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圍繞項目組織教學的一種模式。本文以大學英語系列課程中的職業(yè)英語為例,探索“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職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項目驅動”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語言能力、與項目主題相關的知識和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項目驅動”教學法;職業(yè)英語;教學模式
一、引言
根據(jù)教育部2017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分為基礎、提高和發(fā)展三個等級,課程結構分為通用英語課程、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跨文化交際課程。學校可以根據(jù)本校的辦學目標、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制定培養(yǎng)方案。采用以體現(xiàn)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方法開展教學。
“項目驅動”教學法(Project-based?Teaching)是圍繞項目組織教學的一種模式。所謂項目,是指基于富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復雜任務,需要學生去設計和解決問題、做決策或進行調研,給予學生機會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主動學習,最終做出實物或進行成果演示報告。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同時也是CDIO(Conceive,Implement,Design,Operate,即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行)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模式。
“項目驅動”教學法可用于不同語言教學中,無論是通識英語、專門用途英語,還是職業(yè)、專業(yè)英語中。Haines(1989)認為項目教學法不是其他教學法的替代,而是對主流教學法的補充,適用于不同語言水平、年齡和能力的學生。
職業(yè)英語是本校大學英語系列課程之一。職業(yè)英語根據(jù)職場情景分為不同的模塊,如招聘、銷售、營銷、融資、企業(yè)文化與跨文化溝通等。如何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職場知識和技能是教學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绊椖框寗印苯虒W法成為本校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探索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如何開展,效果如何是本研究的重點。
二、文獻綜述
國外對“項目驅動”教學法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德國,之后逐漸推廣到其他國家。“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新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驅動,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否有效;(2)評估“項目驅動”教學法實施的成功率;(3)評價學生特質在“項目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作用;(4)檢驗學術界對“項目驅動”教學法所做的修正。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課程學習質量,特別是在高水平的認知技能學習方面,在教授學生制定計劃、與人溝通、解決問題、決策等復雜的過程和程序時,“項目驅動”教學法證明是有效的。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研究成為熱點。它能夠把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完全結合起來,無論是在基礎英語,還是在學術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職業(yè)英語教學方面,甚至在教師崗前和在職培訓中,它都是教育者的有力選擇。Gulbahar H. Beckett(2005)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教授加拿大溫哥華一所公立中學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移民學生掌握學術語言和識字技能,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積極建構意義,但是對此教學法的感覺并非都是積極的,在73名參與此實驗的學生中,只有不到17%的學生喜歡此教學法,研究者歸因為文化差異以及學生習慣于接受以前的教學方法。
在國內,“項目驅動”教學法應用于高校外語教學中的研究較多,研究層次有高職英語、本科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以及研究生英語。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探索“項目驅動”教學模式;(2)通過實證檢驗“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效果;(3)“項目驅動”教學設計。蔡基剛(2019)認為學術英語采用項目教學法(或案例教學法)和基于文本分析法的混合教學模式最能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英語技能和學術英語素養(yǎng)。他提出了這種混合模式的教學步驟。宋錋(2015)對影響大學英語教學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因素進行了歸納,并對應用的策略進行了探索。許麗芹和張莎(2016)經(jīng)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學術英語教學不僅能幫助研究生實現(xiàn)學術英語應用能力與專業(yè)知識的統(tǒng)一,更能鍛煉其實踐能力,為就業(yè)做準備。
三、“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項目驅動”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绊椖框寗印苯虒W模式是:(1)確定項目主題;(2)決定最終成果;(3)構思項目;(4)為下一步進行語言準備;(5)收集資料;(6)為下一步進行語言準備;(7)編輯和分析資料;(8)為下一步進行語言準備;(9)最終成果展示;(10)評價項目。
(一)項目主題與成果形式
確定項目主題是“項目驅動”教學法中關鍵的一環(huán),好的項目主題應該是貼合實際生活的,能夠使學生開展建設性的調查。項目可以使學生構建新知識,如新概念、對知識新的理解、掌握新技能等。如果項目對學生難度不大,或者應用以前所學知識就可以完成,這樣的項目僅是一種練習,不能稱之為“項目驅動”學習。因此,教師在和學生討論決定項目主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結合課程要求和單元主題,選定合適的項目主題,并確定項目成果形式以及成果展示的要求。學生自由組合,4-5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小組的組織、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
以Marketing這一單元為例,本單元一共有五課,分別介紹產(chǎn)品廣告、品牌建設、營銷策略等知識。在介紹單元主題及單元框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確定項目主題,即選擇一種產(chǎn)品進行市場調研,成果包括市場調查報告和產(chǎn)品廣告制作。
(二)語言準備
職業(yè)英語既是英語學習,同時也是職場知識的學習,是為學生以后進入職場能夠使用英語進行工作、溝通交流等作準備。使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教授職業(yè)英語,與職場相關的一部分詞匯、句型、知識等通過課堂面授來解決,而完成項目所需的其他的知識需要學生課外學習和相互交流來獲得。以Marketing這一單元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講授市場營銷的一些相關詞匯、知識和文章,使學生在語言、專業(yè)知識上做好項目開展的準備。項目的具體實施主要靠各個小組,他們在課外需要自學補充相關知識,如問卷設計、訪談提綱設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知識、圖文設計、視頻制作等。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搜索資料,通過網(wǎng)絡、面談等方式解讀疑難,檢查項目進展情況。
(三)項目構思與實施
在確定項目主題和成果后,需要思考如何開展項目。學生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有:完成項目需要什么資料?如何獲取這些資料?收集的資料如何編輯和分析?每個組員應該發(fā)揮什么作用(如:誰做什么)?項目要求什么時候完成?這些問題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解答。
項目項目實施是學生構建新知識的重要過程。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需要復習所學知識,查閱資料,自主學習項目相關知識,這就是新知識的構建。項目的實施有待組長的統(tǒng)籌安排、組員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協(xié)作和溝通。同時,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能夠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完成。項目小組通過面對面集中討論、借助社交網(wǎng)絡軟件進行溝通和交流。
(四)成果展示
項目成果展示是學生緊張又期待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通過PPT,輔以圖文、視頻等向班級匯報本組項目成果。
(五)項目點評與總結
在項目匯報結束后,其他學生可以提問,最后由教師點評。項目成果展示并非是項目工作的最后階段,學生需要對項目實施進行反思,如他們掌握的語言知識,項目主題的相關知識,實施項目的步驟,以及他們的項目成果的價值等。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果下一次實施類似的項目,他們會如何去做,對將來的項目學習有什么建議等。通過這些反思活動,學生會意識到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這些反饋中受益,更好地開展“項目驅動”教學。
四、“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證研究
本校大學英語系列課程中的職業(yè)英語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探索,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根據(jù)學習主題設計項目,學生分組在課外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搜索資料,合作完成項目,并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與部分學生訪談,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學生反饋調整教學方法。在課程結束時,發(fā)放問卷給學生填寫,并訪談了一部分學生,了解學生對此教學法的意見。問卷一共16個題項,調研小組學習、組長職責、組員與個人參與度、滿意度和能力提高等情況。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各選項意思如下: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不確定,4=符合,5=非常符合。參與問卷調查的是兩個班學生,一共5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1人。使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均值最高的兩項是:我認真查找資料完成任務(M=4.14),我在乎老師和同學對我們小組的評價(M=4.09),表明學生認真開展項目學習,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小組成員主要通過微信、QQ等網(wǎng)絡方式討論項目,面對面交流較少,這是因為這兩個班級是由來自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組成,除了大學英語課,他們平時并沒有在一起上課。組長在小組中的作用顯著,負責召集小組成員參與討論,分配組員任務,協(xié)調組員之間的工作。在個人投入項目學習方面,組員的自我評價較高(M=3.95),對組員的評價稍低(M=3.72),但是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M=3.91)。在展示項目成果時,對自己的表現(xiàn)(M=3.67)和小組項目成果的滿意度(M=3.76)相對較低。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通過參與項目學習了很多相關知識,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因此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和課程結束后,教師對一些學生進行訪談。
學生認為,通過項目學習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特別是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自己的口語,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得到加強。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有較多的機會交流和溝通,學到了小組成員的之間的合作和團結精神,還鞏固了各個單元的主要知識,同時還學會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學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議:(1)小組間應多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QQ 群或微信群上發(fā)表意見,很難大家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時間,很多時候發(fā)表意見,其他的組員沒能及時的參與進來。(2)小組項目在展示的時候多一些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給予建議和意見。(3)希望可以多設計一些項目,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
五、結束語
通過實證研究,“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職業(yè)英語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語言能力、與項目主題相關的知識和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以項目驅動的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5):39-47,160.
[2] 宋錋.大學英語教學中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0).
[3] 許麗芹,張莎. 基于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的研究生學術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6(28).
[4] Beckett,G.H. Academic language and literacy socializ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nstruction:ESL student perspectives and issues [J].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2005(1):191-206.
[5] Haines,S. Projects for the EFL classroom:Resource material for teachers [M]. Waltonon-Thomas Surrey. UK:Nelson. 1989.
作者簡介:
梁月俏(1970.11-),女,壯族,博士,講師,廣西南寧人,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的應用研究》(2017JGB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