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揭秘百萬日本僑俘的結局

      2020-10-26 02:18:58樂楚霞飛
      文史博覽·文史 2020年8期
      關鍵詞:回國東北日本

      樂楚 霞飛

      早在19世紀末,日本就開始覬覦中國東北,為了徹底占領中國,他們向中國派來的不光有軍隊,還有大量的移民。當年,這些日本僑俘作為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工具、戰(zhàn)爭的棋子,隨著日本的戰(zhàn)敗,瞬間淪為戰(zhàn)爭的受害者、天皇的棄子。那么,這些被拋棄的日本僑俘當年經歷了什么?盟軍及國共兩黨又是如何處置這些日本僑俘的?這些被遣返的日本僑俘回國后對日后的中日關系產生了什么影響?對當今中日關系的發(fā)展有何啟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只有正視歷史,正視日本侵華戰(zhàn)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災難,中日兩國才能真正跨過崎嶇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歷史的悲劇才會不再重演。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后,大約有660萬日本軍人、僑民滯留在海外,其中滯留在中國戰(zhàn)區(qū)的日本戰(zhàn)俘、僑民(以下簡稱“日本僑俘”)約有350萬人:日僑200萬,日俘150萬,其中東北地區(qū)有日僑143萬人,約占日僑總數的71.5%,另外還有幾十萬日僑零星分散在其他省份。

      如何處置滯留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日本僑俘,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日本陸軍大本營打算將日僑都留下來,國共雙方卻一致行動遣返日本僑俘,美蘇也不同意這些日本人留在中國東北。

      到新中國成立前,絕大部分日本僑俘已被遣返回國,新中國成立后,除極少數獲得中國國籍外,剩余約4萬名日本僑民也被陸續(xù)遣返回國。

      棋子和棄子

      早在19世紀末,日本就開始覬覦中國東北。因此,向中國東北移民,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改變東北的人口構成,成為其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從沙俄手中攫取了旅順和大連及南滿鐵路,建立了所謂的“關東州”,隨即開始正式實施向中國東北移民計劃。1906年,日本設立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和關東都督府時,日本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說,“戰(zhàn)爭不可能常勝不敗,永久的勝利是與人口的增減相關聯的”,只有更多日本人移居東北,“那么這個地區(qū)自然而然會成為日本強大勢力范圍”。

      第一任滿鐵總裁后藤新平在就職書中則說,“經營滿蒙的訣竅,在于實現滿洲移民集中主義”,“我們在滿洲應占有以主制客,以逸待勞的地位”?!暗谝唤洜I鐵路,第二開發(fā)煤礦,第三移民,第四畜牧,其中以移民為最”。在當時的日本,有關移民活動的討論非常深入具體。如在《滿洲移民前夜物語》一書中,就談到人口和土地的關系,“日本人口過剩,耕地太少,早晚得陷于生活資料困難之中。為使?jié)M洲完全置于日本勢力之下,光靠刀槍不行,鋤頭比刀槍更強,所以不真正把民族置于農業(yè),就不能布置好勢力”,而農業(yè)的出路在滿洲。

      1908年6月,后藤新平提出了日本移民東北的日程表:“進入滿洲之我國移民,以今后十年為期,至少為50萬人,若有可能則應達到100萬人以上,如隨年積月累,得以移入大量人口,滿洲則在事實上成為帝國領土?!?927年4月,田中義一組閣,制定了侵華的綱領性文件《對華政策綱要》,把獎勵移民、創(chuàng)建拓務省作為對華政策的重要內容。至1930年,日本向滿鐵附屬地和“關東州”等地移民21萬余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武裝占領東北全境,為其大規(guī)模移民中國東北提供了便利條件,日本殖民主義者加藤完治和東宮鐵男甚至在日本本土成立了“開拓團”,即日本開拓中國東北的集體組織。為號召更多的日本人加入“開拓團”,他們宣稱:“中國的地可肥了,一捏直出油,根本不用施肥,但因地多,開墾不過來,大部分荒地都撂著。我們開拓團的任務,就是幫著中國開發(fā)土地,實現日滿協和,大東亞共榮?!苯刂?944年9月,日本共向中國東北移民166萬余人,其中農業(yè)移民32萬余人。

      為養(yǎng)活這百萬移民,“開拓團”強占或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收購中國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給中國農民耕種,生活在這片黑土地上的500萬中國農民就此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東北幾乎成了日本人的“王道樂土”。

      轉機發(fā)生在1945年,這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20萬關東軍就地繳械,失去保護的日本移民從“王道樂土”的美夢中驚醒,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

      水野百合子就是眾多日本難民中的一員。她來自京都一戶貧苦家庭,13歲就因貧失學當起了童工。結婚后,丈夫水野六七在紡織廠當工人,她在外面做零活,日子過得仍然是異常艱難,多年以后她依舊記得:“因為連年戰(zhàn)爭,國內沒有糧食,當時每人每天配給的糧食只夠吃兩頓的。生活已經到了維持不住的地步,常常是一天要挨一頓餓?!?/p>

      1942年4月,生計越來越艱難的他們,帶著兩個女兒,同20多家農戶一起來到了黑龍江依蘭縣天田“開拓團”。這些為生計所迫的天真僑民,一心想著像日本軍國政府所宣傳的那樣,可以來東北“開拓”出好日子,孰料不僅貧窮的現狀沒有改變,境遇反而變得更加不堪。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困獸猶斗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瘋狂地把魔爪伸向了這些無辜的移民。當年6月,水野百合子所在的“開拓團”中的男子全部被當局征用,只剩下兩個年齡大的團長。那時局勢十分混亂,有的“開拓團”聲稱接到了奉命回國的指示,有的則認為關東軍的命令是要求他們集體自殺,大批日本平民及軍人家屬自殺或“被自殺”。8月9日,東寧勾玉山要塞里,日軍用手雷炸死了64名藏匿在彈藥庫里的日軍家屬(未死者用軍刀刺死),然后澆上汽油焚燒以毀尸滅跡;在北山陣地附近,有近30名日本殖民者家屬在投降前服毒自殺;8月17日,虎頭要塞陣地上,日軍指揮官大木正大尉下令炸毀無線電設備,還喪心病狂地實施全員“玉碎”計劃,逼迫近200名傷病員及140名官兵選擇引爆炸藥自殺……

      為了愚弄民眾,日本當局不僅不對外報道這些事情,還不斷進行虛妄的宣傳,以致很多“開拓村”里的日本人完全不知道他們所面臨的嚴峻局勢。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水野百合子他們突然被告知:日本投降了。大家一下子就慌了,亂作一團。8月下旬,“開拓團”團長告知:“依蘭以東,大八浪、小八浪的開拓團的人員,都集中到方正縣伊漢通碼頭,等軍艦接我們回國?!庇谑牵娙嗽趫F長的帶領下向黑龍江方正縣奔去,同時他們被要求途中既不許坐車,也不準乘船,更不能和中國人接觸。10月初,他們終于到達了方正縣,天氣越來越冷,水野百合子他們既沒有食物,也沒有藥品,百合子回憶說:“根本就沒有誰來接我們,聽說船是來過的,但接走的都是日本軍隊,沒人管這些平民百姓?!倍窃谮s往伊漢通碼頭的途中,水野百合子失去了4歲的女兒。

      原來,日本政府對這些遺留在中國民間的日本人,采取的是拋棄政策,并打算讓這些日本人留在原地,作為以后日本卷土重來的內應。根據解密的蘇聯國家檔案館資料記載,早在8月15日之前,日本“最高戰(zhàn)爭指導會議”(二戰(zhàn)末期的日本最高戰(zhàn)爭決策機構)就制定了讓“遺留中國民間的日本人定居在當地”的政策。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的8月19日,日本關東軍總部根據該政策而制訂的戰(zhàn)敗計劃是:“為了帝國的復興,讓更多的日本人留在中國大陸?!?/p>

      為了讓這些日本人留下來,日本陸軍大本營對蘇作戰(zhàn)參謀朝枝繁春大佐,親筆起草了一份《關于關東軍方面停戰(zhàn)的實施報告》,送給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希望蘇聯人能同意這些日本人留下來。該報告說:“目前在滿日本人總數為135萬人,他們基本都是從事文化教育、工商企業(yè)等方面事業(yè)的骨干……所有在滿人員,包括解除武裝的軍人,均應在蘇軍的庇護下,在滿洲繼續(xù)生活。在滿(洲)生活習慣的日本人,可以放棄日本國籍?!?/p>

      8月20日,日本外務省發(fā)布的電文也稱:“現在還談不到遣送駐外僑民,應盡可能使駐外僑民停留在現地。”

      何去又何從

      當時,被遺棄在中國東北各地的日本僑民,除少部分仍居留在東北邊遠地區(qū)外,絕大多數逃亡到哈爾濱、長春、沈陽、齊齊哈爾等十幾個大中城市,以難民收容所、閑置的學校、廢棄的軍營、荒廢的工廠作為棲身之地,承受著死亡、凍餓、疾病的煎熬。

      長春最大的百貨商場三井百貨店(今長春百貨大樓),被臨時辟作“滿洲日本人居留民救濟總會”。日本僑民每天都聚在這里,焦躁不安地打聽什么時候能夠回國,他們的生活將會被怎樣安排。

      當時,“救濟會”就日僑撤退問題與蘇軍交涉,蘇軍答應向莫斯科請示,卻久久沒有給予回復。

      此后“救濟會”派出一支5人“敢死隊”去拜會曾任滿洲重工業(yè)株式會社社長的高崎達之助打探消息。為此,高崎達之助專程回了一趟日本,沒想到帶回來的依然是“停留現地,等待下一步指示”。

      而此時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僑,生活卻陷入了絕境。1945年9月2日,長春日僑會發(fā)給東京的電報說:“眼看冬季將臨,約80萬難民擁擠在南滿一帶,無食物,無住處,無錢,陷入絕境。”

      陷入絕境中的日本僑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仁厚善良的中國人民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對他們進行報復,反而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東北人民生活十分困難,東北民主聯軍的給養(yǎng)也很缺乏的情況下,共產黨建立的人民政權仍撥出大批糧食、燃料、藥品供給集中起來的日僑,并調配13441節(jié)火車皮,用于接送日僑和運輸供給日僑物資使用。僅1946年5月至8月,共產黨方面就撥出遣返經費14712萬元(東北流通券)。共產黨控制區(qū)的吉林省政府主席周保中,要求對遣返日僑中無力購糧者“可按旅程日數發(fā)給每人每天一斤半糧食、十五元菜金”。

      無論是在東北解放區(qū),還是在國民黨控制區(qū),中國百姓會把衣著單薄、沒有住處的日僑接到家里吃住,給小孩老人騰出熱炕,給生病的人端水送藥。即使這些人當中不乏昔日趾高氣揚、耀武揚威者。

      就在這些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僑俘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如何解決日本僑俘的去留也成了波茨坦會議上盟軍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已經占領中國東北的蘇聯軍隊最高領導人明確表示,不允許這些日本人留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蘇軍統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在看了朝枝的報告后甚至說:“我們決不允許,在與我們臨界的國土上,生活著一群與我們有著宿仇,而且像狼一樣險惡的人?!?/p>

      至于美國,“他們既擔心中國共產黨利用日僑打內戰(zhàn),又擔心將來中國和日本兩大民族,因由日僑聯絡而團結合作,影響和動搖美國在遠東的地位”,因此也竭力反對日本人留居中國。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明確表示:完全贊同美、蘇兩國關于遣返日僑的決議。

      1945年9月2日,日本對盟國的投降協定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簽字。隨后,根據《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蘇等盟國開始磋商解決滯留海外的日本僑俘問題,并做出遣返安排。9月29日,中美在重慶召開聯合參謀會議,向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提出備忘錄,要求其“盡快制定遣送日人計劃”。

      10月25日至27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遣送日本僑俘會議。會議制訂了《中國戰(zhàn)區(qū)日本官兵與日僑遣送歸國計劃》,原則上確定自1946年4月份起,滯留在各個戰(zhàn)區(qū)的所有日本僑俘一律有組織地遣返回日本,按照先關內后關外、分期分批,中國政府負責陸路向港口集中、美軍負責海上輸送的辦法施行。該計劃還規(guī)定,除了炸藥、彈藥、軍刀、照相機、望遠鏡、光學儀器、金條、銀條、寶石、股票、藝術品等嚴禁攜帶外,日本官兵與僑民可以攜帶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對于攜帶的款項,軍官可以攜帶500元(國民政府貨幣單位,下同),士兵200元,一般僑民1000元。

      1946年1月5日,中美在上海召開第二次遣送日本僑俘會議,對東北日本僑俘遣返做出實質性的安排和部署。15日,盟軍總部在東京召開中國戰(zhàn)區(qū)遣送日本僑俘會議。會議規(guī)定,中國戰(zhàn)區(qū)美軍總司令部協助中國把中國東北、臺灣、海南島以及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qū)的日本僑俘遣返回國。中國方面負責日本僑俘進出港的登記,有傳染病者嚴禁上船等。為了不使瘟疫在遣送途中流行,1946年2月6日《中國戰(zhàn)區(qū)遣送計劃》進一步規(guī)定,日俘、日僑在上船前一律接種傷寒疫苗,遣送船也要消毒。

      就這樣,滯留在中國,尤其是中國東北的日本僑俘,終于等來了回國的消息。

      作為戰(zhàn)敗國的俘虜與僑民,可以攜帶衣服、被褥、糧食、現金回國,且途中受到醫(yī)療、飲食供應上的照顧,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當時擔任日本海外撤僑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的大久保傳藏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南洋各地,中國東北(當時由蘇軍占領)以及韓國遣返的軍民,幾乎全是赤裸裸的,光身一條,什么東西都沒有帶,相反,由中國大陸歸來的,則不管是糧食、衣物,都帶有足以暫時維持生活的行李回來?!?/p>

      而且,為了便于日僑了解遣返政策和進程,中方甚至還辦了一份日文的《東北導報》,及時刊登《遣送便覽》和有關遣返的消息,該報前后共出版了498期。

      國共合作大遣返

      盡管戰(zhàn)后中國的經濟十分困難,中國政府還是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于遣返日本僑俘。時任中國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在《日軍侵華八年抗戰(zhàn)史》中回憶這段歷史時曾說.抗戰(zhàn)勝利伊始,舉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舉,對于遣返數百萬日俘日僑無論陸運、水運、空運,以及其他補給行政支援等,都是極大的負擔,可是我們仍然排除萬難,迅速安全地把他們遣送回國。

      據國民黨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經費移交對照表》記載,1946年5月至7月的遣僑經費開支約1.4億元(東北流通券),其中,僅日本僑俘伙食費開支一項就達1.2億余元;為解決日本僑俘集中待遣期間的吃飯問題,東北人民不顧自己饑荒,籌集糧食上億斤;為供遣返運輸之需,政府調度火車皮1.3萬余個,飛機70余架次,以及大量汽車、馬車及江河渡船;沿途各火車站由地方政府提供生活用品,確保日本僑俘不受饑餓之苦。

      當時,國共兩黨已處于尖銳對立狀態(tài),特別是在東北,雙方軍隊小打接著大打,已經水火不容。而東北又是日本人最集中的地區(qū)。國民黨軍隊控制的沈陽、長春及周邊城市,有日本僑民80余萬人;共產黨軍隊控制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qū),有日本僑民30余萬人;蘇軍控制的大連地區(qū),有日本僑民27萬余人。盡管國共兩黨的軍隊在打仗,但在遣返東北日僑問題上,國共兩黨都采取了合作的方針。

      1946年1月10日,以中共代表周恩來、美國代表馬歇爾、國民黨代表張群組成的軍事三人會議決定,在北平設立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三人小組(共產黨代表葉劍英、國民黨代表鄭介民、美國代表羅伯遜),負責東北日本僑俘遣返的總體部署,具體遣返工作由國民黨東北行轅和東北民主聯軍組織實施。

      1月13日,軍事三人小組駐蹕北平協和醫(yī)院,旋即開展工作,決定安東(今丹東)日僑7.5萬人由東北民主聯軍負責組織,陸路經朝鮮、海路從鴨綠江口登船,經海路返回日本。大連日僑27萬人由蘇聯紅軍負責徑直遣送。在東北的其他日僑,無論是國民黨控制區(qū)的,還是共產黨控制區(qū)的,全部經由葫蘆島遣返。國民黨控制區(qū)成立以李修業(yè)為處長的東北行轅“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日僑俘管理處”,共產黨控制區(qū)成立以李敏然(李立三)為處長的東北民主聯軍遣送日人辦事處。

      針對日本僑民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國共雙方還制訂了《國民黨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遣送日僑計劃》。計劃特別強調:“為便利日僑和減少途中困難,以保全家老小一同遣送為準則?!薄氨WC日人自所在地出發(fā),至葫蘆島登船,沿途不受到強奸、掠奪、侵犯、搶劫、勒索、恐嚇或其他任何不法舉動,其生命財產不受到侵犯?!?/p>

      從1946年4月23日至5月初,滯留中國東北的日本僑俘,陸續(xù)接到“向葫蘆島港集中,統一遣返回國”的命令。1946年5月7日,第一批遣返的日本僑俘啟程回國,兩艘滿載2489名日僑的美國輪船駛離葫蘆島港。之后,一艘接一艘遣返日本僑俘的輪船從葫蘆島開往日本。從1946年5月7日到12月25日,在232天的時間里,1017549名日本僑俘全部被遣返,史稱“葫蘆島百萬日本僑俘大遣返”。

      1946年11月27日,一艘載送日本僑俘的輪船“第一大海丸”即將離開葫蘆島港。國民黨日僑俘管理處處長李修業(yè)來到船上進行禮節(jié)性的送行。李修業(yè)告訴日僑:“我們中國人胸懷大度以德報怨,把你們妥善地遣返回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崇高美德和人道主義。日本軍閥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中國人民深受其害,希望你們以后只帶友誼來,不要再帶刺刀來,再見吧!”李修業(yè)演講結束后,日本僑俘們彎腰低頭表示認罪,很多人痛哭失聲表示懺悔。日方僑俘聯絡處甚至贈送中方錦旗一面,上書“感謝中國政府”幾個大字。

      1946年8月20日,共產黨控制的東北解放區(qū)的日本僑俘也正式開始遣返。到9月下旬,中共控制區(qū)除少部分自愿留在東北民主聯軍工作的日僑外,其余日僑全部遣返完畢。9月29日共產黨辦的《東北日報》發(fā)表消息公布:“北滿地區(qū)遣僑全部結束,共遣送日人182222人。”

      遣返日僑租用的美國輪船共120多艘,往返800多次,全部由中國政府支付租金。

      國民黨東北行轅和東北民主聯軍中,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從政府官員到青年學生,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民眾均參加了遣返工作。曾參加過遣僑工作的王黎回憶說,他父親王蔭南(一葉)是東北著名的愛國人士,曾做過張學良的秘書,有堅定的愛國抗日思想。1944年年初,父子倆因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在北平被日本憲兵隊逮捕,關押在日軍監(jiān)獄。他父親雖遭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后被秘密殺害,他自己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虎口脫生。1946年7月,他被抽調到“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港口統一檢查所”工作。想到被日軍殘殺的父親,想到自己在獄中遭受的痛苦,他當時的心情十分復雜。但他秉承中華民族寬容仁慈的傳統美德,把國恨家仇埋在心底,非常理智地對待日本僑俘,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安全順利地返回自己的國家。

      在葫蘆島日僑大遣返期間,中方工作人員在日僑登車前為他們準備食物,并在途中設立開水站,保證他們的飲水安全。為了保證日本僑俘身體健康,中國政府在葫蘆島還專門設立了有外科、腸道科和婦產科的臨時醫(yī)院,以便發(fā)現病人和臨產孕婦時能夠及時予以救護。

      為減少日本僑俘行程中的困難,中方規(guī)定以保持全家人同行為準則,單身日本僑俘自行結隊;由幾家人組成一個小隊,幾個小隊組成中隊,2500人編成一個大隊,每個大隊設置指揮班、通訊班,還配備醫(yī)生、護士等協勤人員。遣返者除必備的身份證和離境證明外,還要佩戴臂章和胸章,標明遣返者的姓名,所在的遣返單位,以及原來居留中國時的住址、職業(yè)等,而且還必須接受霍亂和傷寒等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注射。

      據1946年10月26日《東北日報》載:9月3日午前6時30分火車行至草河口北時,日僑和田分娩,經我護送干部照料得以安全生產。9月9日午后5時30分,送經南朝鮮仁川的汽船剛要離岸時,富士(女)的兩個小孩,19歲,14歲,不慎墜入江中,我民主政府干部周恒奮勇跳入水中,兩個孩子都被救起,全船日僑莫不感激淚下。

      中國人民自發(fā)救助日本僑民的事例不勝枚舉。這一點,連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編撰的《滿洲國史》中也客觀記述道:“戰(zhàn)爭后期,生活必需物資緊張,強制出勞工,強制繳農產品,中國人對滿洲國、進而對日本人的反感情緒不斷增長一事乃是事實。但是并沒有發(fā)生由于戰(zhàn)爭結束對日本人進行民族報復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國人、朋友們,同情日本人的悲慘處境,救濟于危難,庇護以安全,主動給以生活上的幫助的事例層出不窮。”

      新中國協助日僑回國

      在中國統一遣返日本僑俘時,不少人由于居住地偏遠,沒有聽到消息,沒有趕上大遣返。更多的日本人則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及時回國。這些人包括自愿留下工作并持有中國政府留用證明的科技人員;因為患有重病未愈,想暫時留在中國醫(yī)治的;害怕回國后找不到工作而不愿意回國的;更多的是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和失去父母的日本遺孤,等等。

      新中國成立后,公安部開展了在華外國僑民全面普查和登記工作。截至1950年11月5日,共普查登記外僑273529人,其中日僑37809人?!八麄兌鄶涤谢貒脑竿?,日夜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但因為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兩國無外交關系,歸國的愿望成為奢望中的難圓之夢?!毙律娜嗣裾疀Q定在適當的時候,繼續(xù)進行遣返在華日僑回國工作。不過此時安排他們回國,不再叫遣返,而叫協助日僑回國。

      當年成立的中國紅十字會立即著手研究解決日僑問題。1950年10月,周恩來專門指示在摩納哥出席國際紅十字會第21屆理事會的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李德全,要求她主動同日本紅十字會會長島津忠承接觸,并提出愿意幫助在華日僑歸國的問題。島津忠承將這一喜訊帶回日本后,立即在日本各界人士和日僑在國內的親屬中引起強烈反響。

      1952年5月,來華洽談貿易的日本國會議員、日本海外同胞歸返特別委員會成員高良富抵達北京,受到中國司法部部長史良,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衛(wèi)生部部長李德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的熱情接待。此次訪問,高良富不僅獲準接觸在華日本人,而且還向中國政府提出了解決在華日本人回國問題。

      1952年7月,毛澤東和周恩來批準了有關部門擬定的協助日本僑民歸國計劃,并成立了由中國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組成的中央日僑事務委員會。9月,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處理在華日僑問題的決議》等文件,規(guī)定:除少數戰(zhàn)犯、反革命分子、掌握我國家重要機密者不予遣送外,其余絕大多數日僑在自愿的原則下,可分類、分批、分期回國,并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11月12日,周恩來簽發(fā)《政務院關于處理日僑中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就協助日僑歸國的具體問題作出規(guī)定,并要求在1953年第一季度內協助5000名日僑歸國。

      與此同時,中央日僑事務委員會也制訂了《關于日僑出境檢查工作暫行辦法》。

      但是,鑒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日本政府采取的是敵視新中國的政策,中國和日本之間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于是,周恩來根據發(fā)展對日關系要“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原則,決定通過民間渠道,與日本方面就協助在華日本人回國事宜進行聯系。

      當時,日本各界對華友好人士與和平人士已相繼成立“日中友好協會”“日本和平聯絡委員會”兩個民間團體。這兩個民間團體與日本紅十字會一起,聯合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本當局同意派船只接日僑回國。

      1952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答新華社記者問的方式發(fā)表《關于在中國的日本僑民的各項問題》的公告,表達了中國政府保護守法日僑和協助愿意回國的日僑回國的一貫立場。“只要日本方面有辦法解決船只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亟愿努力協助日僑回國”?!翱捎扇毡痉矫娴南嚓P機關或人民團體派人來和我紅十字會具體協商解決”。同日,中國紅十字會發(fā)表聲明,表示受中國政府的委托,具體協助處理日僑回國事宜。

      中國的善舉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反響,日僑在日本的家屬和日本各界人士紛紛來函來電表示感謝,許多團體和組織紛紛來電表示愿來中國就日僑歸國各項具體問題進行協商。

      1953年1月31日,由日本三團體成員島津忠承、工藤忠夫、內山完造、高良富等7人組成的代表團首次持日本政府簽發(fā)的公務護照抵達北京,與中國政府專門就協助日本人回國之事進行談判。中日交往的大門從此開啟。

      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雙方于3月5日發(fā)表了《關于商洽協助日僑回國問題的公報》,商定由日本政府派船接運日僑回國,中方負責日僑到達港口前的一切費用,并在日僑攜帶物品、兌換外匯等方面提供方便?!瓣P于日僑出境所攜帶的物品,除了我國政府所規(guī)定的禁止出口品及違禁品外,凡屬日僑私人的東西,按照規(guī)定向海關辦理手續(xù)后都可帶走,不加限制。此外,中國紅十字會為了照顧日僑的困難,對他們從開始集中到上船前的費用愿意幫助解決。”

      1953年3月20日至22日,第一批愿意歸國的日僑4936人搭乘“興安丸”“高砂丸”“白山丸”離開天津、秦皇島、上海返回日本。至1958年最后一批日僑回國止,歷經5年,共分21次,在中國協助下,約3.5萬名日僑得以回國。另外有6000多名日本僑民,因為在中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工作和生活,確實不愿意回國,后來自愿加入了中國國籍。

      每次日僑回國,中國紅十字會都會“召開聯歡會,贈送紀念品,就像送自己的同志調到新單位工作那樣熱烈、周到,廖承志等還親自到港口送行,許多歸國日僑熱淚盈眶,依依不舍”。

      合眾社、法新社、美聯社等紛紛報道歸國日僑“對中國方面熱誠協助表示感謝”,坦陳他們在中國的幸福生活,并“盛贊新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成就”。

      周恩來把這些歸國日僑看作是“友好的種子”,并表示:“這是友誼,可以說是真正的友誼,可靠的友誼。”“在這種友誼的基礎上改善中日關系是完全可能的?!彼?955年談到協助日僑歸國時說道:“前年和去年經紅十字會遣送回國的日僑有兩萬八千多人,許多人在報上寫文章,開會演講,宣傳中國人民對他們友好?!薄安坏嗣褚獊硗?,人民還要影響政府,改變政府的態(tài)度,兩國才能友好?!?/p>

      事實也是如此。協助日僑歸國,讓日本有識之士對新中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們紛紛呼吁政府改善日中關系。絕大多數歸國日僑和受到寬大處理的日本戰(zhàn)犯在回國后都自覺地投身到日中友好事業(yè)中,組織了“在華日僑歸國者全國聯合會”,一直為日中友好與和平運動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日民間交往的擴大和中日友好關系的發(fā)展。

      出生于中國東北沈陽的李香蘭(1920-2014,祖籍日本佐賀縣),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的歌手和電影演員,在十里洋場曾與白光、周璇等人齊名,一曲《夜來香》紅遍大江南北。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隱藏日本人身份的李香蘭因漢奸罪遭逮捕入獄,直到她的日本人身份被驗明正身后才得以無罪釋放。1946年,她與滯留在中國東北的百萬日僑一起被遣返回日本,并以其本名山口淑子繼續(xù)其演藝事業(yè)。

      1958年,在嫁給當外交官的第二任丈夫大鷹弘之后,李香蘭開始轉往日本政界。1974年,應時任首相田中角榮之邀,她被自民黨提名當選參議院議員,從1974至1992年一共當了l8年參議員,成為日本國會最資深的議員之一,甚至當過國會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從政期間,她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并借用外交官丈夫的各種資源,呼吁日本政府對戰(zhàn)爭受害者進行賠償,尤其是在對“慰安婦”的道歉賠償問題上出力甚多。2005年,85歲高齡的山口淑子公開發(fā)表文章,勸誡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因為“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2014年,當她94歲去世的時候,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表示:“李香蘭女士戰(zhàn)后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yè),為此做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p>

      另外還有一支活躍在中日民間往來中的特殊隊伍——侵華日本舊軍人團體。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關押的日本戰(zhàn)犯有1500人左右,中國政府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fā),本著寬大為懷的精神,只對其中極少數人判處了徒刑。這些被釋放的日本戰(zhàn)犯對中國政府充滿了感激之情,不少人回國后都成了宣傳日中友好、“日中不再戰(zhàn)”的先鋒,戰(zhàn)犯藤田茂和遠藤三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藤田茂是“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的會長,聯絡會的會員主要由首批從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提前釋放的戰(zhàn)犯組成。遠藤三郎回國后則組織了“日中友好舊軍人會”,后來該會成員擴大到日本自衛(wèi)隊的退役軍官。這些團體成立后幾乎每年都到中國訪問,為日中關系正?;甲吆粲?。1972年6月、11月,遠藤三郎、藤田茂先后率團來中國訪問,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同藤田的長談中,周恩來說,最近我也看了有關山本五十六的電影和其他有關侵華日軍的電影,都被美化了。這樣做很可能使那些對戰(zhàn)爭一無所知的青年人向往戰(zhàn)爭,從而再一次發(fā)動戰(zhàn)爭。只有兩國人民真正做到從心里互相理解,最后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系時,才能形成一種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友好下去的睦鄰友好關系。

      日本人民日漸高漲的要求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聲,為兩國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突破打下了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1972年,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周恩來總理對此高度評價道,中日是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干戈。兩千年友好,收獲的是中日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五十年侵華戰(zhàn)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給日本國民帶來了極大不幸。且不說日本的對外侵略使數百萬日本國民背井離鄉(xiāng);許多被“遺棄”在中國的“殘留孤兒”,直到40多年后才陸續(xù)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有的甚至一輩子沒回日本,也不敢在居住地上戶口,直到臨死前才敢說出自己是一個日本人的真實身份;戰(zhàn)死的亡魂注定在異國飄蕩。就是日本戰(zhàn)敗后,那些僥幸回國的日本國民大多也是妻離子散、居無定所,只能加入難民的行列,因為,當時的日本國內已有近900萬人無家可歸。正如電影《海角七號》中,家住中國臺灣恒春鎮(zhèn)海角七號的友子老人收到的情書里所透出的無奈辛酸:“我是戰(zhàn)敗國的子民,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我只是一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p>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70多年來,中日兩國人民秉承和平友好的原則,克服種種困難與雜音,相互學習借鑒,促進各自發(fā)展,為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是大勢所趨。作為后人,我們相信,只要中日兩國人民真誠友好、以德為鄰,就一定能實現世代睦鄰友好。

      (責任編輯:楚文)

      猜你喜歡
      回國東北日本
      粉末冶金航空剎車片: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MADE IN CHINA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1:50
      Make ’Em Laugh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 03:07:24
      扭轉人才流失:普羅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亞年輕人回國
      英語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 00:56:40
      劉佳炎:回國創(chuàng)業(yè)讓人生價值最大化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4
      大東北的春節(jié)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龙海市| 洮南市| 本溪| 监利县| 克山县| 青河县| 汝南县| 长治市| 得荣县| 洛隆县| 鄂托克旗| 韶山市| 关岭| 特克斯县| 拜城县| 二连浩特市| 彭山县| 丹凤县| 东宁县| 贵阳市| 陵水| 永年县| 嘉定区| 开封县| 黄石市| 岳阳县| 图木舒克市| 林甸县| 肥城市| 德阳市| 蓬安县| 清新县| 红安县| 孟州市| 漳浦县| 遵义县| 云林县| 天全县| 武穴市| 韶山市|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