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
摘 要: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在西方藝術史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可以用夸張、華麗來形容,它的風格與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近現代的音樂是多元化的,極簡主義成為了比較重要的風格之一。本文主要針對鍵盤音樂的創(chuàng)作、音樂風格特點等方面,以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和現代知名的作曲家久石讓為例,淺析巴洛克時期與現音樂風格的不同。
關鍵詞:巴洛克時期;現代;音樂特征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散發(fā)著成熟的魅力。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華麗、繁瑣、古怪、表達夸張,同時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有人稱,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是偉大的藝術。在過去的西方,音樂是貴族人的藝術。人們的審美特點決定了藝術的發(fā)展方向,那時的人穿著華麗,珠光寶氣。那時候的音樂善于運用高難度的技巧來展示旋律的美,音樂大多具有不對稱的特點,喜好運用花哨的裝飾音,給人以恢弘華麗的感覺。
然而隨著時代的快速前進,受到不同種類的影響,人的審美觀也產生了一些變化?,F在的人們更多追求的是簡約大方的風格,生活的節(jié)奏的加快是人們的精神壓力增加,因此音樂的治愈性能逐漸顯露出來。近現代的音樂也呈現出簡約的風格,免去繁瑣復雜的技法和過多的裝飾,用簡單的和聲帶給人輕松愉悅之感。節(jié)奏清晰、結構簡單溫和的輕音樂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群眾的藝術審美逐漸趨于多元化,簡約化。
巴洛克音樂包括從1600年歌劇誕生之后到1750年巴赫去世。筆者以巴赫在晚期創(chuàng)作的《哥德堡變奏曲》為例,在此曲中巴赫以其高超的炫技創(chuàng)作手法令人瞠目。全曲總共分為三十個不同的變奏,每三個分為一組,用卡農的形式來表現每一組的最后一個變奏。不屬于卡農形式的也采用了多種風格,如詠嘆調、創(chuàng)意曲、法國序曲、小賦格,最后回歸主題。這首曲子在當時人們是用羽管鍵琴雙層鍵盤上演奏出來的,而如今要在現代單層鋼琴上演奏,難度系數更加大了。
《哥德堡變奏曲》標志著巴洛克時期變奏曲創(chuàng)作的頂峰,其中很好的體現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在詠嘆調中加入了很多裝飾音,豐富的低音加上和聲的處理完美的詮釋了詠嘆調,并一直延續(xù)。筆者認為《哥德堡變奏曲》所帶給人的感覺是神圣莊重的,全曲恢弘華麗卻將細節(jié)處理的恰到好處。前一段看了朱曉玫和《哥德堡變奏曲》的紀錄片,感觸良多,在紀錄片里朱曉玫也提到當她演奏這首曲子時內心是十分平靜的。變奏曲的發(fā)展就好像每一個人的一生不斷成長,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
如果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給人的感覺是精彩華麗,邏輯嚴謹令人平靜深思的,那么在現代生活中,人們所愛好的風格更多是追求簡單,純凈的。例如在現代令人熟知并喜愛的作曲家久石讓先生,他的音樂在不同年齡段都有著很多忠實聽眾,帶給人不同的感動。
久石讓的音樂既有傳統(tǒng)古典音樂的特點,又富有強烈的現代主義色彩。它有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能讓人一聽就覺得這是久石讓的音樂。當你拿到久石讓的譜子,就會發(fā)現他的譜面大多是簡潔而有條理的,少見過于復雜的處理。久石讓的和聲處理明顯不同于巴赫,久石讓的和聲排列松散簡約,這也使得獨屬于他自己的風格逐漸建立起來。久石讓創(chuàng)作時更多的以傳統(tǒng)和聲為基礎,偏向于使用密集排列來寫和弦。同時他的音樂并沒有被傳統(tǒng)的和聲規(guī)則所束縛勇于創(chuàng)新,因為他的音樂大多是電影的配樂,當為了烘托表現電影中緊張的氣氛,他大膽的使用了不協(xié)和的音程。在和弦連接上,他善于使用副和弦的高疊和弦使得和聲的功能性有所弱化。久石讓也很好的將現代和弦規(guī)則融入其中,增加七、九和弦使得旋律聽起來更加豐富。
久石讓的音樂是多元化的,他因為受到過美國黑人音樂的影響,所以在一些創(chuàng)作里面也加入了爵士樂的風格,盡管不占很大的比例,但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久前看了久石讓音樂會的視頻,被里面演奏了兩次但卻使用了兩種不同風格的樂曲《紅的豚》所感動。筆者認為帶有爵士風格的《紅的豚》使人更能體會其中的意境,律動流暢的左手節(jié)奏,三連音的律動感,使得聽眾的情緒被渲染,跟隨音樂體會其中的跌宕起伏。爵士的風格把音樂中高潮的部分襯托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柔美表現的不乏韻味。久石讓的音樂更加貼近生活,使得人們容易理解,與巴洛克時期的古典神秘所不同。久石讓的音樂更多的時候像一杯暖茶,溫暖著聽眾的心靈,使人們可以暫時忘卻生活的喧囂,帶領人們走進不同的場景,回歸最純真的本性。久石讓善于運用多種樂器多種音樂形式的配合,在他的音樂會就可以看出,加入了交響樂團、童聲、合唱、多種獨唱等豐富的形式,來配合旋律的進行,體現出多元化的風格。久石讓音樂中所體現的意境與現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形成了對比,人們從他的輕音樂中獲得了難得的輕松愉悅,簡單美好。
巴赫的作品嚴謹理性,這也與他成熟的性格有關,他善于運用復雜的技術和和聲來表達感情。而久石讓作為簡約主義的代表,很好的將現代音樂這種多元風格,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簡單明了化繁為簡體現出來。久石讓盡管運用了不和諧的進行,但在其中也形成了獨特的和諧之美。他的音樂純粹、美好,又融匯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元素,突破了慣用的手法,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風格。
二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生活背景與作品表達情感不同,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但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看到,音樂的相通。巴洛克時期的變奏曲盡管變化豐富,但主題卻是貫穿始終的,各個聲部之間所追求的和諧感,與現代的審美不約而同。兩人都是兩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創(chuàng)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巴洛克時期在音樂方面的成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研究學習和借鑒,現代的音樂還在不斷發(fā)展著,無論是巴洛克的華麗夸張還是現代的簡約美好,它都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心靈,給予我們巨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 朱敬修.西方音樂史與名鑒賞[M].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