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敏
摘 要:“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首要價值準則,“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且正處于“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中,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永恒主題,把“愛國”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紀念活動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意識,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堅定的信念。本文通過運用文獻分析法和調查研究法,對我國當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情況進行探索,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選題背景進行介紹,第二個部分是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進行解讀,以及對目前愛國教育中存在的困境進行厘析,第三部分是提出建議,最后得出結論。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第一章 緒論
1.1選題的依據(jù)
1.1.1理論依據(jù)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對黨史、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個人的理想奮斗,只有融入愛國主義的萬頃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無往不前之勢,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應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為各高校指明了方向?!秾嵤┚V要》中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族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學校是青年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平臺,而當代青年也是跨越時代的一代人,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祖國的未來。應加強對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素質教育。
1.1.2現(xiàn)實依據(jù)
我國目前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各種因素都在影響著當代青年。加上新媒體的傳播缺乏完備的法律管控,新媒體傳播平臺,部分媒體人唯利是圖,缺乏道德思維和法治思維,“愛國”主義教育迫在眉睫。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育者必須重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盡可能選擇有效的教育路徑,讓大學生能夠把“愛國”和自身發(fā)展相聯(lián)系,做國家需要的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出力。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根據(jù)一定的研究目的,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本論文通過查閱大量的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外文獻進行撰寫。盡可能檢索出以“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心理接受”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系統(tǒng)梳理了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研究。
1.2.2問卷調查法
重點走訪成都市內六所高校,深入學生群體,就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及整理有效數(shù)據(jù),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深入探究,找準問題關鍵所在,并對比分析其成因,進行歸納總結,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1.3相關概念界定
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是:艱苦奮斗、辛勤勞動,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反對民族分裂和國家分裂,維護各民族的聯(lián)合、團結和國家的統(tǒng)一;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勢力和制度進行斗爭,推動祖國的繁榮和進步。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
第二章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解讀
2.1愛國主義教育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
2.1.1愛國主義是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工程
各類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而大學生活階段,也是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青年群體,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青年強則國強,他們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成長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將個人的利益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更能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敦促他們?yōu)閲液兔褡宥W習。
2.1.2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發(fā)展動力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指出,人才是實現(xiàn)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力的戰(zhàn)略資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人的面貌精神,是由兩個重要的方面構成,其中一個是才能,另一個則是品德。一個人的品德決定了他為社會服務的態(tài)度,而一個人的才能,則反映了他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德才兼?zhèn)鋭t被認定為真正的人才。當代大學生充滿朝氣,是祖國未來的中流砥柱,是國家前行發(fā)展的希望,但普遍出現(xiàn)了奢靡爛漫,懶惰,低迷的狀態(tài),無法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思想淡薄。愛國主義思想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激勵著人們努力奮斗,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當代青年要想立志成才,就需要從愛國主義教育中吸取精神糧食。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于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的個人發(fā)展,也需要強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來推動。
2.1.3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導向
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正確的思想觀念并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當中發(fā)展而來。當代大學生國家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未來國家的發(fā)展前程,加強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2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開展中面臨的困難
2.2.1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難以體現(xiàn)在實踐中
當今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內涵是以中國夢為基點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盡管目前各高校的各項教育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沒有對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有長效的學習機制,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存在突擊性的現(xiàn)象;注重形式主義,沒有真正的內容;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庸俗,將學生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強調,未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和內涵。
2.2.2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缺少時代性的特征
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對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內容的教授,更要結合當下的國內外形式,反應時代特點,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問題,對學生加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拉近愛國主義與當代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更能將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中。如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停留在對名族覺醒的教育中,未和當前局勢結合。比如:在國家責任意識教育中,缺乏優(yōu)秀教材及讀本,不具有時代性,造成大學生內心的抵觸,無法共情,不能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真正的目的。
2.2.3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
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需要新穎有效的方法和教育載體,而這個載體,是完成教育任務,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的重要基礎。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作的根本任務,根本內容沒有變,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那些,但是,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碑斍案鞲咝5慕逃校狈?chuàng)新性的教育方式,大部分仍采取的是說教的方式,各高校也缺乏長期有效的教育體系,在日常教育中難以形成氛圍,無法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此之外,日常教育缺乏實踐性,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長期以來,比較盛行的教育形式仍拘泥于各類講座、競賽和演講當中,而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的教育卻沒有普及開來。無法利用新的教育形式,使得教育的效率低下。總的來說,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創(chuàng)新性工作方法的探索,無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平臺,教育方式過于原始。
第三章 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3.1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要作用
加強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yǎng),只要是通過課堂教學。確切地講,是指在保證教學計劃的前提下、以公共必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的,諸如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等有關課程,而進行的常規(guī)課堂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思想品德和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性,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針對性、目的性和計劃性。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通過對教學的內容、時數(shù)進行規(guī)定,促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制度化和正規(guī)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的內容和教育的方法進行研究,同時結合國內外最新的形勢,與時俱進地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一位老師的職責,而不單單是思政老師的工作。在每一門課程教學中都可以穿插進去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每一位老師在日常工作開展中都應該深入挖掘,同時巧妙地利用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梢酝ㄟ^一些具體案例來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增強學生對建設祖國何保衛(wèi)家園的的責任感、使命感。也可以結合身邊的一些先進烈士以及歷史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
3.2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各項活動之中
在堅持課堂中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之外,還能在社會實踐等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貫穿愛國主義思想。在課堂之外,開展系列活動;利用新媒體來宣傳當前國情和我國現(xiàn)階段取得的一些成就;引導學生收看新聞聯(lián)播,了解國情,同時開展調查。在學習的同時,在學校課堂中,烘托愛國主義氛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強愛國主義思想。
3.3利用寒暑假時間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寒暑假期間,動員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加愛國注意實踐活動,在活動開展中,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思想。第一點,在實踐中,注重強調社會主義教育;除此之外,在社會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了解國情、民情,找準自己的定位,樹立主人翁意識;第三,在實踐中,加強對學生的工農結合的教育。
結 論
愛國主義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在各個時代有著不同的愛國主義內容,卻集 中反映了”愛國”這個樸素簡單的思想感情。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以熱愛祖國 為基本要義,堅持愛國與熱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以堅定的人民立場全心全意為 人民服務為己任、以實踐勞動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踐方式,是”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機統(tǒng)一。
要深入學習黨史,要從黨的輝煌歷史中汲取擔當奮斗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厮葜腥A民族的歷史進程,我i們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是先輩們用汗水、鮮血換來的,“關山雖難越,我輩屢屢越”,奮斗是廣大青年的底色,愛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習新時代的先進典型事跡,學習改革先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的精神風范。揚帆起航,共同駛向充滿勝利的前方。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學儉,劉強.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4]楊曉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基本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5]劉行芳.新媒體概論[M].第一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6]洪濤.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嵌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第一版,光明日報出 版社,2016.
[7]秦世成.新傳播環(huán)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第一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8]馬得勇.國家認同、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一一國外近期實證研究綜述[J].世界民族,2012(03).
[9]伍志燕.中華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現(xiàn)代轉換[J].長白學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