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俤
“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旨在促進學生探索圖形特征,積累幾何經驗,建立空間觀念,從而讓抽象思維能力和數(shù)學情感得到升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幾何素養(yǎng)欠缺,空間思維能力發(fā)展不足,概念理解不清,動手能力較弱,學習的主動性不高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空間思維水平,采取適當策略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一、情境創(chuàng)設有溫度
在小學“圖形與幾何”領域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使用已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教師們也普遍喜歡以情境展開教學,尤其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有效的情境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在教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某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找一找”的游戲情境活動的微視頻,視頻里播放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喜羊羊”家里的畫面,請學生一起找一找視頻里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有哪些,表面是正方形的物體又有哪些。學生很容易地找到了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有柜子、床鋪、板凳等,表面是正方形的有窗戶、桌子、地磚等。這時教師恰當進行小結:其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圖形還能找到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形,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繼而揭示課題。教師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場景入手,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特點,讓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探究的關注點。
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要兼顧趣味性。如同樣教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小動物們要去電影院看電影(課件出示長方形的電影票),判斷哪些動物能進場。教師拿出一個信封,抽出電影票的一部分,露出一個三角形,問:“這是小狗的電影票,它能進嗎?”學生馬上回答出:“不可以”。教師問:“為什么不可以?”學生回答說:“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這樣的角不是直角,那么這張票肯定不是長方形的?!边@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直擊學生興趣點,富有童真童趣,能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到最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二、實物教具和多媒體有融合度
多媒體技術因其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形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缺憾,但“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不能過度依賴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而忽視了實物教具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在教學“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時,筆者用實物演示物體沒入長方體水槽,讓學生體驗到水面之所以上升是因為物體入水占據(jù)了水的空間,如果只以多媒體來展示這個過程,學生就缺乏體驗。但如果只依靠實物演示,上升的水面刻度學生很難想象,因此在學生體驗到物體入水水面上升后,筆者再借助多媒體展示,使學生明白上升的那部分水在水槽中的體積的形狀也是一個長方體,借助多媒體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在“圖形與幾何”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材的內容,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將實物教具與多媒體技術充分融合,互補長短,發(fā)揮它們的最大作用,為教學服務。
三、探究活動有深度
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比較薄弱,要想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單單通過觀察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將空間想象和動手操作結合起來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
如教學“周長”的內容,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某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探究活動:給每個小組提供兩個信封,信封1里面裝有一張長方形撲克牌,一枚一元硬幣,一片樹葉;信封2里面裝有繩子、直尺。教師提問:怎樣測量信封1中物體的周長呢?學生聯(lián)想到長方形撲克牌可以用有單位刻度的直尺直接測量出它的周長;可以把硬幣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尺上起點到終點的長度就是硬幣的周長。教師最后引導用繩子圍樹葉一周,在繩子上做好記號,然后再測量繩子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這樣的探究活動,從撲克牌到硬幣再到樹葉,從直線到曲線,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并在探究后及時總結,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周長的理解,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與升華,這樣的探究就顯得有深度。
四、設計練習有梯度
練習是學生內化知識并形成技能的主要方式,是教師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與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部分教師不會對教材上的練習進行加工處理,沒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對練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使用。練習的設計要既能滿足面向全體,又要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活用習題,分層設計練習就很有必要。
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中,在學習了新知之后,一位教師進行了如下的練習設計。
1. 基本練習:求出下面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基本練習的設計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面積公式,讓學生懂得在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底和高應該是相對應的。
2. 變式練習:要在花圃的一端鋪一條鵝卵石小道到另一端,有以下三種方案,你覺得哪種方案的面積最???為什么?
變式練習是為了讓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與它的底和高有關的,當它們的底和高相等時,面積也就相等,避免了視覺錯覺對知識的干擾。
3. 拓展提高:下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厘米,請在方格紙中畫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形狀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拓展提高練習的設計極具綜合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相同而形狀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圖形這個外在形式表現(xiàn)出來。
綜上所述, “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要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及實物教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富有探究性的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提升幾何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漳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