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美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江西南昌 330006)
腰椎骨折可造成骨結構、脊髓及馬尾神經(jīng)損傷,嚴重情況下可引起截癱或死亡,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該病患者以緩解脊髓神經(jīng)壓迫并糾正畸形[1]。腰椎骨折手術時間長且術中出血量多,大量輸血是手術治療中的必要手段,自體血回輸、同種異體輸血是當前常用的輸血方式。術中輸血可能引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有研究報道,約1.5%的艾滋病感染同輸血有直接關聯(lián),另有9.3%的丙型肝炎經(jīng)由輸血傳播[2]?;厥帐阶泽w輸血排斥作用小且安全性高,可降低輸血引起的多種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3]。本研究探討回收式自體輸血與同種異體輸血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腰椎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68例,依照輸血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6~63歲,平均(41.56±2.31)歲;壓縮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24例。試驗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25~65歲,平均(41.63±2.34)歲;壓縮性骨折11例,爆裂骨折23例。所有患者均擇期手術治療,排除合并心肝腎臟器疾病、感染性發(fā)熱、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腰椎骨折手術治療。
對照組實施同種異體輸血:于紅細胞比容<25%時,給予庫存血輸入,依照患者中心靜脈血失血量確定輸血量。
試驗組實施回收式自體輸血:采用美國血液技術公司生產(chǎn)的Cell Saver 5 型血液回收機,負壓設定為800~1 000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后建立靜脈通路,手術開始前啟動血液回收機,完成自檢后連接一次性管路,負壓維持<0.02 MPa 吸引,收集手術區(qū)域出血至儲血罐內(nèi);預注肝素鹽水200 ml,依照血液抽吸速度調整肝素鹽水滴速,保持100:15的比例;回收血量600~800 ml 時,回收機自動運行離心及洗滌程序,泵速500 ml/min,去除回收血液中的組織細胞、激活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劑后將清洗后的濃縮紅細胞泵入血袋,視患者情況回輸。
(1)比較兩組輸血量、回收量、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周的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3)比較兩組切口感染、低蛋白血癥、神經(jīng)血管損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試驗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回收量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輸血量、回收量、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輸血量、回收量、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輸血量(ml) 回收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 34 942.63±35.26 0 36.62±3.74試驗組 34 784.16±28.54 821.34±27.43 28.14±3.55 t 20.370 174.597 9.589 P 0.000 0.000 0.000
術前,兩組IL-6、IL-10、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試驗組IL-6、IL-10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兩組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1周IL-6、IL-10、TNF-α 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g/L,)
表2 兩組術前、術后1周IL-6、IL-10、TNF-α 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g/L,)
注:IL-6 為白細胞介素-6,IL-10 為白細胞介素-10,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shù) IL-6 IL-10 TNF-α術前 術后1 周 術前 術后1 周 術前 術后1 周對照組 34 92.46±13.25 74.31±9.64 12.31±1.56 10.62±0.58 8.17±1.06 9.24±1.13試驗組 34 92.38±13.32 65.23±8.37 12.35±1.42 8.27±0.49 8.21±1.04 9.35±1.16 t 0.025 4.147 0.111 18.047 0.157 0.396 P 0.490 0.000 0.456 0.000 0.438 0.347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細胞因子是同手術創(chuàng)傷及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的免疫效應因子。IL-6為抗感染反應的關鍵細胞因子,可激活炎性細胞并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協(xié)同集落刺激因子可促進原始骨髓源細胞的生長及分化,提升自然殺傷細胞的裂解功能[4]。IL-10為抗炎性抑制因子,可抑制促炎因子的釋放并降低機體免疫監(jiān)視功能,IL-10水平升高同免疫抑制反應密切相關[5]。臨床將IL-6、IL-10作為炎癥反應的敏感指標,這兩項指標水平的異常升高提示體內(nèi)炎癥反應嚴重程度加劇,是機體免疫抵抗的客觀證據(jù)[6]。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兩組IL-6、IL-10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表明試驗組機體炎癥反應程度低。
當前臨床上存在異體輸血供應量短缺的問題,且異體輸血后產(chǎn)生的輸血并發(fā)癥對其臨床應用產(chǎn)生了一定限制?;厥帐阶泽w輸血通過收集術中視野血液并經(jīng)回收機處理后,可獲取45%~65%的濃縮紅細胞并回輸給患者。與同種異體輸血相比,回收式自體輸血獲取的濃縮紅細胞具備更強的攜氧能力,是臨床骨科手術治療的安全輸血方式;回收式自體輸血無須進行血型匹配及交叉試驗,可減少抗體原免疫反應所引發(fā)的高熱、溶血等不良反應、抗宿主反應,對減少低蛋白血癥、神經(jīng)血管損傷等手術并發(fā)癥具有重要意義,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血源緊張問題[7]。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回收式自體輸血方式時,回收及回輸僅限于紅細胞,大部分血漿及凝血因子洗滌后流失[8]。因此,在對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腰椎骨折手術患者采用回收式自體輸血時,應同時加強凝血因子的術后補充,以進一步確保用血安全。
綜上所述,與同種異體輸血相比,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腰椎骨折手術患者采用回收式自體輸血的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