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中鐵十四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金雞湖隧道主體結構開挖前的關鍵工序便是止水帷幕的施工,本次設計采用SMC施工方法,作為項目部新接觸的施工工藝,項目部人員通過對招標文件和設計圖紙的學習,掌握了解SMC施工的主要控制要點及關鍵工序。然后項目部立足實際施工環(huán)境,結合施工班組的多年實踐經(jīng)驗,制定出一系列的施工方案和風險管控措施。
金雞湖隧道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二標的隧道主線長3.28 km?;铀闹苓x擇使用雙輪銑攪拌墻來作隔水帷幕,里程為K1+394~K3+786,攪拌墻每幅槽段施工長度有67.50、33.75 m兩種,處理深度在17.32~41.04之間。
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及控制要點,編制施工方案。確定其施工步驟和施工工藝技術參數(shù),并根據(jù)設計圖紙、相關規(guī)范來對現(xiàn)場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可視化技術交底。
在SMC施工前,在施工條件準備中,首先考慮水泥罐的設置,對水泥罐基礎進行鋼筋混凝土施工。水泥罐重5 t,每個裝滿水泥共重75 t,兩個水泥罐共重150 t,水泥罐身高11.50 m。承臺4.50 m×9 m×1.50 m,混凝土密度2 500 kg/m3。
2.2.1 地基承載力計算(最不利情況:水泥罐滿罐)
承臺底面積:S=6×9-0.75×5×2=49 m2;承臺體積:V=6×9×1.50=81 m3;承 臺 自 重:G承臺=ρ承臺×V承臺×g=2.50×81×9.80=1 984.50 kN;水泥罐(滿罐)自重:G自重=150×9.80=1 470 kN;總自重:G總=G承臺+G自重=1 984.50+1 470=3 454.50 kN;基底均布荷載:σ=G總/S=3 454.50/49=70 kPa。
經(jīng)過地基承載力實驗,測得基礎底部地基承載力為120 kPa>70 kPa,符合地基承載力要求。
2.2.2 水泥罐及其基礎整體抗傾覆計算(最不利情況:水泥罐空罐)
取ωk=1.10 kN;則風力作用面積:A風=H×d=9.50×3+1×3/2=30 kN;風力大小為:P2=ωk×A風=1.10×30=33 kN;自重:G總0=G空罐+G承臺=5×9.80+1 518.02=1 567.02 kN;水泥罐形心距離基礎面高度:H形心=(1×2/2×3/2+9.50×3×6.75)/30=6 m。
風力對水泥罐及其基礎產(chǎn)生的傾覆力矩:M傾覆=P2×H形心=33×6.49=214.17 kN·m。
水泥罐及其基礎重心與它們的傾覆點距離為3.50 m。產(chǎn)生最小抗傾覆力矩:M抗=1 567.02×3.50=5 484.57 kN·m。
抗傾覆系數(shù):K=M抗/M傾覆=5 484.57/214.17=25.61>1.60,滿足要求。
人員準備主要包括:項目部管理人員的充足,保證為工班施工提供技術服務和有效管理。施工人員配備齊全,特殊工種人員(例如挖掘機操作手、起重機械操作手、司索工等)具備特種作業(yè)證書。安全環(huán)保部負責召開崗前安全教育工作,確保施工的安全前提,工程部負責進行施工技術交底,為SMC施工做好技術支持。
表1 設備一覽表
表2 施工作業(yè)人員配備表
雙輪銑水泥土攪拌施工實際順序按照標號,次第開展施工,雙輪銑頭寬度2.80 m,重復套打30 cm,旨在矯正墻體的垂直度和止水效果。
對施工場地進行平整壓實,清除地面、地下障礙物,使作業(yè)面≥7 m。遇到地表過軟的情況時,進行建筑磚渣換填等方式防止機械傾覆。根據(jù)施工邊線開挖溝槽,防止水泥漿肆意流淌。
由專業(yè)工長指揮樁機就位,樁機下墊鋼板,樁機移位前先觀察清楚四周施工環(huán)境,移動結束后,檢查定位情況并對偏差進行糾正,待工法機停放平穩(wěn)后,采用線錘、卷尺觀測SMC設備鉆桿的垂直度,并測量機械站位和溝槽的距離,為后續(xù)設備移動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水泥漿液配合比需根據(jù)現(xiàn)場進行試樁進行比選,初試用配比:水泥參量:25%;水泥標號:P.O 42.5;水灰比:下攪1.50∶1,上攪1.20∶1。
現(xiàn)場設置漿液攪拌機、空壓機(水泥漿后臺系統(tǒng)),附近安置2臺容量75 t的水泥罐,于施工前進行水泥漿攪拌,將制備完成的漿液存入儲漿桶中。膨潤土漿液需充分攪拌,攪拌時間≥5 min,水泥漿靜置時間≤1.50 h,水泥漿液水膠比一般為0.80~1.50,注漿流量145~290 L/(min/臺)。注漿壓力一般為2~3 MPa,輔助氣壓0.60~1 MPa。
①施工順序:見3.1。②銑削深度:銑削深度通過在導桿上使用紅色自噴漆標示刻度來控制,通過測量放點的護樁來控制墻體的中心軸線。③銑削速度:開啟主機進行攪拌,緩慢下降SMC 雙輪銑頭與土體接觸,向下銑削過程銑輪的轉速為26轉/min左右,銑進控速為0.50~1.00 m/min;到達設計深度后,繼續(xù)銑削10 s以上,目的是對墻底標高以下2~3 m范圍內(nèi)進行銑削,反復提降兩次;提升攪拌銑輪速度在22~26轉/min左右,提升速度為1~1.50 m/min,不可提升過快,避免成墻形成真空,孔壁坍塌,造成墻體存在不密實現(xiàn)象。
將集料斗中清水,通過灰漿泵輸送到壓漿管道和其他所使用的設備中,清洗結束后方可將設備移位,進行下幅SMC 的施工。
表3 SMC試樁數(shù)據(jù)分析表
經(jīng)對數(shù)據(jù)比選分析,水灰比選用1.20時,處理深度14.65 m,總流量為244。下沉時選擇水灰比1.20,提升時水灰比選1.50,下降速度(0.30~0.50 m/min),上升速度(0.20~0.30 m/min)。
在現(xiàn)場施工完成600SMC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與施工班組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作業(yè),保證了止水帷幕的施工質量。根據(jù)現(xiàn)場初步開挖的效果驗證,部門在施工初期制定的施工參數(shù)和組織方案具有可實施性。通過大量的SMC施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施工經(jīng)驗,可以有效的指導后續(xù)的此類止水帷幕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