由駢體回復到散體,完全不選駢體,就看不出這種變化來。
第三,這個選本的編選體例也有它的好處。蕭統(tǒng)的《文選》分很多門類,煩瑣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辭令、議論、敘事三類?!豆盼挠^止》不分類,按時代先后排列。從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變的跡象。這個選本得以廣泛流傳,跟它的篇幅也有關(guān)??滴醵哪辏?685),康熙命令編選《古文淵鑒》,稱為御選。用皇帝的名義來刊行,卻不能廣為流布,這跟它用真德秀的體例有關(guān),也跟篇幅有關(guān),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點,當是此書能廣泛流布的原因。不過此書也有缺點,約略說來如下:一、編者識力不高。像李陵《答蘇武書》,歷來都疑為后人偽托,此書也加選錄。還有宋朝人論歷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點發(fā)議論,并不能夠真正考慮當時歷史的全面情況。這類文章也選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響。選文所選《史記》,像《伯夷》《管晏》,這些傳記議論多而不致力于刻畫人物。編者選這些是看中它們的唱嘆和轉(zhuǎn)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編自振甫《談談<古文觀止>》)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與《古文觀止》相比,蕭統(tǒng)編選的《文選》體現(xiàn)的是一種相對落后的文學主張,選文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與《古文觀止》相比,真德秀編選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選文的時代范圍窄、道學氣息重、分類復雜。
C.《古文觀止》在體例和篇幅上的特點,一是選文按照時代先后排列,不另分類;二是篇幅較為適當,并不浩繁。
D.《古文觀止》編者識力不高主要表現(xiàn)在歷史見識方面,如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所選宋人作品持論偏頗且占比失當。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陳說觀點時使用“一般說來”“嚴格講起來”等說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分寸感。B.文章第三段列舉多篇《古文觀止》的選文,證明選本的經(jīng)典性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C.文章討論《古文觀止》的優(yōu)缺點時,均與其他選本進行比較,學術(shù)視野較為開闊。D.文章的論述脈絡清晰,主要觀點分不同角度展開,各角度之間是一種并列關(guān)系。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文觀止》借用季札“觀止”的說法命名,顯現(xiàn)了編選者的自信,以及對所選古文思想內(nèi)涵與藝術(shù)境界的贊譽。
B.《古文觀止》的編者對“古文”的理解基本貫徹了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以來古文家的主張,但也有一定的變通。
C.有人評價《古文觀止》存在“論策為多,又取便于科舉”的傾向,這種看法與文章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D.閱讀《古文觀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國散文從先秦開始的歷史軌跡,也可以了解古人選文體例、標準的變遷史。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一個與現(xiàn)實零距離的題材,要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xiàn)實埋沒,讓藝術(shù)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于窒息,就必須有飛揚的靈魂。鐘南山是個公眾人物,幾乎沒有虛構(gòu)的空間;而真實的東西往往會有種種限制。但作家創(chuàng)作并非無所作為。熊育群的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把筆觸深入到鐘南山的內(nèi)心世界,對他的精神和情感進行大膽挖掘,并且打破時空限制,將人物置于復雜的背景與宏大的視野中,以文學的力量復原某些重大時刻,記錄歷史,留下現(xiàn)場,并對此進行深刻反思。
本報特邀《收獲》雜志副主編、《鐘南山:蒼生在上》責編鐘紅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對談。
鐘紅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波及眾多國家與人群的、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zhàn)爭年代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你決定寫一部關(guān)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gòu)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特別讓人不安的是,已經(jīng)84歲的鐘南山深夜趕往疫區(qū)武漢,他那張高鐵上仰頭小憩的照片讓我非常感動。12年前我采訪過他,寫過他的報告文學,這些年也特別關(guān)注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guān)部門希望我來寫鐘南山,我自己也有寫作的沖動。于是,通過鐘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頭扎下去,開始了創(chuàng)作。
鐘紅明: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jié),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jīng)歷,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婚姻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jīng)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寫出一個人的脈絡和土壤嗎?
熊育群:事實上這有些傳記寫作的特點,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現(xiàn)出來,當然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寫透了,才能寫出鐘南山為何敢醫(y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當普通人來寫。但人比人確實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圖,正因為如此,鐘南山的出現(xiàn)才顯得珍貴無比。
鐘紅明: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出幾個關(guān)鍵詞,就是——“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敢醫(yī)敢言”“記憶”。你在后記里說:“他也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來概括鐘南山?
熊育群:因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災難,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顯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鐘南山,鐘南山是值得書寫的。
鐘紅明:現(xiàn)在有些人避用“報告文學”而用“非虛構(gòu)”,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無論是人文地理類的,還是虛構(gòu)類的長篇小說,你都進行了大量的實地采訪,甚至到國外進行追蹤采訪……為何會經(jīng)常采用這樣“費力”的寫作方式?
熊育群:我認為這是寫作的常態(tài)。我這樣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視虛構(gòu),不重視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想象,甚至是魔幻。但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還有就是文章的細節(jié)是來自生活的,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有著現(xiàn)實的力量。
(摘編自《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文匯報》2020年5月13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guān)于為何在疫情背景下寫鐘南山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鐘南山,對他赴武漢抗疫之事很感動,有寫作的沖動,有關(guān)部門也希望寫他。
B.被問到為何寫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jīng)歷時,熊育群認為傳記式的寫法可以寫透鐘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寫透他的人生,才能寫出他為何敢醫(yī)敢言。
C.面對為何將鐘南山視為“時代的記憶”的提問,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個歷史事件,而鐘南山凝聚著時代的記憶,是值得書寫的。
D.關(guān)于經(jīng)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費力”寫作是常態(tài),自己也重視想象,重視背離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
5.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匯報》作為組織方,聚焦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期望文學可以復原和記錄新冠疫情這樣的重大時刻,從而展現(xiàn)文學的力量和飛揚的靈魂。
讀寫月報·高中版2020年10期·贈卷
B.鐘紅明作為對談的一方和責編,關(guān)心作家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式,并舉出對方經(jīng)常進行大量實地采訪的實例,從而引發(fā)一些相關(guān)問題的討論。
C.熊育群作為對談的另一方和作者,關(guān)心文學表達的力量,故而重視主題的時代性、文學的現(xiàn)實性和文章細節(jié)的生活氣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學想象。
D.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xiàn)實的問題,既是組織方和對談雙方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也是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6.鐘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fā)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記憶里的光蔣子龍
我八歲才第一次見到火車。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進學校,在班上算年齡小的。一位見多識廣的大同學,炫耀他見過火車的經(jīng)歷,說火車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別是在夜晚,頭頂放射著萬丈光芒,喘氣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轟轟隆隆,地動山搖,令人膽戰(zhàn)心驚,許多同學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車的念頭。
一天晚上,真要付諸行動了,卻只集合起我和三個大一點的同學。離我們村最近的火車站叫姚官屯,十來里地,當時對我來說,就像天邊兒一樣遠。最恐怖的是要穿過村西一大片濃密的森林,里面長滿奇形怪狀的參天大樹,森林中間還有一片兇惡的墳場,曾經(jīng)聽過的所有鬼故事,幾乎都發(fā)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個人也不敢從里面穿過。進了林子以后我們都不敢出聲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們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覺得每根頭發(fā)梢都豎了起來。當時天氣已經(jīng)很涼,跑出林子后卻渾身都濕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鐵道邊上,強烈的興奮和好奇立刻趕跑了心里的恐懼,我們迫不及待地將耳朵貼在道軌上。大同學說有火車過來會先從道軌上聽到。我屏住氣聽了好半天,卻什么動靜也聽不到,甚至連蟲子的叫聲都沒有。四野漆黑而安靜。一只耳朵被鐵軌冰得太疼了,就換另一只耳朵貼上去,生怕錯過火車開過來的訊息。鐵軌上終于有了動靜,嘎登嘎登……由輕到重,由弱到強。響聲越來越大,直到半個臉都感覺到了它的震動,領(lǐng)頭的同學一聲吆喝,我們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著。
漸漸看到從遠處投射過來一股強大的光束,穿越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向我們掃過來。光束越來越刺眼,轟隆聲也越來越震耳,從黑暗中沖出一個通亮的龐然大物,噴吐著白汽,呼嘯著逼過來。我趕緊捂緊耳朵睜大雙眼,猛然間看到在火車頭的上端,就像腦門的部位,掛著一個光芒閃爍的圖標:一把鐮刀和一個大錘頭。
領(lǐng)頭的同學卻大聲說是鐮刀斧頭。
且不管它是錘是斧,那把鐮刀讓我感到親近,特別地高興。農(nóng)村的孩子從會走路就得學著使用鐮刀。一把磨得飛快、使著順手的好鐮,那可是寶貝?;疖囶^上還頂著鐮刀錘頭的圖標,讓我感到很特別,仿佛這火車跟家鄉(xiāng)、跟我有了點關(guān)聯(lián),或者預示著還有別的我不懂的事情將要發(fā)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績?nèi)胛椋M入海軍制圖學校,畢業(yè)后成為海軍制圖員,接受的第一批任務就是繪制中國領(lǐng)海圖,并由此結(jié)識了負責海洋測量的賈隊長。賈隊長有個破舊的土灰色挎包,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唯一醒目的是用紅線繡的鐮刀錘頭圖案。
既然已經(jīng)站在了軍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鐮刀錘頭下。我對這個圖案有一種特殊的親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換。不料賈隊長斷然拒絕,他說這個挎包對他有特殊的紀念意義,目前還有很重要的用途,絕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測量一個荒島時遇上了大風暴,在沒有淡水沒有干糧的情況下硬是堅持了十三天,另外的兩個測繪兵卻都犧牲了。他用繩子把自己連同圖紙資料和測量儀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邊的活物充饑……后來一位老首長把這個挎包獎給了他。
賈隊長答應在我回家探親的時候可以把挎包借給我,但回隊時必須帶來一挎包當?shù)氐耐梁筒俗?、瓜子或糧食種子。原來他每次出海測量都要帶一挎包土和各樣的種子,有些島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黃海最外邊有個黑熊礁,礁上只駐扎著一個雷達兵、一個氣象兵、一個潮汐兵,他們就是用賈隊長帶去的土和種子養(yǎng)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寶貝般地呵護到秋后,果真還結(jié)了個小西瓜,三個人卻說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過了幾年,我復員回到工廠干鍛工。鍛工就是打鐵,過去叫“鐵匠”。雖然大錘換成了水壓機和蒸汽錘,但往產(chǎn)品上打鋼號、印序號,還都要靠人來掄大錘。我很快就喜歡上了打鐵,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鍛鋼打鐵的同時,也鍛造了自己,改變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我成了民間所說的“全科人”:少年時代拿鐮刀,青年當兵,中年以后握大錘,對鐮刀錘頭有了一種說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刪改)
7.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賈隊長不肯把舊挎包送人,是因為這個挎包關(guān)聯(lián)著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段經(jīng)歷,不僅具有特殊的意義,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盡管“我”的情感體驗在各段落中的表現(xiàn)不同,但連綴在一起,就將“我”對鐮刀錘頭圖案“說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說”了出來。
C.本文借對火車、挎包、鐵錘等尋常事物的記述,有意形成一種樸實無華的文體風格,暗示正是這些尋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
D.文章寓象征于寫實,噴吐著白汽、沖破黑暗呼嘯而來的火車,既是寫實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著偉大的力量、嶄新的時代。
8.作者對兒時看火車經(jīng)歷的敘述很有層次感,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6分)
答:
9.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記憶里的光”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6分)
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B.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C.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D.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奪取天下。
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遷任職。他的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他為尚書郎,他卻認為地位高低不值得計較,越級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堅持己見,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將謝毅交付廷尉候?qū)?,他以此非廷尉職責為由,雖有皇上命令,依然據(jù)理拒收,時人將他比作張釋之。
C.彪之講究實效,維護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傳染病,他見各類官員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辦公,指出這樣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復。
D.彪之言辭機敏,反對權(quán)臣聽政。簡文帝去世,討論身后事時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馬處置,他搶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馬將被他斥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譯文:
(2)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苦筍陸游
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
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jié)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看到盤中擺放的一對剝?nèi)ネ馄さ闹窆S,潔白鮮嫩,不禁眼前一亮。
B.詩的三、四兩句既是對苦筍的直接描寫,又有所引申,使苦筍人格化。
C.詩人雖然喜愛苦筍,但畢竟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
D.全詩以議論收尾,指出人才養(yǎng)成既需要發(fā)展空間,也要經(jīng)受風雨磨煉。
15.詩人由苦筍聯(lián)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著胳膊睡覺,也可以樂在其中,而“,”。
(2)白居易《觀刈麥)中“,”兩句,寫勞動者珍惜夏日時光,不顧勞累,也忘記了炎熱。
(3)《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xiàn)阿房宮的奢華,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嘈雜的音樂聲“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五千年的中華文化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為中華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而其基本價值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沒有中華文化,中國人就不成其為中國人,中華民族就不成其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價值追求,支撐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今天仍然是而且未來必將還是我們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zhì)就是我們今天要大力弘揚的“中國精神”,而弘揚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走穩(wěn)中國道路的關(guān)鍵。沒有中華文化的,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的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價值體系,獨特的民族色彩,獨特的歷史進程。其長期的演化過程造就了我們的文化認同,賦予我們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決定了我們獨特的發(fā)展路徑。
17.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傳承中華文化就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B.傳承中華文化必須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C.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就是傳承中華文化
D.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就能傳承中華文化
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給人體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們的一舉一動,大到跑步,小到眨眼,①。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yǎng)素,即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體不能②,因為它們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須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這一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③,又稱為膳食生熱作用。我們吃完飯后會有發(fā)熱的感覺,這就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xiàn)。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guān)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80個字。(5分)
2020年6月3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yè)助力湖北疫后重振發(fā)展視頻會議。在視頻會議上,國資委表示,支持將武漢納入?yún)^(qū)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打造改革高地,要繼續(xù)加大力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見效、早受益,把政策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視頻會議現(xiàn)場,央企和湖北省簽署72個項目,在原定今年對湖北計劃總投資3900億元基礎上,將新增投資超過3200億元。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制“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問題。
畢業(yè)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期贈卷參考答案及解說
一、(36分)
(一)(9分)
1.(3分)C(A項,無中生有,“相對落后的文學主張”“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上都有一定差距”錯。一則原文沒有將蕭統(tǒng)《文選》與《古文觀止》進行比較,二則原文說“蕭統(tǒng)的《文選》也很著名”。B項,張冠李戴,“分類復雜”錯,《文章正宗》只分了辭令、議論、敘事三類,倒是“《文選》分很多門類,煩瑣不堪”;另外,《文章正宗》“選錄《左傳》《國語》到唐朝末年的作品”,選文的時代范圍并不窄。D項,以偏概全,“所選宋人作品持論偏頗且占比失當”錯,原文只是說宋人論歷史人物的文章有持論偏頗的現(xiàn)象,并非認為所有宋人作品皆持論偏頗。且“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曲解文意。原文是以《古文觀止》選入疑為偽作的李陵《答蘇武書》為例,來證明選家識力不高;但文中并未出現(xiàn)關(guān)于選家“認為《答蘇武書》并非偽作”的表述。)
2.(3分)C(以偏概全,“討論……優(yōu)缺點時,均與其他選本進行比較”錯,談到《古文觀止》的缺點時并未與其他選本比較。)
3.(3分)D(主觀臆斷,“也可以了解古人選文體例、標準的變遷史”錯,僅從《古文觀止》看,是看不出“古人選文體例、標準的變遷史”的。)
(二)(12分)
4.(3分)D(混淆是非,“重視背離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錯,原文說的是“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5.(3分)D(“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錯,此判斷于文無據(jù)。從現(xiàn)實邏輯上說,當今“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遏制新冠疫情,“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xiàn)實的問題”則主要應該由文學界及相關(guān)人士來考慮。)
6.(6分)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②重視對方的觀點:提問時采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③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nèi)容,最后問到對方的文學觀。
(三)(15分)
7.(3分)C(“有意形成一種樸實無華的文體風格”錯,沒有哪位作家寫作之初會“有意”確定某種文風,文風是在作家多年寫作中漸漸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另外,“借對火車、挎包、鐵錘等尋常事物的記述……暗示正是這些尋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不對,作者在文末明確地說“鍛鋼打鐵”的經(jīng)歷“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并非“暗示”。)
8.(6分)①萌生念頭:大同學對火車形象的描繪,讓“我”萌生看火車的念頭;②付諸行動:夜間穿過墳場,耳朵貼在鐵軌上,寫出“我”看火車時的興奮與好奇;③抒發(fā)感受:火車頭上掛著光芒閃爍的鐮刀錘頭圖案,讓“我”感到特別,也感到親切。
9.(6分)①“記憶里的光”,指火車頭上“光芒閃爍的圖標”,即鐮刀錘頭,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圍繞這一核心意象,按照時間順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鐮刀錘頭”相關(guān);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達出“我”對“鐮刀錘頭”的深厚感情,呼應題目,升華主題。
二、(34分)
(一)(19分)
10.(3分)B(本題待斷句的文段中,“何者”是個獨立的設問句,應與上文“愚意嘗謂非宜”斷開。又:“黎庶不達其意”是一個主謂賓完整的否定句,中間不應斷開。D項有前一處當斷未斷的錯誤,A項有后一處不應斷而斷的錯誤,C項兼有上述兩處錯誤。B項斷句全都正確,故答案為B。)
11.(3分)A(太守是行政長官,并不掌管軍事、科舉事務。)
12.(3分)C(“各類官員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辦公”曲解文意。是當時朝廷有規(guī)定,凡朝臣家中有三人以上染上流行病的,即使官員本人沒有患病,一百天內(nèi)也不得入宮;而不是官員找“借口”“不愿到任辦公”。)
13.(10分)⑴見譯文(關(guān)鍵詞句:時疾、染易;定語后置句式)
⑵見譯文(關(guān)鍵詞:篤、苦、營)
(二)(9分)
14.(3分)C(“苦筍……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的理解膚淺。詩人勸說兒童在苦筍成竹之前不要過多拔來食用,不是因為苦筍口感苦澀,而是要給它們留下自然生長的機會和空間。)
15.(6分)①歷史上的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并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jié)”,象征耿介性格,與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
16.(6分)⑴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⑵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⑶多于機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語
三、(20分)
17.(3分)A(本段的中心話題是“中華文化”,從語言連貫角度看,補寫的語句應該讓“中華文化”打頭,而非“中華民族”領(lǐng)先。又,根據(jù)第18題可知,“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是“互為一體”的依存關(guān)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不是外在于“中華文化”,而是融會在文化之中。據(jù)此,可排除B項,確定A項為正確答案。)
18.(3分)C(近義詞語辨析,關(guān)鍵看其側(cè)重點的不同?!耙幻}相承”側(cè)重于文化、學術(shù)、技藝的傳承和延續(xù),“互為一體”強調(diào)的是彼此融合為一個整體,句中陳述的對象是文化和民族,二者不可能“一脈相承”,只能用“互為一體”;“前赴后繼”側(cè)重于人的行動的前后接續(xù),“薪火相傳”側(cè)重講學問、技藝、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文中講中華文化,應用“薪火相傳”。另外,從邏輯上看,文化講“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國家講“繁榮昌盛”,人才講“卓爾不群”,據(jù)此也可選出正確答案。)
19.(3分)B(畫線的原句有兩處語?。浩湟?,關(guān)聯(lián)詞搭配不當?!安皇恰辈荒芘c“而且”搭配,應該用“不是……而是”構(gòu)成正反對舉的并列關(guān)系。其二,“因素”一詞贅余。全部改正了這兩處語病的只有B項。)
20.(6分)①都要消耗能量②直接吸收利用③食物熱效應
21.(5分)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yè)助力湖北疫后重振發(fā)展視頻會議,③支持將武漢納入?yún)^(qū)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qū),④央企和湖北省簽署72個項目,⑤將新增投資超過3200億元。
四、(60分)
22.(60分)(略)
【附錄】
一、《王彪之傳》參考譯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和鬢發(fā)雪白,當時的人們稱他為王白須。最初擔任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打算讓你擔任尚書郎,你有幸可以做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已經(jīng)不值得計較,自然應當在合適的時候任職。至于越級提拔,這是我不愿意的?!庇谑峭醣胫妥隽松袝?。多次升遷后擔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當時永嘉太守謝毅,在(皇帝)大赦后殺了郡內(nèi)居民周矯,周矯的堂兄周球到州府訴說冤屈。揚州刺史殷浩派隨屬官員拘捕了謝毅,(將他)交付給廷尉(候?qū)彛M醣胫J為周球是本案的當事人,身無爵位,不歸廷尉處理,不肯受理(此案),與州府來回反復推辭。穆帝下詔責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書據(jù)理爭論,當時的人們把他比作張釋之(漢代著名法官)。當時朝廷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zhí)掌朝政,詢問王彪之是否應當大赦(天下)。王彪之回答說:“中興以來,郊外祭祀往往有大赦,愚臣曾猜想(這)是不合適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百姓不明白朝廷(大赦)的用意,又以為郊外祭祀必有大赦,到這個時候,兇惡頑固愚昧的人又要產(chǎn)生僥幸的心理了?!庇谑呛單牡勐爮牧怂囊庖姟S篮湍┠?,(各地)多發(fā)生疫病。按照舊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沒有患病,百日之內(nèi)也不準入宮。到此時,百官大多家中都有人染上流行病,于是官員們都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言:“疫病之年,沒有哪一家不被傳染的。如果因此不再入宮,那么近侍也會立刻空缺,宮中官署也將空無一人?!被噬下爮牧怂脑?。到簡文帝駕崩時,朝廷百官疑慮不安,不敢立刻確定繼承人。有人說,應當?shù)却笏抉R(桓溫)來處置。王彪之嚴肅地說:“天子駕崩,太子繼位,豈容大司馬變更!若先去當面詢問他,必定反而會被大司馬責怪。”于是朝議才確定下來。到孝武帝即位時,太皇太后因孝武帝年幼,便命令(大司馬)桓溫依照周公舊例代理朝政。事情已經(jīng)施行,王彪之說:“這是非同尋常的大事,大司馬必定會再三辭讓,使國事停頓,荒廢先皇遺業(yè),我不敢奉行命令。謹具封文呈還宮內(nèi),請求停止此事?!边@事就沒有施行。朝廷加封王彪之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沒有正式任命。(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太元二年,王彪之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便以光祿大夫追贈他,謚號簡。
二、陸游《苦筍》賞析
《苦筍》是陸游的一首詠物詩,借“苦筍”表達詩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首聯(lián)從日常飲食寫起,以“藜藿”二字極言詩人生活之困窘,而“忽眼明”三字又寫出詩人以苦為樂的樂觀情懷。詩人把苦筍比作嬰兒,足見其喜愛之情。頷聯(lián)一語雙關(guān),既寫出了苦筍的苦澀難咽,又突出了苦筍的正直和多節(jié),聯(lián)想到像苦筍一樣天性高潔耿介的人士,為下文抒發(fā)感悟作鋪墊。頸聯(lián)由對苦筍的贊美自然過渡到對魏征這樣的耿介人士的贊美,詩人借唐太宗對魏征的評價之典故,告誡孩子們不要拔出太多苦筍,而要給它們自由生長的機會、茁壯成長的空間。尾聯(lián)則借議論表達詩人的人生感悟:應該保護如苦筍一般的人才,讓他們自由生長,搏擊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