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昆,崔廣華,晁沖,王寶廣,董冉,王少敏*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2.樂陵市林業(yè)局;3.費縣果茶服務中心)
秋月梨由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1998年雜交育成,親本為162-29(新高×豐水)×幸水,2001年品種登記。果形漂亮如滿月而得名。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梨課題組于2012年從北京市林業(yè)果樹科學研究院引入。經多年觀察表明,該品種表現果實品質好、易豐產、適應性強、綜合性狀優(yōu)良,近年來國內發(fā)展勢頭迅猛。據調查,2019年12月天貓青青大地旗艦店秋月梨每500g均價11.1元,為豐水、翠玉梨同期售價的1.4和1.8倍;京東水果自營專區(qū)秋月梨普通裝均價10.0元,為黃冠、豐水梨售價的1.6倍,雪花梨、鴨梨的2.5倍;2020年9月萊陽地區(qū)秋月梨收購價每500g最高4.5元,為黃金梨價格的2倍。但秋月梨有些年份如2016年果肉木栓病大范圍爆發(fā),果實商品價值大幅降低。因此,大面積發(fā)展該品種需考慮其負面因素?,F將秋月梨的性狀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枝條粗壯,表面有蠟質,1年生枝淺褐色,平均節(jié)間長度3.5cm,皮孔稍密,近長圓形,中大;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正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葉基近圓形,葉尖漸尖,葉緣鈍鋸齒;每花序平均8.7朵花,花瓣白色,萼片淺粉紅色,花粉量大。
果實扁圓形,果形端正,果形指數0.8,果皮黃褐色,套袋果淺黃褐色,外觀極漂亮(圖1)。平均單果重445.0g,果皮薄,有光澤,蠟質多,果點明顯,近圓形,中大,稍密;果柄中長,梗洼和萼洼中大,萼片宿存;果肉乳白色,肉質細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石細胞少;果心小,可食率95%左右;心室5個,每心室種子1~2粒,中大、卵形、深褐色;常溫下果實可貯藏2周左右,冷庫等長期貯藏后無異味(豐水等日韓砂梨品種長期貯藏后有異味),果心不易腐爛;果實不易裂果,無采前落果現象,采收期長。
圖1 秋月梨結果狀
樹勢較強,樹姿半開張。萌芽力低,成枝力較強,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果臺副梢連續(xù)結果能力稍差;一年生枝條甩放后可形成腋花芽;花粉自交不親和。授粉樹可用愛宕梨、紅香酥梨等品種。早果豐產性好,幼樹定植第2年開始結果,第4年666.7m2產量達2500kg,第5年后超過3000kg。
在泰安地區(qū),秋月梨3月中旬花芽萌動,3月下旬花序開始分離,4月初始花,4月上旬盛花期,花期7~10天,與幸水梨幾乎同期,5月上旬新梢旺長期,9月上中旬果實成熟,比豐水梨晚7天左右,比新高梨早12天左右,果實年生長發(fā)育期150天左右。11月上旬落葉。
秋月梨適應性較強,抗寒、抗旱,抗黑斑病,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注意防止果實日灼病的發(fā)生。
選擇優(yōu)質大苗建園,平原地株行距1.5m×4~4.5m,丘陵地2~3m×4~5m。一般春季解凍后至萌芽前定植。挖深度60~80cm、寬度80cm的定植溝,溝底填入20~30cm厚的作物秸稈,然后將表土與有機肥混勻后回填溝中,當填至接近地面處,灌透水沉實土壤。苗木栽植后嫁接口離地面5~10cm,于60cm處定干,樹盤覆蓋地膜。
秋月梨對肥水要求較高,生產上要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基肥于秋季果實采收后施入,初果期樹每生產1kg梨果施用1.5~2kg有機肥,盛果期梨園每666.7m2施用3000kg以上。追肥在梨樹萌芽前后、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進行,分別以氮肥、磷鉀肥和鉀肥為主。提倡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
秋月梨多采用多主枝水平網架栽培模式(圖2)。秋月梨枝條直立且硬度較大,幼樹期應盡早拉枝開角,將新梢綁縛在網架上,促進花芽形成。幼樹期要輕剪、少疏枝,尤其對主枝、延長枝要輕剪。
盛果期樹冬剪與夏剪相結合,通過疏枝、回縮、短截等措施,調節(jié)平衡樹勢,保持枝條健壯,花芽飽滿。冠間交接時注意縮枝控冠,過長的單軸結果枝組在合適分枝處回縮。由于短果枝很難維持,生長后期骨干枝易出現下部光禿現象,所以主枝后部的直立徒長枝要適當保留并拉枝開角,以便更新原來的結果枝組,中干上過密的大枝組疏除時需要留橛以促發(fā)新枝[1,2]。
圖2 秋月梨多主枝水平網架栽培模式
授粉,花期采用人工點授、液體授粉或蜜蜂授粉的方式進行;落花后2周開始疏果,疏除病蟲果和畸形果,每花序留1個果,果間距25cm左右,每666.7m2留果8000~10000個;疏果完成后套袋,套袋前全園噴布1次殺蟲、殺菌劑,藥液干后套袋。
秋月梨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梨銹病、梨小食心蟲、梨莖蜂、蚜蟲、梨木虱等。生產上要以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根據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掌握防治適期和最低有效濃度,盡量減少施藥量和次數而要保證防治效果。要特別重視開花前后和套袋前后的用藥。
要特別重視開花前后和套袋前后的用藥。3月中旬萌芽前,用3~5°Be石硫合劑噴霧1~2次;花序分離期噴布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腈菌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或1%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1次;花后10天,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1%阿維菌素乳油1次。其他防治措施同常規(guī)。
秋月梨的采收期早晚影響到果實品質和貯藏期。有研究表明,盛開后33天的平均氣溫(x)和盛開日到采收期(y)之間存在y=-6.35x+247.2的關系,可以根據盛開后33天的平均氣溫來預測采收期。生產上可簡單根據果皮顏色判斷采收期,如圖3所示,C為最佳采收期,D雖口感最佳,但果肉易褐變、果實耐貯存性差[3]。
秋月梨果肉木栓病主要發(fā)生在果實成熟期,果肉呈海綿狀棕褐色斑塊;主要因成熟期果實的蒸騰作用減弱,隨蒸騰液流入果實的鈣和硼元素明顯減少,同時天氣和套袋處理等原因加劇了果實對鈣、硼吸收不足,導致果肉木栓病的發(fā)生。生產中可通過增施有機肥、施基肥時摻入鈣、硼肥以及采收前1個月噴施0.2%~0.5%硼砂或硼酸與氯化鈣混合溶液等措施來緩解木栓病的發(fā)生[4,5]。
圖3 根據果皮顏色確定秋月梨采收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