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古代有過將領經(jīng)歷的女子并非鳳毛麟角。忽略文學作品中的樊梨花、穆桂英……真正名垂青史的女將有哪些?是什么推動了這些女子“洗卻鉛粉妝,飲將鮮血代胭脂”?讓我們跟隨歷史的腳步,結識幾位馳馬赴軍幕的女中豪杰。
忽略文學作品中的樊梨花、穆桂英……真正名垂青史的女將有哪些?是什么推動了這些女子“洗卻鉛粉妝,飲將鮮血代胭脂”?今天,讓我們回到過去跟隨歷史的腳步,結識幾位馳馬赴軍幕的女中豪杰。
“軍事統(tǒng)帥”“王后”“祭司”
同時擁有“軍事統(tǒng)帥”“王后”“祭司”三重身份的女將是誰?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jù)可查的女性軍事統(tǒng)帥——婦好。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3位配偶之一,也是最有能力、最受重視的一位王后。她的稱呼里,婦是尊稱,指嫁到商王士的異姓婦女,好是她的姓。甲骨卜辭中,婦好經(jīng)常參與戰(zhàn)爭、主持國家祭祀。
作為武丁時期對外擴張的統(tǒng)帥之一,婦好招兵買馬,征戰(zhàn)羌方、討伐土方、征討東夷……與武丁配合打出漂亮的伏擊戰(zhàn)。婦好的軍事活動涉及征戰(zhàn)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她率領1.3萬人征戰(zhàn)羌方的事跡。羌方是商朝比較著名的方國之一,兩國經(jīng)常交戰(zhàn)。婦好領導的這次戰(zhàn)斗是武丁時期征召人員最多、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一次軍事活動。要知道,在那時率領一萬多人的軍隊是一件很考驗統(tǒng)帥能力的事,婦好做到此事足見其能力。
婦好死后,商朝百姓稱:“庚子卜,殻貞:匄貢方于好?!币馑际?,祈求婦好懲罰貢方。他們認為,婦好的在天之靈仍然有能力對付敵國,從側面反映出婦好在商朝百姓心中驍勇善戰(zhàn)的守護者形象。
嶺南圣母
南朝末年隋朝初年,百越嶺南一帶有一位出色的部族女首領、女將軍——冼夫人。她經(jīng)歷了南梁、南陳、隋三朝,治理嶺南地區(qū)數(shù)十年,促進了嶺南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推動嶺南地區(qū)和中原地區(qū)的民族融合,被隋文帝冊封為譙國夫人,被當?shù)厝俗馂椤皫X南圣母”,被周恩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出身世代為南越首領的家族——冼氏。未出閣前,她就能安撫部眾,行軍用兵,鎮(zhèn)撫越族各部落,勉勵親族做善事,憑信義在本鄉(xiāng)形成了凝聚力——海南、儋耳兩地歸附的部落多達千余個。
梁大同年間,她與高涼太守馮寶結為夫妻。成婚后和馮寶共同治理部族??砂捕ǖ娜兆記]過多久,馮寶去世了,嶺表一帶大亂。冼夫人在承受喪夫之痛的同時,攜幼子馮仆主持高涼郡的政務,維持當?shù)氐纳鐣刃颉?/p>
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冼夫人讓年僅9歲的馮仆率領當?shù)夭柯涫最I去丹陽朝拜皇帝。陳武帝很欣賞冼夫人的才干并且信任其品行,破格封馮仆為陽春郡太守,這意味著馮家依然能名正言順地掌握高涼郡軍政大權。但馮仆年幼,所以實際上掌握軍政大權的就是馮家的當家女主人——冼夫人。
后來,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找馮仆跟他一起作亂。馮仆派使者稟告冼夫人,冼夫人說:“我為人忠貞,經(jīng)歷現(xiàn)在兩個朝代,不能因為顧惜你就辜負國家。”于是她帶兵到邊境拒敵,率領南越各部的酋長與陳將章昭達配合,內(nèi)外相逼,將歐陽紇的軍隊擊潰。馮仆因冼夫人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
公元589年,陳國滅之,嶺南一帶奉冼夫人為主,后歸順隋朝。
“李娘子”平陽公主
放眼隋唐,隋唐英雄系列的演義小說塑造了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將,竇仙童、樊梨花等。那么,有真實存在的隋唐女將嗎?確實有一位,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李世民的胞姐——平陽公主。
隋大業(yè)年間,李淵準備起義,發(fā)密信召當時在長安的平陽公主及其丈夫柴紹到太原相助。柴紹和平陽公主商議后獨自前往太原。平陽公主被留在長安后,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為父親起兵做了另一番準備——她回鄠縣(今陜西戶縣)的莊園變賣家產(chǎn),招募了數(shù)百個亡命之徒,在關內(nèi)起兵響應父親。之后,平陽公主還招納了好幾支有相當規(guī)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胡賊”何潘仁的軍隊,有幾萬人。何潘仁歸降后,“群賊”李仲文、向善志、丘利等義軍也相繼歸附,軍隊勢力大增。
平陽公主能鎮(zhèn)住亡命之徒、胡盜、群賊這些蔑視規(guī)矩的人,在軍隊內(nèi)做到令行禁止,足見其謀略與魄力。平陽公主令士兵所過之處不得搶奪百姓財物,令出必行,整個軍隊作風優(yōu)良,威名遠揚,遠近投奔者眾。不久,平陽公主的軍隊就超過了7萬人。老百姓稱平陽公主為“李娘子”,其軍隊也有了“娘子軍”的稱呼。
據(jù)傳,攻破長安后,平陽公主還曾在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綿山上的葦澤關,即后來的娘子關駐守,娘子關改名就是因為平陽公主曾率數(shù)萬軍人駐守此地。
正史為她單獨立傳
中國古代正史里,女性事跡大多都被記在《列女傳》里,或者作為介紹其他人的相關人物被一筆帶過,能被單獨列傳的可以說鳳毛麟角。在明末亂局中,秦良玉得有多大的成就而被單獨立傳以待后人評說?
秦良玉是明末巴蜀一帶聞名的巾幗英雄,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睹魇贰穼⑺雮?,描述頗有傳奇色彩:“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遠所憚?!?/p>
秦良玉出閣之前就有膽有謀,擅長騎射,還懂詩文辭章。20歲時,她與四川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結為夫妻。當時明末外警頻繁,為保護家鄉(xiāng),夫妻二人訓練家鄉(xiāng)子弟為戎旅,以備保家衛(wèi)國之用。
不幸的是,馬千乘后被宦官誣陷,死于獄中,秦良玉只好“代領其職”。明萬歷四十七年,女真興兵侵略遼東,明軍慘敗。朝廷緊急調(diào)動勁旅,秦良玉奉詔督師北上,與清兵作戰(zhàn)。此次戰(zhàn)斗中,所部子弟兵殉國者極多,秦良玉之兄秦邦屏也戰(zhàn)死沙場,其弟秦民屏、愛子馬祥麟皆受重傷。京師危機解除后,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鄉(xiāng)。
崇禎三年,清兵入關,北京再次面臨巨大威脅。崇禎皇帝急詔天下兵馬“勤王”。秦良玉“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日夜兼程北上,馬還沒有解鞍,就先與清兵激戰(zhàn),先后會同友軍收復灤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
秦良玉抗擊外虜有功,崇禎皇帝親自寫詩四首賜贈,以示褒彰。其中一首詩云:“蜀錦征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p>
(《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