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基礎課程,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升。自主閱讀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對文字內(nèi)容的自主接納、浸入能力,也就影響了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不斷研究的課題。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一線工作經(jīng)驗,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存在的問題及其提升策略,希望能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自主權。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開展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也是重點教學提升目標。閱讀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比例。盡管已經(jīng)足夠重視閱讀教學,但閱讀教學和閱讀課程仍然在教學實際中遇到諸多問題。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僵化,教條有余,靈活不足。小學語文課程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很多時候并不是單純的教育教學,而是更好靈活引導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習慣聽、習慣看。而就教學實際而言,目前尚不能完全達到靈活引導方面的要求。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僵化,多采用灌輸式教學,缺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更談不上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注重課堂教育,忽視課外閱讀數(shù)量和質(zhì)量。就大多語文教師而言,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閱讀練習,已是實屬不易。很難抽出足夠時間和精力,科學指導學生挑選課外閱讀書籍和培養(yǎng)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這就導致許多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三)課堂教學重閱讀內(nèi)容,輕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帶領學生讀書,更重要的是要以所學文章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實際教學中,老師大都是以學生掌握所學課文為教學標準,忽視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察。這就容易造成學生雖然課文學會了,但自主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用好課前預讀,輔助解決閱讀文章的基礎問題。課前預讀,是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能夠較好的輔助解決閱讀文章的基礎問題。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字詞掌握能力不足,很多時候一篇文章里邊有許多字詞不認識、不會讀,如果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學生遇到生字就磕磕絆絆,自然也就讀不通順、理解更是無從談起了。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前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讀,通過字典詞典、拼音標注等方法,將生字詞弄清讀法和意義,打好這個基礎關,才能事半功倍。除了將生字詞問題解決之外,課前預讀也是學生自主熟悉所學文章、獨立思考文章思想的重要鍛煉方法,長期堅持下來,對于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具有較強的基礎培養(yǎng)作用。
(二)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愉悅氛圍。在用好課前預讀的基礎之上,學生解決了閱讀課文的基礎問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老師采用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有可能對課文沒有了新鮮感和興趣,教學成果很難有較大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愉悅氛圍,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新鮮感。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五課《琥珀》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琥珀實物、圖片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琥珀,通過網(wǎng)絡視頻向學生展示琥珀形成過程,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展覽館參觀琥珀、化石。再比如學習三年級下冊第6課《陶罐與鐵罐》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繪畫陶罐、鐵罐頭像,然后組織學生分別扮演陶罐、鐵罐,開展情景劇情對話,構建形象化生動化的課堂氛圍,這種拓展既能加深學生閱讀理解的印象又能豐富學生所學知識,進而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三)利用課堂傳授實用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質(zhì)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利用課堂向學生講授閱讀技巧和方法,是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在課外自主閱讀文章的重要手段。閱讀一篇小文章的時候,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查讀,解決生字詞困難;粗讀,了解文章大意;邊劃邊讀,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劃下來,以后再詳細思考;合作閱讀,和小伙伴一起讀書,一人一句,一人一段,角色扮演等;復讀,讀過看過的內(nèi)容,時常拿出來復習閱讀,既能加深記憶,又能培養(yǎng)良好語感,還可能有新的理解和收獲。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充分利用上述的這些方法開展閱讀教學,也要向學生傳授解釋這些方法,讓學生明白這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對于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的作用,學生們才能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去學去用。
(四)打造書香校園、愛書家園,構建良好閱讀校家氛圍。
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培養(yǎng)、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既需要方式方法也需要環(huán)境熏陶。因此,老師要同步強化閱讀環(huán)境的熏陶,在學校打造書香校園、書香教室,加強和家長溝通,引導家長營造愛書家園的良好氛圍。一方面,營造校內(nèi)環(huán)境,每周一至兩次集體圖書閱覽課,每天下午放學后開放圖書閱讀室,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在教室內(nèi)設立圖書角,配備種類齊全、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室墻上繪制古詩詞、名人名言及經(jīng)典文章片段,營造教室處處盡書香的環(huán)境;定期組織閱讀展示、故事會、劇情表演和知識競賽等閱讀主體活動,充分激發(fā)自主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及時與家長溝通反饋學生課堂閱讀表現(xiàn),了解學生在家自主閱讀情況,引導家長以身作則遠離手機電腦,帶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學生愛讀書的習慣。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重視課堂教育,既重內(nèi)容又講方法,同步推進,全面提升學生認識字詞、讀通文段、理解文意的能力。同時,還要在校園和家庭營造書香氛圍,長期熏陶,養(yǎng)成學生愛讀書的良好習慣,掌握語文學習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劉京京.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27.
[2]黃麗惠.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27.
[3]蔡清玉.書海無涯“讀”作舟——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初探[J].名師在線,2019(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