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李雙標, 許 華, 張志堅, 李勝水, 張全樂, 張鳳梅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1]。相關研究顯示,CRC的發(fā)病率與高動物蛋白飲食相關[2-3]。同時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環(huán)境因素在CRC發(fā)病中同樣發(fā)揮重要作用[4]。結直腸癌的發(fā)生是一個涉及多基因、多步驟的病理過程。首先病變起源于正常結直腸上皮,逐漸發(fā)展成為腺瘤等癌前病變,腺瘤可進一步發(fā)展為具有轉移潛能的侵襲性結直腸癌。
CRC的總病死率約為50%,診斷時的手術分期是預測患者預后的最重要因素,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過90%,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則低于10%[5]。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及二代測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眾多與腫瘤預后有關的基因被發(fā)現(xiàn),這些基因在腫瘤組織及正常組織中往往呈現(xiàn)差異表達,并與患者的預后有關。
Snail基因定位于人20號染色體q13.13區(qū),其編碼蛋白為一種鋅指轉錄抑制因子,其生物學功能與中胚層、外胚層細胞內(nèi)某些基因的下調表達有關。該基因編碼的核蛋白被認為是胚胎形成的關鍵蛋白。近年來陸續(xù)有研究發(fā)現(xiàn)Snail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Snail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鮮有報道,其具體生物學功能不明。
1.1 Snail表達水平分析 檢索TCGA數(shù)據(jù)庫,對比各組織及實體腫瘤組織中Snail基因的表達水平。檢索條件為“結直腸癌”“結腸癌”“直腸癌” “snail”,物種為人類。同時比較snail基因在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是否存在表達差異。存在差異表達的條件為snail基因mRNA上調或下調表達超過 2 倍(|Log2FC|>1),且P<0.05[6]。
1.2 Snail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 應用STRING數(shù)據(jù)庫構建snail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蛋白網(wǎng)絡,snail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構建條件為置信度大于0.7,相互作用來源為共表達、基因功能和比鄰關系[7]。
1.3 Snail基因共表達及生存分析 在TCGA數(shù)據(jù)庫中,依據(jù)與snail基因共表達關系,對與snail基因存在相關性的基因進行聚類。同時選取正相關和負相關表達最為明顯的2個基因進行分析,計算spearman相關系數(shù);根據(jù)snail基因mRNA在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表達的中位數(shù),分為高、低表達組,繪制生存分析曲線,并進行l(wèi)og-rank檢驗比較高、低表達組患者總生存期(OS)和無疾病進展生存期(DFS)是否存在差異。
1.4 免疫組化檢測Snail蛋白表達 選取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69例,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腫瘤組織中Snail蛋白表達水平,分析Snail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Snail蛋白表達按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Snail蛋白表達高低判定標準:在顯微鏡下隨機選取3個高倍視野下進行觀察。染色強度評分:不著色(0分)、淺黃(1分)、棕黃(2分)、棕褐色(3分);陽性細胞比例評分:陽性<10%(0分);陽性10%~25%(1分);陽性26%~50%(2分);陽性51%~75%(3分)及陽性>75%(4分)??傮w評分值=陽性細胞比例評分×染色強度評分;最終評判:<6分為低表達,≥6分為高表達。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tata1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比較用卡方檢驗,采用log-rank檢驗比較高、低表達組的生存期,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nail基因表達 Snail蛋白在膀胱、甲狀腺和脂肪組織中表達水平較高,而在胸腺和淋巴細胞中表達水平較低(圖1A);Snail基因在各種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差異并不明顯(圖1B);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癌組織Snail基因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應的癌旁組織(圖1C)。但Snail表達水平在不同臨床分期結直腸癌患者中差異不顯著(P>0.05,圖1D)。
圖1 Snail基因在結直腸癌和其他腫瘤中的表達
2.2 Snail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PPI) 利用STRING數(shù)據(jù)庫對Snail蛋白相關的基因編碼蛋白進行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構建。PPI網(wǎng)絡中與Snail蛋白相互作用最為緊密的蛋白10個(圖2)。各個蛋白間相互租用關系的緊密程度采用連線表示,兩兩蛋白間連線越粗表示相互作用關系越緊密。PPI網(wǎng)絡中相互作用關系共55個,區(qū)域聚類指數(shù)為1.0,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富集顯著(P<0.05)。
2.3 Snail基因共表達分析 TCGA數(shù)據(jù)庫中,與Snail表達呈正相關最顯著的基因為PDGFB基因(r=0.625,P<0.05),與Snail表達呈負相關最顯著的基因為SLC44A4(r=–0.48,P<0.05),見圖3、4。
2.4 Snail生物學功能富集 Snail及其相關基因生物學過程主要富集于組蛋白H4脫乙?;⑹荏w生物合成過程的正調控、受體生物合成過程的正調控等;細胞成分主要富集于ESC/E(Z)復合體、Sin3絡合物、轉錄抑制復合物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NAD依賴性組蛋白脫乙酰酶活性(H3-K14特異性)、組蛋白脫乙酰酶活性和啟動子特異性染色質結合等,見表1。
圖2 與Snail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信號通路網(wǎng)絡(PPI)
圖3 Snail基因共表達分析熱圖
圖4 Snail共表達正負相關基因散點圖
表1 Snail及相關基因GO功能富集
2.5 KEGG信號通路 Snail基因相關信號通路主要富集于腫瘤相關信號通路、Notch信號通路、Wnt信號通路和結直腸癌相關信號通路等(圖5,表2)
2.6 生存分析依據(jù) 預后分析提示SnailmRNA高表達組的OS低于低表達組(HR=1.6,P<0.05圖6A);而高、低表達組的DF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 6B)。
2.7 Snail蛋白表達 免疫組化顯示Snail蛋白主要表達于癌細胞膜和細胞核,呈棕褐色顆粒,圖7。Snail蛋白高表達結直腸癌患者的OS低于低表達患者,圖8。
圖5 Snail及相關基因KEGG信號通路氣泡圖
表2 Snail及相關基因KEGG信號通路
圖6 Snail基因mRNA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情況之間的關系
圖7 Snail蛋白表達免疫組化分析(×200,×400)
圖8 Snail蛋白高、低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預后關系
2.8 Snail蛋白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Snail蛋白在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率為59.2%(41/69)。Snail蛋白高表達者腫瘤分化程度較低,淋巴結轉移、淋巴管侵犯率較高且Dukes分期較晚,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Snail蛋白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1987年Boulay等[8]通過對果蠅研究發(fā)現(xiàn)并首先描述了Snail基因。后來證明了Snail是中胚層形成的必要條件[9]。Snail被分離鑒定出來的20年時間里,Snail家族50多個家庭成員被先后發(fā)現(xiàn),并具有類似的生物學功能[10]。Snail基因最顯著的生物學功能為誘導上皮間質轉化(EMT)表型改變[11-12]。Snail誘導的EMT將上皮細胞轉化為具有遷移特性的間充質細胞,這些遷移特性有助于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許多組織的形成和上皮腫瘤侵襲特性的獲得。Snail誘發(fā)的EMT部分是由于E-Cadherin轉錄受到直接抑制所引發(fā)的。由于E-Cadherin在腫瘤中的缺失被認為是一種預后不良指標。E-Cadherin表達缺失或被抑制被認為是惡性表型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抗侵襲藥物的潛在研究靶點。然而,有些細胞的運動過程不需要完全的EMT,例如果蠅和無性脊椎動物胚胎(缺乏羊膜的脊椎動物胚胎,如兩棲動物和魚類胚胎)的中胚層形成[13-14]。然而,最近的證據(jù)顯示Snail基因也可以通過調節(jié)細胞粘附和遷移參與上述過程[15]。因此,Snail基因的主要功能可能是調節(jié)細胞黏附而不是誘導EMT。在這種情況下,EMT只是這些轉錄因子用來允許細胞運動的機制之一。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Snail基因在人類多種實體腫瘤中呈現(xiàn)明顯的差異表達,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16-18]。Hu等[16]采用免疫組化檢測了89例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腫瘤組織中Snail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Snail蛋白表達與乳腺癌患者的淋巴轉移及預后不良有關。Wang等[17]在研究Snail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達時發(fā)現(xiàn),Snail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達水平明顯上調,高表達患者的OS及DFS明顯降低,提示Snail蛋白是前列腺癌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探討Snail基因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高低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研究證實Snail基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呈現(xiàn)高表達,并與患者的生存期縮短有關。同時,進一步采用免疫組織化學證實Snail蛋白高達者腫瘤分化程度較低、淋巴結轉移、淋巴管侵犯率較高且Dukes分期較晚,與生物信息分析結果基本一致。
目前,Snail基因被認為可能參與了多種實體腫瘤轉移的生物學過程,其機制主要與誘導EMT有關。隨著更多關于Snail基因調控腫瘤轉移分子機制研究的開展,Snail可能成為原發(fā)性和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重要治療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