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印濤
宗璞
戊辰龍年前夕,往榮寶齋去取裱的字畫。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見取物字據(jù)。其實原字據(jù)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張掛失條。而連這掛失條也不見了。【交代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業(yè)務(wù)員見我懊惱的樣子,說,拿走罷,找著以后寄回來就行了。
我們高興地捧了字畫回家。一共五幅,兩幅字三幅畫,一幅幅打開看時,甚生感慨,現(xiàn)只說這三幅畫。
三幅畫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筆?!緦懭穗x不開事,寫事離不開人。本文由事件導(dǎo)入,由畫及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文?!?/p>
老實說,在1986年以前,我從不知汪曾祺擅長丹青,可見是孤陋寡聞。原只知他不只寫戲還能演戲,不只寫小說散文還善舊詩,是個多面手……
1986年春,偶往楊周翰先生家,見壁懸畫圖,上棲一只松鼠,靈動不俗。得知為汪兄大作時,不勝驚異。又有一幅極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這是沈從文先生筆名。楊先生則為我的無知而驚異,笑說,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實在是的,我常處于懵懂狀態(tài),這似乎是一種習(xí)慣。不過一經(jīng)明白,便有行動,雖然還是拖了許久。初夏時,我修書往蒲黃榆索畫,以為一年半載后可得一張?!具@兩段是過渡,寫出了“我”索畫的原因?!?/p>
不想一周內(nèi)便來了一幅斗方(國畫界的常用術(shù)語,一張正方形的畫幅就是斗方)?!尽安坏揭恢堋闭f明汪曾祺把贈畫的事放在心上。】兩只小雞,毛茸茸的,歪著頭看一串紫紅色的果子,很可愛。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雞在琢磨吧。【描寫畫作要讓讀者看到畫,怎么看?把圖上的內(nèi)容寫出來,讓讀者看文字想畫面,這樣就有畫面感了?!?/p>
這畫我喜歡,但不滿意,懷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態(tài):不行不行,還要還要!【這樣的語言更能看出作家和汪曾祺的熟悉,熟知,了解和說話的沒大沒小,意在告訴我們:我倆關(guān)系很鐵!說話不必客氣!】
第二幅畫也很快來了?!就暗谝环嫷目臁毕嗾諔?yīng),說明這次汪曾祺是真的把贈畫的事放在心上。】這是一幅真正的贈給同行的畫,紅花怒放,下襯墨葉,緊靠葉下有字云:“人間存一角,聊放側(cè)枝花,臨風(fēng)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畫中花葉與詩都在一側(cè),留有大片空白,【語言精練、質(zhì)樸,寫出了畫面感?!靠瞻咨嫌袩熁伊粝碌囊粋€小洞。曾囑裱工保留此洞,答稱沒有這樣的技術(shù)。整個畫面在臨風(fēng)自得的恬淡中,卻有一種活潑的熱烈氣氛。父親看不見畫,聽我念詩后,大為贊賞,說用王國維標(biāo)準來說,這詩便是不隔。何謂不隔?物與我渾然一體也?!就ㄟ^第三者“父親”的評價說明這幅畫和詩的水平高超,這樣寫更具真實感?!?/p>
這時我已滿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時,汪兄忽又寄來第三幅畫。這是一幅水仙花,長長的挺秀的葉子,頂上幾瓣素白的花,葉用藍而不用綠,花就紙色不另涂白?!緦懗霎嬅娓??!恐挥X一股清靈之氣,自紙上透出。一行小字:為紀念陳澄萊而作,寄與宗璞。
把玩之際,不覺唏噓。謝謝你,汪曾祺!【第一幅是年長者逗年少者歡樂之作,有些隨意;第二幅為赤誠了解文友性情后才有的佳作,但因為抽煙有殘破;第三幅則表達了作畫者和受畫者共同對亡友的深切懷念,才是上乘之作。說明汪曾祺老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自己作品要求的盡善盡美?!?/p>
澄萊乃我摯友,和汪兄也相識。五十年代最后一年,澄萊與我一同下放在涿鹿縣。當(dāng)時汪兄在張家口一帶,境況比我們苦得多了。一次開什么會,大家穿著臃腫的大棉襖在塞上相見。我仍是懵懵懂懂,見了不認識的人當(dāng)認識,見了認識的人當(dāng)不認識。澄萊糾正我,指點我這人那人都是誰;看我見了汪兄發(fā)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認識……
從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說法,現(xiàn)在久不見這詞了。我常說的“沒有真性情,寫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話,也久不說了。性情中人不一定寫文章,而寫出好文章的人,必有真性情。【結(jié)尾直抒胸臆,突出了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真實、真誠、真摯的作家汪曾祺的肯定,同時還表達了對至美至真人性的贊美和追求,同時也是作者欣賞的做人風(fēng)格和態(tài)度?!?/p>
三幅畫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節(jié)才取回。在家里再翻手提包,那掛失條竟赫然存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這里的“掛失條竟赫然存在”和開頭的“連這掛失條也不見了”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了作家為文的功力,文章結(jié)構(gòu)的嚴謹,同時又蘊含著作家對贈畫者汪曾祺的感念之情。】
寫法點撥
如何寫人?宗璞先生為我們做了表率。現(xiàn)在,吳老師為大家歸納一下寫人的方法,以便大家學(xué)習(xí)和借鑒:
1.寫人離不開事,寫事離不開人,人和事是不分家的。與三幅畫有關(guān)的故事則說明了汪曾祺老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自己作品要求的盡善盡美。這就是一人幾事幾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這樣寫內(nèi)容詳細,條理清楚,人物豐滿,而且有真實感。
2.抒真情,寫真意,樸素?zé)o華卻又感人至深。記敘文講究一個“真”字,寫真人真實可信,寫真事增加可信度,抒真情感人至深。只有“真實”才會感動自己,感動讀者。這是寫人的根本,一定要牢記。而小學(xué)生最不愿意寫的就是真人真事。原因一是沒有細致的觀察,二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吳老師給大家支招:一是要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因為熟悉,你才會對他了如指掌,才會有話可寫,有事例可說明。二是寫熟悉的人的真實事件,萬萬不可“張冠李戴”,或者抄別人的作文,寫別人的事件。三是抒發(fā)真感情。情到真時自感人,普普通通真實的事,真摯的情感自然地抒發(fā),就會把作文寫得感人。
3.白描似的細節(jié)描寫,立體形象地刻畫人物。比如文中對三幅畫的畫面的描寫,短短幾句,就為我們勾畫出了畫面的具體內(nèi)容,讓讀者看文字想畫面,寫出了畫面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在介紹汪曾祺老人的多才多藝和對藝術(shù)的精益求精時,宗璞又穿插了汪曾祺畫小雞逗宗璞開心的童心未泯,畫畫時煙灰把畫燙了個小窟窿這樣的小細節(jié)。這些小細節(jié)白璧微瑕,更增添了故事的真實性,人物也因為有抑有揚而變得真實,豐滿。
4.結(jié)尾直抒胸臆,突出主題。在結(jié)尾處,作家寫了這樣的一句話“性情中人不一定寫文章,而寫出好文章的人,必有真性情?!北磉_了作者對真實、真誠、真摯的作家汪曾祺的肯定,同時還表達了作者對至美至真人性的贊美和追求。
5.前后照應(yīng),首尾呼應(yīng)。比如“不想一周內(nèi)便來了一幅斗方”和“第二幅畫也很快來了”相照應(yīng);結(jié)尾的“掛失條竟赫然存在”和開頭的“連這掛失條也不見了”相照應(yīng)。這些照應(yīng)體現(xiàn)了作家為文的功力,看似無心之作,卻是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