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校獎”是德國目前水準最高、獎金額也最高的學校獎項,2006 年由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和海德霍夫基金會共同設立,每年評選出1 所年度最佳學校和4—6 所年度優(yōu)秀學校,并由德國聯(lián)邦總理、總統(tǒng)或者外交部長親自向獲獎學校頒獎。
這些獲獎學校都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從目前獲獎的學校看,這些學校都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要求同學們在一個團隊里,不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也為其他同學的進步承擔責任。如2008 年獲獎的瓦爾特堡小學,小學1—2 年級和3—4 年級的學生會分在一起學習,遇到難題,低年級學生會向高年級學生請教,高年級學生則能在教人時復習學過的知識;如果不能解答,他們會一起提出來向老師請教,共同進步。
不僅如此,學校還鼓勵教師之間也進行合作,可以跨學科、跨年級教學,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德國中小學學生大都就近入學,一個學校里什么樣的生源都有,具體到每一個班級,可能有不會德語的外籍學生,也可能有殘障學生,但是同學們都能在一個集體里相處融洽,并處理好各自的學習生活。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實施了個性化教育。如2016 年獲獎的敘斯特漢斯小學,教師們會定期和學生坐在一起商討下一步學習的內(nèi)容,為每一名學生制作一張“學習地圖”,直觀地告訴每一個孩子他們的學習進度。這樣一來,學習好的學生可以獨自提出學習計劃并將其付諸實施,后進生則可以把接受知識的速度放慢,最終實現(xiàn)預期的學習效果。
德國人很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成長。在學校里,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學會自我規(guī)劃、自我管理和自我評估,甚至學校的事務也由學生自己處理。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參與,敢于試錯。如2018 年獲獎的烏珀塔爾市巴門綜合中學,就“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樂趣和勇氣,使學生擁有公正心和責任心”。又如2015 獲獎的巴門總合中學,校園里掛著“重視參與的學?!钡拇蠓鶚苏Z,有學生會委員甚至自豪地說:“沒有我們,這里的一切都無法開展。”
在德國,父母被視為最重要的學習伙伴,好的學校都重視與學生父母的交流與合作,并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父母參加學校的活動。如第一屆(2006 年)獲獎的多特蒙德市小基爾街小學,早在學生入學前便開始和學生父母合作,邀請將要送孩子來這里上學的學生父母參加父母座談會,與他們交流和孩子入學有關的問題,讓他們參觀學校,引導他們?yōu)楹⒆尤雽W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二周,該校還會安排一個父母對話日,讓教師和學生父母溝通,以幫助彼此更好地了解孩子。教師會邀請學生父母來聽課,熟悉特定的練習形式,讓他們與各自的孩子一起做練習。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父母可以在家里更好地輔導孩子。在校有老師教授和同學共進,在家有父母幫助,學習想不好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