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點
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到中國旅游。因此,公共場所的標識英語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國內各大旅游城市普遍存在公共標識英語翻譯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這極大影響到了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從英語翻譯的理論基礎出發(fā),通過對翻譯理論的分析,結合公共標識翻譯的現(xiàn)狀,對公共標識英語翻譯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公共標識;英語;翻譯理論
引言
公示語,是在公眾場合給公眾看的文字語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路標、指示牌、標識、警示、告示等都屬于公示語。[1]目前,我國國內為給外國游客帶來便利,倡導雙語甚至多語翻譯標牌,實際適得其反。因為公共標識牌涉及到許多社會、文化等因素,要進行準確的翻譯比較困難。因此,必須有明確的翻譯理論作為指導,加強對公共標識英語的理論研究也就具有了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在中國,奈達的翻譯理論在當代西方翻譯理論中介紹的最早、最多,影響也最大。他的理論核心思想是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奈達的對等功能理論主要是指譯文的接受者對于譯文的反應要跟原文的反應基本相同。根據奈達的理論所顯示,譯文的優(yōu)劣主要看重的是接受者是不是能夠正確理解譯文。
1.1.詞匯對等
對于公共標識語來說,其語言相對比較簡潔、規(guī)范。在標識語翻譯的時候會廣泛使用到動詞、名詞、動名詞、詞組、標志性詞匯等。一些地區(qū)的公共標識語也會突出本土化特色。所以,在信息對等的前提下,對公共標識的翻譯文本應盡可能地符合英語語言及詞匯的特點,因此在公共標識語英譯過程要可將中文里過度渲染及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詞語進行刪除。
1.2文本對等
公共標識語的的翻譯需盡可能準確地翻譯原文信息,不但要書寫規(guī)范,還要用多樣的翻譯策略,避免直譯、死譯和亂譯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強調,翻譯中如要保留原作內容,就必須改變形式。例如,“游客止步”翻譯成“No visitors”不能算地道的英文表達,如果翻譯成“Staff Only”或“No Admittance”更符合英語思維。
二、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
交際翻譯是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提出的翻譯模式,其目的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也就是說,交際翻譯不是單純復制原文文字,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調整文體,排除歧義,使之不僅能夠傳遞語言信息,也能夠傳遞文化信息。[2]公共標識語有信息性、警示性、限制性等作用,其語言簡潔生動。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有一定差別,漢語中某一種意思在英語中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不同所表現(xiàn)出的語氣和情感也不同。所以,公共標識語的翻譯也要考慮具體的場合和閱讀對象,根據不同的語境做不同的處理,使譯文的交際效果達到最大化。
2.1表達功能
公共標識語無論是中文還是英語譯文的都是寫在有限空間的牌子上,加之閱讀者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公示語及其譯文都應當簡潔有力,通俗易懂。比如將“講究衛(wèi)生,人人有責”譯成“Its? everyones duty to keep our city clean.”這種中文直譯失去了這種美感,也顯得冗長,缺少一定的感召力。如果改為“Keep our city clean.”,效果則會好很多。
不同文化下的人們的社會背景、生活習俗、思維方式上都會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反映在語言當中,當然也存在于公示語中。因此,在公共標識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應了解文化差異,在譯文中考慮讀者的文化和風俗,使譯文符合外國朋友的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從而真正達到對外交流和宣傳的作用。例如,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很多成語都和龍有關,如“龍鳳吉祥”、“臥虎藏龍”等。但是在西方,“龍”是邪惡的象征,屬于貶義詞。所以在翻譯dragon(龍)時,可以用tiger(虎)代替,因為西方人認為虎象征著朝氣蓬勃、充滿斗志和希望[3]。
2.2呼喚功能
翻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使目的語讀者能夠接受并理解文本。因此,公共標識翻譯應以讀者為中心。作為旅游城市的公共標識語,其目的除了傳遞信息還要盡可能地吸引游客,所以,公共標識語的英譯要突出“呼喚”功能,充分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文化心理與審美習慣,從源語中提取易于他們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使之在信息傳達方面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Jean Delisle語用翻譯
語用翻譯也稱實用翻譯,法國翻譯理論家Jean Delisle 對語用翻譯所下的定義是:運用語用學知識對語用文本進行的以傳達信息為根本目的的翻譯。語用翻譯具有以下特征:1.匿名性(anonymous);2.指稱性(denotative);3.客觀性(objective);4.信息性(informative);5.暫時性(short-lived);6.說教性(didactic)。[4]針對語用文本的這些特征,語用翻譯應以清晰、表達貼切、盡量貼近原文語法和表達法作為翻譯標準和手段。
在翻譯標識語時,就應根據標識語言的特點和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將原語的語言和文化信息傳遞給目的語的接受者。標識語的翻譯一定要考慮具體的場合和對象,根據不同的語境做不同的處理。如如“禁止通行”Street Closed;“禁止入內”O(jiān)ff Limits;“禁止穿鞋”Shoes Off;嚴禁靠近”Keep off.等等,就不一定非要用“Dont”表達,而且這種詞的使用會讓人有距離感,顯得比較生硬。又如:小心有狗”Beware of Dog .“小心地滑”Caution Wet Floor.小心開水燙手”Caution Boiling Water.”,對“小心“一詞作了不同的處理,也體現(xiàn)出了兩種文字在不同語境中翻譯的靈活性。
結語
每一種語言和文化都有其風格和特點。公共標識英語的翻譯不僅要兼顧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特點,還要尊重兩種文化的差異。為了避免公示標識英語翻譯的不規(guī)范現(xiàn)象,譯者需扎實掌握相關翻譯理論,提高語言修養(yǎng)及翻譯水平,深入了解本土傳統(tǒng)文化及英美文化,不斷補充相關知識,并且注重在翻譯過程中責任心的培養(yǎng),從而更準確地傳遞公共標識語的信息,達到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葛雅靜.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看公示語的翻譯[J].品牌,2014(12):100-102.
[2]? Newmark,Peter. The Theory and the Craft of Translation[A].Approached to Translation[C].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
[3]? 戴凡,Stephen L. J. Smith著 文化碰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4]? 何自然編著.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