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發(fā)來
摘 要:語文不僅是重要基礎學科之一,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生進一步提升語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他人的語言表達的意思。本文探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來探尋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方法,從而在根本上推動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性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中,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如果沒有在閱讀上下功夫,那么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會有亮眼的地方。學生在閱讀中,會不斷地積累好詞、好句、好的句式結構,如果學生在閱讀到這些優(yōu)美語句,能夠在寫作中加以運用的話,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精彩細膩,具備較高的可讀性。故在教學中,必須要讀寫結合來教育學生語文,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一、讀寫結合的必要性
(一)讀與寫缺一不可
讀是理解吸收,由外而內(nèi),寫是傾訴表達,由內(nèi)而外,讀與寫都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標桿,讀和寫都要抓住“審材、選材、布篇、分段、用詞”等幾個方面。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讀與寫互相促進
讀是寫的基礎,它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只有積累豐富的詞匯、文本材料、結構特點等才能幫助學生開闊寫作思路,方不會無話可寫。同時寫對讀具有反作用,它能提高閱讀的質量,通過寫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悟文本的表達特點,提高學生鑒賞思辨等能力。
(三)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寫
著名作家曹文軒曾提出“讀和寫的關系就是弓和箭的關系”。他認為讀是寫的一個前提,寫是讀的一個結果。弓的強勁、積蓄的力量決定箭的威力,但真正起到作用的是箭。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評價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方式主要是以寫作為標準。在教學實踐中,我倡導讀中感悟,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
二、讀寫結合的狀況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電腦游戲成為了許多意志不堅定的小學生沉溺的天堂。如今,智能手機等高端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再一次地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由于手機的便攜性,學生能隨時隨地打游戲,看視頻。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都會極大地占用學生們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們的閱讀量普遍較低,即使有閱讀,很多也是對網(wǎng)絡小說的閱讀,而不是對經(jīng)典文學的閱讀。這些網(wǎng)絡小說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還可能讓學生對此上癮,影響學業(yè)。這樣的情形使學生也開始不那么熱愛現(xiàn)實生活,難以觀察到生活中的美,造成一旦要求他們寫作,他們就會覺得頭疼,不知道該怎么寫,不知道要寫什么。小學學生本來語言能力表達就弱,再加上缺少閱讀,知識積累也不足,所以寫作能力就一直得不到提升。
三、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策略多樣,激發(fā)興趣
在課前準備時全方位把握課文的特點,在上課過程中合理地將讀寫訓練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寫作特點產(chǎn)生興趣,并且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雖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得比較多,但也僅限于讓學生熟讀課文,認識生字,很少寫讀后感。讀后感不僅僅是課后復習作業(yè),也可以變通成課前預習作業(yè),讓學生更自由地寫所思所想。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更深地理解課文,真正把預習落實。對于教師而言,可以促使教師確定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看待事物和文章的角度,另一方面使學生有代入感,更能理解文章的意義。
2.仿寫。仿寫是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階段,依照閱讀的課文,仿寫其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全篇文章。仿寫初始階段是模仿階段,仿寫的第二個階段是創(chuàng)新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理解文章但又不僅僅拘泥于文章,力求形成學生寫作中的求異思維,反映出學生自己的特色和創(chuàng)作思維。
3.續(xù)寫。有些課文在后面會有留白,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由想象進行內(nèi)容填補,在練習了寫作的同時也考察其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控和理解。
4.改寫。古詩語言具有韻律和意境,又具有表達委婉、思想跳躍的特點,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改寫。確切自然的讀寫結合才是好的讀寫結合,如果每次訓練都有物可依,那么結果一定是好的。
(二)選取精讀課文,體會寫作手法
所謂精讀課文就是對所選范文“細嚼慢咽”,學習其寫作手法,進行本文所述的第二步仿寫,再慢慢達到自我創(chuàng)作。課后再布置習作練習,讓學生以同樣的描寫手法描寫一位身邊的人,學生不但記憶深刻,而且能夠提高寫作水平。
(三)增加閱讀量,注重日常積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懂課本知識,還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在書山中攀爬,文思如泉涌。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各種體裁的文章,比如散文、寓言、童話、小說等;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行萬里路,了解祖國的民俗文化、地理風貌;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感興趣的事物,無論是生活中的小擺件還是飼養(yǎng)的小動物,結合所學知識,通過想象聯(lián)想,賦予它們不同的價值和生命。與人交往時可觀察每個人的談吐、神態(tài)、語氣、走路的姿勢、生氣的表情。通過這樣的日積月累,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素材庫,寫作時才會得心應手。
總的來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把生活變?yōu)樽约旱乃夭膸?。把從文章中學到的技巧和手段運用到寫作中去,通過寫作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把讀和寫巧妙地結合起來,做到讀寫一體化,讀寫能力才能同步提高,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華一虹.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才智,2018(33):48.
[2]李於.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3.
[3]馮麗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