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博塔·吉恩斯
摘 要:幼兒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接觸教育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幼兒教育可以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孩子形成合作意識,是培養(yǎng)孩子社會適應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家長和教師要從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不斷提升孩子的合作意識,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為孩子未來融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合作能力;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由于他們一直處于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在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時難免會變得小心翼翼,長此以往會形成膽小、怯懦、不敢與他人溝通等情況的出現(xiàn),不利于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識
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因為環(huán)境陌生會產(chǎn)生極度的不是,在行為上就會很局促,對于老師布置的小任務也獨立完成,缺乏合作意識。這時候,教師就要適當?shù)囊龑∨笥堰M行合作,例如合作整理平時用到玩具,將玩具按要求歸類,進行兩到三人的合作,這樣任務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任務的完成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
(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孩子進行合作的時候,都會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就需要他們能夠清晰的說出自己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思考表明自己的想法,進而鍛煉語言表達能力[1]。
二、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一)加強合作興趣引導
孩子的思維都是跳躍的,容易對新鮮事物產(chǎn)生興趣,進而被新鮮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師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善于采用興趣引導,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在合作中產(chǎn)生樂趣,并激發(fā)其主動合作的動機。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探索與思考的空間,讓孩子能夠主動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舉動,并及時糾正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不良的不良傾向,如獨占玩具、不懂得分享,向其他小朋友大聲叫嚷等不良習慣,教師可以與家長及時溝通,同家長共同糾正小朋友的壞習慣,為孩子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2]。教師應利用實踐活動調動孩子的合作興趣,例如,繪本故事《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在表演時需要多人合作,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根據(jù)故事內容調動孩子合作表演的積極性,體驗合作的樂趣,強化合作的主動性。
(二)增強孩子的情感交流
合作溝通需要孩子間進行有效交流,這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善于利用情感的熏陶,讓孩子放下戒備心,主動進行合作交流。在孩子入園時,教師可以與孩子主動打招呼,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引導孩子多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能夠逐漸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主動放下戒備心,融入到新的集體中。教師要鼓勵小朋友間的溝通,讓他們能夠主動交往,從而為合作奠定基礎;在課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語言、肢體動作等傳遞情感,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同時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游戲,示范指導孩子進行互動合作,提高孩子合作的主動性;善于利用繪本故事中的故事情節(jié),引導孩子理解合作的意義,進而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豐富合作活動內容
豐富孩子的合作活動內容,為孩子營造安全的活動氛圍,是提高孩子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盡可能的別出心裁,讓孩子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合作的習慣,在教師不刻意強調的情況下,孩子也能有主動合作的意識。例如在大班體育課上,教師設計了“綁腿走”的游戲,以期鍛煉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其互相協(xié)調、團結友愛的精神,在活動中,充分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比賽的方式開展活動,教師將孩子進行兩兩分組,將孩子相鄰的兩條腿綁在一起,進行向前行走,先走到指定地點的小組成為獲勝小組。利用小朋友的好勝心,不但能夠鍛煉他們的協(xié)調能力,還能夠促進合作精神的形成,深切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四)指導合作技巧
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模仿身邊的人。由于孩子的年齡小,對合作缺乏概念理解,這是導致孩子不會主動與他人開展合作的原因。針對這一原因,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指導孩子的交往技巧,幫助孩子制定合作方法,讓孩子不僅能夠產(chǎn)生主動交流的意愿,更能夠提高協(xié)調矛盾的能力。例如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戲中,由于角色少,難免會出現(xiàn)孩子爭搶角色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孩子通過協(xié)商的辦法,確定扮演的角色,也可采用抽簽的方式做出決定,如果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則可以在下一次的活動中交換角色,這樣當小朋友在達成共識后在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就會相互謙讓,有效的避免發(fā)生肢體沖突,在游戲中合作協(xié)調能夠更好的解決矛盾。
(五)加強與家長的合作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在大部分家庭中普遍存在。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一方面教師在發(fā)現(xiàn)孩子一些不良傾向時,應主動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另一方面引導家長通過親子活動引導孩子進行合作,如閱讀繪本、觀看動畫、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等,將合作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教師的引導中激發(fā)孩子的合作意識,不斷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讓他們成形愿意與其他人分享成就、分享快樂的習慣,這樣有利于孩子積極向上的成長[3]。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就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家長要與教師默契配合,將合作理念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游戲活動等過程中能主動地參與集體,尋求合作。要想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就要在生活和學習中激發(fā)孩子合作欲望,進而提高他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家長要強化孩子的合作意識,提升孩子的合作技巧,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艷.幼兒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中),2019,0(3)
[2]王術玲.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神州,2020,0(3)
[3]鄒紅霞.幼兒園戶外區(qū)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解析[J].成功:中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