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蓮
眾所周知,在課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在實際的課堂上教師總是不自覺地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擯棄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應該是我們一直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多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提問,就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或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有利于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識。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完善認識的過程,使學生從中悟得:研究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考慮,從而學會學習。為此,我們鼓勵數(shù)學課堂“問題讓學生提”。要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有意地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問題。教師的回答應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問題,最后老師不得不“投降”:“你們的問題我已經(jīng)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識就這么多,我回去再學習,再準備,下次再來回答你們,你們回去思考,去找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
課前,我們提倡教師針對生活中的問題,設計一些真實、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探充、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情境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是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挑戰(zhàn)。下面這些生活中的現(xiàn)實事件一旦給出,就容易引起學生的問題和思考。例如:我們班38人去動物園游玩,要買門票,可能有些什么問題要考慮?學生1.動物園門票的價格,成人票的票價是20元,團體票的票價會是多少元?多少人以上才算是團體?學生票和成人票在價格上會有什么不同?2.團體票每10人需150元,到底有幾種買票方案?怎樣購買最省錢?
課中,可以多給機會讓學生提問,就學生的想法進行質(zhì)疑,然后由學生來回答,這種互相提問、互相回答的形式,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充分挖掘?qū)W生的思維深刻性,同時還能滿足學生的求勝心理,形成對答的熱烈氣氛。學生問,學生解答,往往比“教師問,學生答”,更能讓學生聽明白,接受的知識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沖突,經(jīng)過激烈的辯論,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在課快結(jié)束的時候也可以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質(zhì)疑,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的方法還存在哪些局限性,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進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一個問題解決之后,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進行梳理,這實際上也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形成學習能力的途徑。
二、讓學生解決問題
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善于設疑,而且要學會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我們通過詳細的講解消除問題。
如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時,如果我們要求學生直接歸納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不少學生感到困難。我們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解決問題:“猴王給猴兒分桃,花猴說我要6片,猴王就將一個桃平均切成8片,給了花猴6片,花猴高興地拿走了;灰猴說我要9片,猴王又將一個桃平均切成12片,給了灰猴9片,灰猴又滿意地拿走了。請問哪只猴子吃的多?”這樣故意制造錯誤的問題情境引起了學生的疑惑和思索,然后學生一步一步地解疑,最終把問題弄明白了。學生通過遇困、解困,得來的知識,印象深刻,不同于從教師那里批發(fā)而來的結(jié)論,學生自己動腦弄清了問題的意義,印象是特別深刻的。雖然是一個小問題,但多花幾分鐘時間值得。它可以幫助學生牢記,將來也運用自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少講,提供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解決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
三、引導學生領悟,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學生學習知識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而是靈活多樣的,特別是一些計算、應用問題,常常是一題可多解。例如一道兩位數(shù)的加法題,全班的小學生經(jīng)過討論想出了十幾種方法,這么多種方法,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但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快理解的,需要學生個人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去領悟的。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領悟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思考,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比較,談談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你是怎樣想的,打算怎樣向同學推薦它,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你最不喜歡的方法是哪種?為什么不喜歡,它令你不喜歡的原因在哪里?這樣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領會,學生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教師同時還給學生留下較大的自上空間:你可以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去計算。只有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領悟了方法的實質(zhì),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四、思路讓學生講
語言是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說,能充分發(fā)展學生思維,同時也是體現(xiàn)和保障學生主體作用的辦法之一。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學生一開始往往思路還是凌亂的,通過有條理地說出來,先思考再說,邊說再思考,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梳理,形成周密嚴謹?shù)乃悸贰W生通過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的過程可以澄清模糊的認識,培養(yǎng)思維的條理性、嚴謹性。讓學生講課堂例題或習題的解題過程,也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良好思維品質(zhì)的常用辦法。例如,為了讓學生熟悉“三角形的內(nèi)角的關系”,教師設計猜一猜活動:先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叫學生猜另一個角;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讓學生猜另外的兩個角。又如,為考查學生對圓柱、圓錐、長方體、正方體、球的認識,教師也安排類似的猜測活動,學生在猜測之后,要講清理由來支撐自己結(jié)論,這就是知識融會貫通的有效途徑。
五、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
學生在認識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課堂上的學習資源不應總被正確占據(jù),學習的過程不應總是正確的演示,同時也不應該懼怕學生出錯,要敢于在課堂上把學生的錯誤呈現(xiàn)出來,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我們要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學生去剖析,正本清源。分析錯誤的原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真正避免灌輸,體現(xiàn)學生的自悟。這也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舉措。
只有教師們注意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在引導、啟發(fā)、點撥上下功夫,通過學生提、解、悟、講、析等多種思維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有主動權,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各種能力才會得到發(fā)揮,素質(zhì)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