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琳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接受到的最基礎的教育,也是影響其一生最深刻的教育。智能時代的家庭教育既應傳承、發(fā)揚良好家風,又應順應時代潮流、著眼家庭的未來發(fā)展,尤其是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為此,家長只有認真研究孩子成長的現(xiàn)狀,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兒童的合理需求與個性,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成就自己,成就幸福美滿的家庭。
關鍵詞:智能時代;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智能時代的大背景下,家長應該始終圍繞家庭發(fā)揮“教孩子做人”的核心作用,以“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為本,以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為前提,以尊重和保護孩子權利為基礎,充分調(diào)動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在行為習慣、思想品德、價值引領、健全人格方面以身作則,為孩子的成長奠基。筆者通過探究以下三大方面的內(nèi)容,闡述智能時代家庭教育發(fā)展的目標、主體和策略。
一、智能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
當前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雙腦共融共生”的智能因子已經(jīng)逐步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廣東未來教育研究院院長李季教授認為:“未來已來,人的學習方式、學習場所、學習情景等都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終身學習是智慧時代教育的轉折點,孩子要從被成長走向自成長?!庇纱丝梢姡聲r代的未來需要更加獨立、自主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新人。
二、智能時代需要家長成為誰
(一)良好家風家訓的踐行者
隨著社會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新時代對家風、家訓、家教所發(fā)揮的育人作用愈加關注,這是因為家庭是一個人道德養(yǎng)成的起點。2019年10月發(fā)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明確提出: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家長要帶頭踐行這一理念,傳承、發(fā)揚好家訓家風,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二)良好行為習慣的示范者
在家庭文化中表現(xiàn)最為顯性的就是行為文化,家庭成員之間以及家庭成員與學校、社會之間都會產(chǎn)生“多向互動”,這些互動所帶來的影響會隨著孩子的年段增長發(fā)生變化,在越低的年段,家庭行為的影響越大,而后會隨著孩子參與學校和社會的行為而降低,但其始終是基礎性的。為此,家長要注重與孩子、與學校之間的良性互動,還要特別注重通過潛移默化的行為正面示范引領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努力構建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三)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指導者
智慧時代是一個強調(diào)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參與建設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是孩子提升學習力的基礎。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條件,同時充分了解孩子的特點,根據(jù)其特點做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在日積月累中促進孩子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形成,當好孩子學習成長的指導者。
(四)良好親子關系的主導者
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和諧家庭的根,所以家長應全力改變過分控制、放縱或溺愛的狀態(tài),始終尊重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和需要,尊重孩子成長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扮演好孩子成長的持續(xù)合作伙伴,成為良好親子關系的主導者。
三、智能時代家長成長的策略
(一)做孩子成長的合作伙伴
1.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孩子常常會通過比較外界、外界評價、自我剖析、模仿榜樣等方式來實現(xiàn)自我成長,這個過程是孩子的“自成長”過程,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成長困惑,誰能成為幫助他們成長的人呢?一定是和他們建立了良好關系的人,是他們信任的人。因此,筆者認為,家庭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就是營造和諧而積極的氛圍,家長對孩子最有效的陪伴就是匹配孩子、順勢而為。廣東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丹老師認為:走近孩子,首先要匹配孩子,所以家長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性格特征,通過模仿他們的身體語言,調(diào)整與之適應的語速語調(diào)去縮小彼此的心理距離,始終保持柔和的姿態(tài)去回放孩子的生活經(jīng)歷,用正面積極的導向對孩子提出請求。
2.好的情緒勝過好的方法。由于智能時代信息不斷加速發(fā)展,帶來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普遍走上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路子。這就折射出家長情緒焦慮的一面,集中體現(xiàn)在其關注負面信息過多,有較強的損失規(guī)避和損失厭惡心理,不滿足于生活現(xiàn)狀,愛進行社會比較,等等,而這種焦慮的其中一個表現(xiàn)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普遍高期待和高控制的教育行為。
我們的家長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采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去訓練孩子,諸如參加特長培訓、奧數(shù)班、各類學科競賽等,可以說,在他們看來能夠幫助孩子的辦法,他們都愿意去嘗試,但是他們很少去關注孩子在具體提升生活經(jīng)歷中的情緒,很少去關注孩子真實的成長訴求。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曾說道:“人類的各種情緒是我們選擇出來生存適應的有效的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生命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因此,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楊青教授認為:“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希望感,那些擁有希望感的人,不僅僅有一個目標或愿望,他們還有一套實現(xiàn)目標的策略,同時有強大的動力去實施這些策略?!边@樣對孩子的成長引導是積極的、有益的。同時,她也建議家長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情緒管理,挖掘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用好的情緒去孕育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
3.好的體驗勝過好的控制。當前有不少家長總盯著孩子的成績,總想著為孩子提供五星級的“服務”,他們沒有去聽孩子在想什么,但總是提出各種希望,總是想法設法把孩子管牢、管聽話。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十杰”母親劉云女士認為:“在一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讓您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能力?!彼M嗟暮⒆幽軌虺蔀橛衅肺?、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情味兒、會玩兒、有自己的追求的人。
為了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筆者認為家長應在家庭生活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舒適的環(huán)境和語境,給孩子一個能“說話”的地方,給孩子多一些自主體驗生活的機會。東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呂廣健老師認為:“親子游戲能夠促進孩子安全依戀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彼鶕?jù)孩子的年段特點,建議隨年段增加依次開展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規(guī)則游戲和結構游戲。如果游戲需要借助到玩具的話,有三個要素家長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是確保安全性,二是起到鼓勵孩子表達感受的作用,三是起到發(fā)揮孩子想象力和投射性的作用。通過體驗式的家庭生活,父母做到言傳身教,以好的示范替代說教,讓孩子逐步深入?yún)⑴c到家庭生活中來,充分發(fā)現(xiàn)孩子自省的行為,并及時進行正面激勵。這些生活體驗并不是一次性的,它們應該成為每一個溫馨家庭的常態(tài)。
(二)培育新時代好家風家訓
在古代,我國組成了社會、宗族、家庭“三位一體”共構的家教體系;在智能時代,我們提倡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就是指引家庭傳承和發(fā)揚好家風家訓,充分挖掘家風家訓的育人功能。華南師范大學麥志強教授認為:“家庭教育傳承著一個明確、具體的社會規(guī)范體系。對家庭來說,好家風強于萬貫家財;對社會而言,好家風是社會好風尚的基礎?!鄙钲谑袑毎矃^(qū)靈芝小學林苒老師認為:“一個有清白家風的家庭要具備‘五有,有能夠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有全體認同的正確價值觀,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有正確的世界觀,有良好的興趣愛好。”由此,筆者建議家長通過帶孩子認識家族發(fā)展史、了解長輩的奮斗史、共同探討家庭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家庭公約、積極開展主題家庭日活動等方式去培育良好的家風家訓。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形象,做孩子喜歡的親人;注重行為,做受孩子崇拜的長輩;注重修養(yǎng),做孩子學習的榜樣,以此培育出守正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新人。
綜上所述,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智能時代的家庭教育全面向前發(fā)展的原動力在于家長家庭教育意識的覺醒,更在于家庭教育行動的覺醒。家長只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才能更好地履行為人父母的天職,才能更好地成就幸福美滿的小家,才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責任編輯:李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