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赤華
一、繪本故事
《好餓的小蛇》是日本繪本大師宮西達也低幼齡繪本的代表作。宮西達也畢業(yè)于日本大學藝術學系,曾從事人偶劇舞臺美術、平面設計工作,后開始創(chuàng)作繪本。童年記憶和育兒經(jīng)驗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創(chuàng)作的繪本故事溫馨、幽默,充滿轉機,深受小朋友們喜愛。《今天運氣多好》《爸爸是賽文奧特曼》《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等作品多次獲獎。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圓圓的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好餓的小蛇》講述的故事由此展開。小蛇吞下了蘋果,肚子變成了蘋果的形狀。后來的幾天里,好餓的小蛇又吞下了一根香蕉、一串葡萄、一個菠蘿、一個飯團……它的肚子也隨之變成了香蕉、葡萄、菠蘿、飯團的形狀……最后,好餓的小蛇發(fā)現(xiàn)了一棵蘋果樹,它竟然吃掉了蘋果樹。吃掉蘋果樹后的小蛇又會怎么樣呢?結局完全出乎孩子的想象,深深吸引著孩子們。
這是一個充滿詩情與創(chuàng)意的繪本,角色不多但特征明顯,情節(jié)簡單但構思巧妙,想象奇特但符合幼兒思維特點。繪本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每一天的故事重復上演中又略有變化。各種水果、食物與顏色、形狀等有機結合,吸引著幼兒去閱讀、去探尋。作者重視幼兒與繪本的互動,強調(diào)翻頁的樂趣,以“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的句式,引導孩子們邊看邊猜、邊猜邊看。在快樂的遐想中,孩子們既能猜到小蛇的做法卻又被它隨之變形的肚子帶來了意外驚喜,充滿喜感的畫面讓孩子們?nèi)炭〔唤?,捧腹大笑。繪本中象聲詞“啊嗚——咕嘟”的運用,讓好餓的小蛇迫不及待吞下食物的情景惟妙惟肖,“啊——真好吃”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小蛇對食物的滿意與意猶未盡,給讀者帶來了美味的感覺。
這是一條好餓的蛇,也是一條好吃的蛇,它從一個國家扭來扭去來到另一個國家,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想象之窗,也打開了一個心靈花園的奇妙世界。
二、圖畫語言
直直的大樹、半圓形的草叢……構成了小蛇扭來扭去散步的場景。大樹上的短線樹紋、草叢上大大小小的點……增添了場景的趣味性和空間感。
草叢、小蛇、紅紅圓圓的蘋果、黃黃彎彎的香蕉……相似的場景、簡潔的構圖、鮮明的色彩、不同的形狀、強烈的對比,極具視覺沖擊力,吸引幼兒將注意力集中于好餓的小蛇與誘人的美食,感同身受地“想吃”。
畫面同中有異,重復中有所變化的是小蛇根據(jù)吞下的食物變形的肚子,充滿奇思妙想、夸張、有趣,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的欲望。
三、創(chuàng)美活動
1. 香香蔬菜
材料提供:藕、辣椒、青菜、大蒜、白菜等蔬菜切面,水粉顏料,圓形紙或橢圓形紙。
推薦年齡:小、中班幼兒。
指導:觀察各種蔬菜的切面,以“切開的××像什么”展開想象;用手拿住蔬菜底部,切面朝下蘸水粉顏料,在圓形或橢圓形紙上輕輕按壓、印畫,制作美味的蔬菜拼盤。
2. 果子熟了
材料提供:油泥或紙黏土、大樹。
推薦年齡:小班幼兒。
指導:用油泥或紙黏土自制水果,掛到樹上。
3. 扭來扭去的蛇
材料提供:正方形紙、水彩筆。
推薦年齡:中、大班幼兒。
指導:繪本里,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引導幼兒折一條小蛇,折完后對蛇身進行簡單裝飾,跟其他小朋友比一比誰的小蛇“扭來扭去”爬得快。
4. 瓜果變變變
材料提供:香蕉、黃瓜、苦瓜等水果以及剪刀、水彩筆、彩紙、牙簽、紙黏土等輔助材料。
推薦年齡:中、大班幼兒。
指導:根據(jù)瓜果外形合理想象,并利用輔助材料進行創(chuàng)意造型,變出不同形態(tài)的小蛇。
5. 自制小圖書
材料提供:紙、水彩筆、油畫棒、訂書機等。
推薦年齡:中、大班幼兒。
指導:引導幼兒圍繞“小蛇吃了什么?肚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編講故事,創(chuàng)作多幅作品,裝訂成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