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靜
摘要:移動互聯(lián)網的日新月異,推動了新舊媒體的融合,并使電視新聞實現了多元傳播。然而,這也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探討新舊媒體優(yōu)勢互補意義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提高電視新聞影響力的采編策略,期望能為相關主題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舊媒體;優(yōu)勢互補;電視新聞;影響力
一、玩轉視頻直播功能,加強新聞時效性和重復性
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要求相對較高,且受眾只能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新聞。加上電視新聞播報時間通常較為固定,播完即截止,不再重復,受眾只能在某個時間段及時收看,或提前錄制,或等待重播電視新聞以獲取新聞內容。這也是說,電視受眾無法通過電視媒體反復搜索和查閱想要了解的新聞內容。對此,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可引入新媒體的視頻形式,加強電視新聞時效性和重復性。
例如,在采編博覽會新聞時,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將電視媒體與網絡視頻直播平臺連接起來,利用視頻聊天模式,實時向新聞導播間傳送博覽會音頻和視頻,實現博覽會內容同步在網絡直播平臺、電視媒體推送,進而使線上線下受眾都能及時獲取關于博覽會活動現場的新聞??紤]到現階段短視頻傳播已成為備受電視受眾歡迎的信息傳遞方式,建議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將畫面感較強的新聞剪輯成短視頻,并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傳遞給目標受眾,使受眾從生動的視頻中了解和掌握新聞。須注意的是,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拍攝新聞短視頻時,要注重立足平民化視角進行編排和報道。
同時,電視媒體采編人員可采用“互聯(lián)網+”策略,將電視新聞和新媒體平臺融合起來,利用兩者優(yōu)勢共同傳播新聞。例如,在采編大型公益活動時,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直接引入微博視頻直播方式,向微博粉絲受眾實時播送電視新聞,使粉絲受眾深刻感知公益活動現場的圍觀與參加盛況,進而激活電視受眾快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
二、巧用分享功能,加強新聞裂變式傳播
相比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具有隨時互動的獨特優(yōu)勢。電視媒體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這一優(yōu)勢編撰新聞信息內容,例如互動式新聞、體驗式新聞、服務式新聞等,以吸引受眾主動轉發(fā)分享電視新聞。例如,電視媒體可開通電視臺獨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平臺,實現電視新聞節(jié)目與新媒體互為聯(lián)動,切實增強電視新聞采編內容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吸引粉絲用戶主動分享新聞。以在采編民族民俗文化盛典活動為例,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從微信公眾號平臺切入,設計微信小游戲、微信答題等,吸引微信用戶參與游戲和答題,并從中了解活動參與盛況。同時,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根據活動宣傳情況,將活動宣傳海報和H5等用一鏡到底的形式展現給微博粉絲用戶,使受眾能在整組圖文結合的新聞領略活動的美妙,并將活動信息轉發(fā)給好友。
又如,在采編重大時政新聞時,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利用新媒體的趣味性功能,向受眾傳遞權威聲音。以政府會議為例,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實時編寫政府會議內容,并將其轉變成圖文結合的H5推送給本臺微信粉絲用戶,使本臺微信粉絲用戶能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熱點,并將會議要點轉發(fā)到朋友圈,吸引更多用戶關注電視新聞微信公眾號。若時間允許,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還可提煉政府會議亮點,形成朋友圈海報日歷,向線上線下電視新聞受眾傳播會議內容。
三、善做素材聚合,加強采編獨創(chuàng)性
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網站等新媒體的“受眾即信息發(fā)布者”的素材供給優(yōu)勢,積極通過新媒體平臺搜羅和整合突發(fā)事件信息,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新聞報道,以吸引電視新聞受眾主動觀看新聞。例如,出現火災突發(fā)事件時,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要立即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搜索、整理網友轉發(fā)的火災爆料視頻,明確火災突發(fā)事件真實存在,立即派遣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記者趕赴現場,多維度采寫新聞報道。新聞采寫完畢,由專業(yè)記者通過微信、郵件等工具向后臺新聞編輯發(fā)送新聞稿件,待新聞稿件審核通過,再由電視媒體微信運營編輯實時推送新聞稿件給廣大微信粉絲用戶,從而使粉絲用戶高度認可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影響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舊媒體融合是時代發(fā)展趨勢。電視媒體采編人員應緊跟這一趨勢,充分用好新媒體功能,例如視頻直播功能、分享功能、素材聚合功能等不斷創(chuàng)新受眾的新聞獲取體驗,進而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力,促進電視新聞采編實現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作者單位:麗水市青田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