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
“夏天已經(jīng)來了嗎?”
“來了,已經(jīng)來了!”如果你問他,就會得到這樣一個回答。因為他的姥姥開始熬綠豆湯了。
姥姥家住平房。姥姥熬綠豆湯用的是一口老式的鋼精鍋,把鍋蓋移開幾寸,整個房子都會罩在一片霧氣里,姥姥家附近就會彌漫著一股特殊的香味——綠豆和紅棗的味道。
姥姥熬綠豆湯是有技巧的:選綠豆一定要選顆粒大而飽滿的,熬綠豆湯絕不能加糖,姥姥說加糖會發(fā)膩,要加紅棗,一次加一大把;火候也有講究,小火慢熬幾個小時,確保綠豆煮爛,紅棗煮出味,精華都融入湯里。他愛吃棗的甜味,卻不愛吃綠豆湯里的棗,每次都是姥姥吃棗,他喝綠豆湯。
中午回家吃飯的有四個人。熬好一大鍋綠豆湯,姥姥分別倒入幾個大碗,然后她先喝一碗嘗嘗,味道合適了,就讓其他的幾碗自然冷卻。他從外面野回來,著實覺得干渴,端起一碗,“咕嘟咕嘟”灌下去,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午睡前,他總愛喝一碗綠豆湯,舒舒服服,甜滋滋的,午睡時,做的夢都是甜的。但因為他喝著綠豆湯,所以從沒上過火。
姥姥會熬很多種綠豆湯。當水喝的叫綠豆湯;吃飯時喝的要熬稠一些,叫綠豆粥;半饑不飽時喝的要更稠一些,叫綠豆飯;而可以當飯吃的就干脆沒湯了,叫豆米(豆讀二聲、米讀輕聲)。
豆米很好吃。有一次,媽媽從姥姥家?guī)Щ貋硪淮笸攵姑?,放在桌上后又出去買菜了,那豆米的香味勾引著他。他盯著那散發(fā)著誘人香味的豆米,心里默念:只吃一口,只吃一口!漸漸地,一口變成了五口,又變成了十口……那個隆起的“山坡”漸漸變成了平的,又逐漸凹了下去,等到媽媽回來時,那碗豆米只剩下可憐巴巴的幾口了,那碗沿上不帶一顆落單的綠豆。那晚的菜非常豐盛,可他一口也沒動,豆米充盈了他的肚子。
夏天容易感冒、發(fā)燒。感冒初起時,姥姥就讓他一口氣喝下一大碗燙的綠豆粥,又給他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綠豆粥讓他渾身發(fā)燙,想蹬開被子,姥姥不讓,說熱湯發(fā)汗、綠豆解毒。他出了很多汗,昏昏沉沉睡去了。醒來時,病已完全好了,手腳靈活,精神旺盛,看不出他幾小時前還在發(fā)燒。
沒錯,讀到這里,你應該知道了,這個小孩就是我。綠豆湯的味道就是親人的味道,綠豆湯飽含著姥姥對我們的愛,這是我們一生都不能忘記的味道!
(指導老師:張士廣)
小編點評
姥姥的綠豆湯為他解暑降溫,滿足了他的口腹之欲,還幫助他驅散病癥。綠豆湯中飽含了姥姥對家人的愛,成為他心中不能忘卻的味道。作者以第三人稱敘事的方式講述了充滿愛的味道的綠豆湯,最后點出,“他”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