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靜
【摘要】在我國青少年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名著閱讀興趣不多,并且有不少的學生認為名著閱讀乏味、閱讀名著對實際學習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名著閱讀量不夠并且閱讀習慣不佳。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提出了幾條關于增加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性方法:巧妙的設置懸念,引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主動進行名著閱讀;向?qū)W生介紹作家生平的事跡,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梗概,在大量的梗概熏陶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概括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名著閱讀;閱讀指導
近些年來,在網(wǎng)上頻繁爆出名著閱讀在小學生的學習中所發(fā)揮作用不大,更有家長提出將小學生的名著閱讀教學踢出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以此來減輕孩子的學業(yè)壓力。小學生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的語感、交際能力、閱讀素養(yǎng)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有效地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其他學科都奠定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在這里對小學生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進行論述。
一、名著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名著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難道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利不能大于弊端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學語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引入語言這門文學中,并且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從表面來講閱讀素養(yǎng)是其他學科的入門磚,是自然學科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往更深的方面理解,就是一個學生的閱讀量的多少決定了他的知識層面、文化素養(yǎng),從而影響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更甚者影響他今后的為人處世,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更加的關鍵了。首先,名著是在時間的淘洗中積淀下來的精品,是人類思想文化的結晶,更是人類聰明才智的表現(xiàn),在閱讀名著中學生學習到了先人留給我們的有用知識并且吸取了其中有用的經(jīng)驗教訓。其次,在小學生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然后再緊抓提高閱讀素養(yǎng)方面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意引導學生閱讀。
(二)通過閱讀名著作品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語感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學習的習慣結論和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對語言理解、全面感悟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時期,不僅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對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和形象思維方式有機結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名著閱讀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對他們語感的培養(yǎng)。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到一句: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但在這里筆者要說的是,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多讀名著!為什么非得要這樣,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文學。前人留給我們的名著都是時代選擇留下來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讀本名著你可能感覺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提升,當你讀的名著多了,積累的多了,你就會感覺出你的不一樣,在語文學習中你的語感就越來越好,理解能力也變強了。
(三)通過閱讀名著作品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只是一個經(jīng)典內(nèi)容的縮減版,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的閱讀。閱讀是小學生獲得知識的必經(jīng)之路,更是拓寬知識層面的一個重要手段。例如我國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在這個名著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見識了不曾知道的妖魔鬼怪、師徒四人的艱苦奮斗、不畏艱難、勇于同邪惡勢力斗爭到底等等,我們會思考名著所要表達的背景意義,能更深一步地探索一些新的問題和思想,名著閱讀不僅豐富了小學生的寫作素材,更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最后,筆者想說要想學好語文,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并不是說普通書籍就不具有閱讀價值,普通書籍更多的是作為文化傳播工具,而名著才是我們精神文明的精髓!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指導的策略
(一)巧妙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良好的閱讀興趣,才能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興趣也是個體活動進行的內(nèi)在推動因素。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教學生閱讀名著,不如在根源處提升小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起點,更是閱讀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之一。經(jīng)研究表明,小學生對文學類的名著的興趣匱乏,相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閱讀課上教師應合適的選擇名著閱讀,接下來就是如何巧妙的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了。首先,在閱讀名著前,先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當然這種問題與課堂上的提問大相徑庭,它不急于讓學生快速回答,只是為了在學生腦海里留下疑問,疑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支點,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參與意識,把閱讀當成一件樂此不疲的事情,并且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會更有效率,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方法。例如在《西游記》名著導讀設計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非常精彩,同學們想知道孫悟空和白骨精大戰(zhàn)三個回合,最終誰贏了?孫悟空最后怎樣了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閱讀《西游記》了。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幾乎都聽過大人講的童謠啊、故事啊。他們講故事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我們睡前,為了讓我們乖乖睡覺就講故事吸引我們的的玩心。所以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時,先抽取名著中有趣、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然后進行誘導性向?qū)W生生動形象的講述,這樣學生被這名著故事情節(jié)吸引,自然而然自主閱讀。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利用這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二)走進作家生平,了解寫作背景
名著是在歷史的選擇之下留下來的精華部分,讓小學生閱讀名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這種困難不僅體現(xiàn)在形式上,在語言的理解方面尤為突出。所以在名著閱讀教學中走進作家生平、了解寫作背景就成了小學生名著閱讀前的必經(jīng)路。寫作背景是對作家寫作時心境的一個再現(xiàn),如果是干癟的文字,每個人對它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像是每個人考慮事情的方面是不一樣的。再華麗的語句沒有實在意義也失去了它的色彩,因此,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不僅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實際意義,在人物環(huán)境的渲染之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讀者對文章進行整體情感把握。寫作背景是名著理解的一個重要橋梁,是解除閱讀障礙的介質(zhì),是品味語言精妙、提高閱讀興趣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閱讀文章前,系統(tǒng)地向?qū)W生介紹作者以及其寫作背景,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知識框架,現(xiàn)在的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歷,在背景方面理解能力上也不夠透徹,這時候就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與介紹作用了。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作家生平和寫作背景,以及更好地形成知識框架。老師也應起到很大作用,在現(xiàn)在這個信息時代,微課可以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微課就是以短視頻的方式向?qū)W生呈現(xiàn),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老師可以將作家生平,寫作背景以視頻的形式向?qū)W生展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和掌握程度,學生能更好的構成知識框架。
(三)引導學生閱讀梗概,培養(yǎng)概括能力
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就是運用,小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能夠從別人講話中提煉出主要內(nèi)容是最重要的,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能聽懂并且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如何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首先,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時候,有意地讓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面對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就讓他們完成概括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要讓學生先從最基礎的模仿開始,那就是閱讀名著的梗概,起初小學生閱讀名著的梗概可能還沒有太大的感想,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為學生講解概括內(nèi)容所運用的基本技能,正所謂熟能生巧,多講解幾個例子,通過講解的梗概和所要閱讀的內(nèi)容結合起來,不用教師過多的解釋,讓學生自己感悟可能對所得結論印象更加深刻。其次,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向小學生介紹其他的概括技能,從多角度提高小學生的概括能力。筆者個人認為,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梗概是最直接的方式,畢竟在小學的課程目標中,最主要的還是培養(yǎng),不是強求的掌握,養(yǎng)成閱讀故事梗概的習慣,不單單只對概括能力有幫助,更是對小學生了解事情的真相提供幫助,其中還是吸引小朋友興趣的一種方式。
三、結束語
通過對我國小學生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讓小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有許多的益處,就如它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知識等等,雖然這些益處有些空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內(nèi)在變化,但在大量的引導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學生的變化,這種變化小學生階段可能還不會完全展露出來,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以及理解能力都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生階段的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也是不可以放松警惕的。
參考文獻:
[1]尹云.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之名著閱讀[J].學周刊,2018(30).
[2]陳東飛.經(jīng)典名著閱讀讓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更加有效[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12).
[3]李晶.社會調(diào)查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