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立醫(yī)院(341000)劉小霞 彭春玲 廖新良 傅艷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發(fā)病率高,容易致死,導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β2受體激動劑在臨床中比較常用,但臨床效果并不顯著。本研究選取80例COPD患者,探討特布他林與復方異丙托溴胺的差異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就診先后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患者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均同意參加研究,同時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實施。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9~86歲,平均(63.85±2.13)歲;病程2~9年,平均(4.58±0.84)年。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9~86歲,平均(63.81±2.10)歲;病程2~9年,平均(4.60±0.83)年。兩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特布他林霧化液(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40108,規(guī)格2ml∶5mg),經(jīng)霧化器吸入2ml藥液,給藥2~3次/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復方異丙托溴銨[Laboratoire Unither(法國),H20150173,2.5ml],霧化吸入2ml/次,2~3次/d。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就診時、治療3天后肺功能指標變化,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兩者比值(FEV1/FVC);②治療7d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肺部啰音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7d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肺部啰音消除或顯著減少;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肺部啰音減少;無效:上述癥狀及體征未改善或惡化??傆行?(顯著+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處理,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肺功能比較(±s)
附表 兩組肺功能比較(±s)
?
2.1 肺功能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8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心律失常1例,惡心嘔吐1例,總發(fā)生率5.00%;對照組惡心嘔吐2例,尿潴留1例,總發(fā)生率7.50%,兩組無明顯差異(x2=0.213,P=0.644)。
慢阻肺在臨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導致患者呼吸道壁結構受到損害,誘發(fā)肺功能下降,氣道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在急性發(fā)作期,容易咳嗽、氣喘加重,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對患者實施治療時,應解除平滑肌痙攣,對氣流受限進行改善。霧化吸入療法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可將藥物送至肺部、支氣管,且不良反應少,應用價值高[1]。
研究可知,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顯著改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未增加。由此表明,觀察組采用復方異丙托溴胺具有更顯著效果。特布他林屬于β2受體激動劑,對氣道平滑肌具有松馳作用,改善氣道阻力,促進黏液纖毛清除,具有明顯效果。復方異丙托溴胺是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的復合藥物,其中異丙托溴銨屬于強效抗膽堿藥,對支氣管平滑肌M受體具有明顯阻斷作用,對支氣管平滑肌具有及時有效的松弛作用,可改善氣道反應。沙丁胺醇為β2受體激動劑,支氣管擴張作用優(yōu)于特布他林,可激活腺苷酸環(huán),提高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松弛平滑肌,降低氣道炎癥介質大量釋放。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具有協(xié)同作用[2]。
總之,特布他林與復方異丙托溴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復方異丙托溴胺效果更為顯著,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