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雨
摘 要: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是由我國著名導演陳蔚所導演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通過一系列的事情,向觀眾展示了那個時期中國的讀書人在面臨感情和現(xiàn)實問題之間的掙扎和絕望。本文通過對該劇的歷史背景,人物關(guān)系,林徽因重要唱段的分析以及結(jié)合自己的一些表演體會來論述林徽因舞臺的形象塑造。
關(guān)鍵詞:林徽因;形象塑造;唱段分析
一、歷史背景
該劇的創(chuàng)作源泉來自徐志摩的現(xiàn)代詩歌《再別康橋》,全劇主要圍繞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陸小曼,金岳霖幾個主要人物的愛恨情仇來展開劇情。該劇發(fā)生的時間正是中國經(jīng)濟,文化,思想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出現(xiàn)了許多在新教育體系下成長的年輕人,而林徽因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人物關(guān)系
林徽因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林徽因出生浙江杭州后移居上海,其后又隨父親游歷歐洲繼而結(jié)識了徐志摩。林徽因在建筑,文學等領(lǐng)域都有很高的造詣。她一生的情感經(jīng)歷與三個人有關(guān)。分別是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林徽因在跟隨父親游歷歐洲期間在英國結(jié)識了著名詩人徐志摩。她的美貌與才華使徐志摩為之傾倒,他也被徐志摩的才華和浪漫所吸引。他們曾共同為來中國的泰戈爾翻譯,一同演戲。徐志摩為林徽因?qū)懥嗽S多熱情浪漫的詩歌,并且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其后林徽因與梁思成去了美國去學建筑并幾年后在美國結(jié)婚。而金岳霖為了林徽因終身未娶,而徐志摩最后娶了上海名媛陸小曼。該劇表現(xiàn)的便是這幾位人物之間復雜的情感糾紛,表現(xiàn)出那個時代人們在感情和現(xiàn)實之間的痛苦和掙扎。
三、林徽因的重要唱段分析
林徽因可謂是劇中的靈魂人物,所以她在劇中的唱段也極為重要。在第二幕中她與梁思成的二重唱《天高地迥》全曲采用F大調(diào)式,4/4節(jié)拍。開始先是梁思成的唱段,歌詞“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流露出思成的思想境界以及對人生目標的不懈追求。伴奏開始采用連續(xù)的柱式和弦,更加烘托了這一氣氛。接下來是林徽因與梁思成的重唱部分,“志摩如雨露,思成如陽光,啊!天壇請指示愛的方向”。表達了林徽因在收到梁思成的請求之后,內(nèi)心的糾結(jié)之情。這一段旋律采用級進的作曲手法,旋律優(yōu)美,歌詞娓娓到來。伴奏好多地方采用休止的手法,盡可能讓演唱者自由的表達出內(nèi)心的情感。下一唱段出現(xiàn)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為泰戈爾先生演出的期間。二重唱《我的愛》,歌詞激情熱烈,借助徐志摩扮演的愛神表達出林徽因?qū)ψ杂?,對愛的向往。兩人的重唱更像是一對平凡愛人對世間一切桎梏的吶喊。
第三幕的二重唱《再別康橋》,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點出了全劇的中心。全曲采用E大調(diào),旋律優(yōu)美舒緩。開始先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的獨唱,高唱部分改為兩人合唱。獨唱與合唱相互呼應,表達了離別的傷感以及對現(xiàn)實的無奈。第五幕《雙清重逢》林徽因與徐志摩兩人久別重逢都激動不已,此時林徽因的獨唱《一首桃花》更是為這一幕鋪開了序章。全曲采用降B大調(diào),旋律較為平緩。此曲的演唱更像是一個人的喃喃自語。情感的抒發(fā)由弱到強,歌詞看似描寫桃花的美麗與嬌艷,實則是在寫自己的體會與感觸?!稄突钚造`》是徐志摩向林徽因苦訴對當前的生活不滿兩人的一段對唱。全曲極具戲劇沖擊力,歌曲結(jié)構(gòu)由開始各自的對唱發(fā)展為兩人齊唱,將全劇推向高潮。第七幕《白日飛升》是全劇的尾聲部分,是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飛機失事意外死亡后而歌唱的一首詠嘆調(diào)。此曲是林徽因的在劇中的最后一首獨唱,旋律多采用跳進的行進模式有很強的戲劇沖擊力。節(jié)奏中采用了許多三連音,使表演者在演唱時更像是對徐志摩的深情哭訴。
全劇最終以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宣告結(jié)束。向人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對自由,對愛情,對人生的向往。
四、飾演人物感受
在我的大學學習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再別康橋》小劇場歌劇的演出,并且扮演了里面的重要人物林徽因。在我最初的排練時遇到了諸多困難。比如在沒有完全了解全劇的劇情的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就盲目根據(jù)自己的感覺來塑造人物,已導致每一場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夠連貫,人物的形象不夠準確。最終在導演的幫助下開始認真研究劇本,克服困難,在舞臺上較為成功的塑造了這一人物。
在排練期間使我了解到塑造一個角色絕非像唱一首歌,開一場音樂會那么簡單。歌劇中人物的塑造除了音樂唱段以外,還有飾演者要充分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問題。要對所塑造的人物有極強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最終呈現(xiàn)在舞臺上的表現(xiàn)力。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中林徽因的舞臺形象塑造需要充分了解劇本中各個人物與之的關(guān)系,以及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音樂唱段的演繹,要做好案頭工作,分析曲式,節(jié)奏,歌詞等一系列問題。并且在塑造人物時要從全劇出發(fā),要有大局意識。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演員在塑造林徽因這一角色時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溫馨.歌劇《再別康橋》中林徽因及其唱段研究[J].大眾文藝, 2018,(03):149-152.
[2] 劉爽.歌劇《再別康橋》中的陸小曼特征分析——以《旋轉(zhuǎn)中忘記一切》分析為例[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06):147-151.
[3] 倫兵.歌劇《再別康橋》移師大劇場[J].北方音樂,2008,(06).
[4] 高迪.“一首桃花,灼灼其華”——淺析音樂劇《再別康橋》中林徽因音樂形象[J].中外企業(yè)家,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