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達
沐春與秋實,是校園里兩個亭子的名字。沐春亭在學校創(chuàng)建伊始就已經建成,至今已有數(shù)十個年頭:秋實亭今年剛剛建成,還未經歷光陰的洗禮。
放假了,離開學校不久,我卻忽地萌生出回學校轉轉的念頭,便約了幾個好友,一同前往昔日熱鬧非凡的校園。
進入校門,便看見倚墻而立的木質豎匾,上面深深刻著“愿作大木拄長天”幾個大字。我與好友們不約而同地朝西北方向走,那是沐春亭坐落的地方。走在幽靜的小路上,我和好友們嬉笑著,談論昔日校園里的種種經歷。不經意間,瞥見那刻有“謙慎”二字的巨石,不由得有些收斂。
不知不覺,便到了沐春亭。盡管早巳熟悉,我們還是被它的華麗打動,心中涌起親切感,久久地在它周圍盤桓。沐春亭為六方結構,六根朱紅色的圓柱,支撐著那富麗堂皇的頂蓋。頂蓋上層層鋪展開來的瓦片,飾以丹紅、墨綠、金黃的琉璃。在日光和樹影的映襯下,整個亭子洋溢著富麗雍容的氣息。頂蓋上有六個角,每個翹起的角上都有一個泛著微微綠光的丹珠。六個珠子外形相近,情致卻各有不同,或華麗,或神秘,或俏皮,或靜謐……進入亭內,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竟真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也許是那重逢的喜悅在起作用。亭內朱紅色的長凳,沒有一絲塵埃,泛著光澤。難道是這位老朋友知道我們要來,提前做了些準備?
告別老朋友沐春亭,我們去探訪新朋友——秋實亭。
秋實亭不同于沐春亭的富麗堂皇,它顯得樸實、穩(wěn)重。秋實亭整體簡約,不加繁復的雕飾,將它最普通卻又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也許就像它的名字那樣,褪盡了春夏的繁華,展現(xiàn)出秋天的素顏。秋實亭旁有一條同樣不加彩飾的小廊,靜謐而又深邃。
走在這條小廊里,耳邊傳來朋友的感嘆:“在這里讀書三年,競未好好看看這校園里的美景!”語氣中透露著一種“時光太瘦,指縫太寬”的感慨。走在這條小廊里,似乎走在通往過去的時光遂道里。
我回應道:“是??!”
是啊,是啊……三年一晃就過去了。
歸途中,我們折返到教學樓前,遙望著遠方的校門,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地方我們未曾重溫——學校的正中央。我們幾乎把學校逛了一遍,卻遺漏了最顯眼的地方。為了彌補這個過失,我們決定前往校園中央。這里矗立著一座雕塑。雕塑的整體是一個開口的四角星,豎直而立,有破天之勢。四角星的中間嵌以金色巨球,似欲飛天。這座雕塑的名字是《崛起》。一座有力量的雕塑,一個有力量的名字,凝聚著這所學校的精神。
突然又想起沐春亭與秋實亭。沐春和秋實,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沐浴春風,收獲秋實。隱隱覺得,眼前這雕塑,就是秋實的象征。
點評
文章以游蹤為線索,寫自己重返母校的所見所感,表達對母校的熱愛和留戀。對沐春亭的華麗、秋實亭的樸實,作者著重描寫。象征學校精神的雕塑,寫得不多,卻是文章的亮點。雕塑《崛起》使“我”產生聯(lián)想,將兩個亭子聯(lián)系起來,揭示出沐春和秋實的關系,豐富、升華了文章的內涵。文章構思有特點,語言生動,情感真摯。
(杳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