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媒介融合時代,在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使媒介傳播方式得到極大的改善,人們在當前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在媒介發(fā)展期間,可以滿足不同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在經濟體化發(fā)展趨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企業(yè)為了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占據更多份額,獲得更多受眾,不斷引入現代技術創(chuàng)新作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信息推送方式,優(yōu)化信息轉送效果,將影像、文字等數字信息,進行合理的編輯,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實時共享,在5G網絡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共享傳遞的范圍逐漸擴大,在互聯網傳播過程中實現媒介信息融合。不僅如此,還應該根據目前大眾對媒介傳遞信息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媒介傳播方式,提升新聞傳播的便捷性以及信息傳輸質量。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傳播;發(fā)展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2
在現代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媒介傳播方式得到極大的改良以及創(chuàng)新,應用互聯網平臺,在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過程中,對新聞傳播工作有極大的幫助。在當前階段,人們已經不滿足以往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媒體需要根據市場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完善信息傳播模式,豐富信息傳播渠道,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用互聯網平臺,在網絡平臺上共享信息,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挖掘網絡技術潛藏的價值上,使信息傳播工作打破時間、空間的約束。與此同時,還應該根據我國社會發(fā)展進程,結合大眾對媒介新聞融合的需要,在與時俱進工作意識下,思考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方式,保證媒介新聞可以在新時期依然具備旺盛的生命力。
一、媒介融合背景融合新聞概述
在社會高速發(fā)展過程中,媒體必須根據社會發(fā)展形勢進行轉變,同時還應該融合現代技術,創(chuàng)新新聞傳遞方式,媒介融合在當前階段出現,由于媒介融合出現時間尚短,所以并沒有對其進行系統(tǒng)性定義,但是大部分受眾無法正確認識媒介融合,認為媒介融合只是在新聞傳遞方式以新的姿態(tài)呈現,其實大眾對媒介融合的理解并不全面,媒介融合是將多種媒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傳播工具、傳播技術以及傳播途徑有機融合。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掌握媒介傳遞方式以及受眾對新聞信息接受程度,掌握足量的信息,并根據現有技術作用方式,制定新聞傳播方案,設計新聞傳播模式,明確工作目標,創(chuàng)新媒體形式,完成信息傳遞等工作。與此同時,還應該了解不同媒介新聞傳遞具備的優(yōu)勢,對新聞進行集中挖掘、整理,通過現代技術整理、編輯數據,并在網絡平臺中傳播信息,這樣便可以打破傳統(tǒng)媒介傳播新聞存在的弊端,并借助現代工具,擴大新聞傳播范圍,使新聞傳播具備高效性以及便捷性。不僅如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還應該考慮到受眾對新聞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媒介傳遞方式,擴大媒介覆蓋范圍,并根據受眾對新聞的不同需求,合理設計媒介傳播方案,使新聞媒介傳播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二、融合新聞傳播效應
(一)長尾效應
傳播工具、傳播途徑以及傳播技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有機集結在一起,并以融合狀態(tài)傳遞信息,使融合新聞具備多元發(fā)展特征。在當前階段,融合新聞必須根據市場需要,調整新聞傳播方式,同時出現長尾效應,相關學者對媒介融合背景下長尾效應的出現進行研究,分析新聞傳遞方式,對大眾觀看新聞形成的影響。
通過調查顯示,傳統(tǒng)新聞傳遞方式,如報紙、廣播、電視占據新聞傳播總量的70%,而剩下的30%為網絡媒體傳播,由于我國科學技術在最近一段時間才得到極大的發(fā)展,所以使網絡傳媒出現時間較晚,并且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所以使用網絡媒體查看新聞信息的受眾,無法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但是網絡媒體傳播由于其具備高效、便捷的特征,在出現后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不僅如此在網絡媒體高速發(fā)展過程中,網絡媒體受眾日益增加,其在新聞傳遞方面的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從而新聞行業(yè)中出現長尾效應。隨著網絡媒體對受眾閱讀新聞的影響逐漸擴大,信息傳遞方式發(fā)生了轉變,網絡平臺出現論壇、微博、公眾號,運用網絡媒體宣傳新聞內容,不僅可以方便受眾同時還能贏得固定的粉絲群,媒介融合在新時期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其在傳播過程中,受眾范圍日益增加,并收獲廣泛的好評。
(二)窗口效應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了解受眾對新聞傳遞方式的要求,融合新聞應用網絡平臺,解決傳統(tǒng)新聞傳遞的弊端,凸顯互聯網價值。
采用全新的渠道,傳遞新聞,擴大新聞媒體市場覆蓋面積,在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作用下,使新媒體可以應用新聞窗口傳播信息,在發(fā)展過程中增加新聞效益,還可以方便受眾提升新聞價值。在當前階段,應用互聯網平臺,傳遞新聞信息,可以使應用網絡平臺的受眾,及時了解新聞進展情況,使新聞傳遞具備實時特征。
(三)疊加效應
疊加效應在媒介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出現,在我國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新聞媒介傳遞方式逐漸增多,各種形式媒介技術相繼出現,大幅度提升媒介融合效果,擴大媒介融合新聞的覆蓋面積,在網絡平臺中傳遞融合信息,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擴大信息影響范圍。比如我國在南方地區(qū)遭受暴雨襲擊后,便在網絡平臺播放相關信息,與傳統(tǒng)新聞媒介傳遞信息的方式相比,網絡平臺傳遞信息具備高效、便捷的特征,可以使觀看新聞事件發(fā)展的受眾了解第一手的信息,與傳統(tǒng)新聞媒介傳遞方式相比,較占有巨大的優(yōu)勢。官方微博、公眾號均會針對事件發(fā)展進程進行跟蹤報道,并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使事件可以立體呈現在受眾眼前。與此同時,還可以為社會公益組織以及愛心機構開展救援工作提供第一手信息,并根據掌握的信息,及時解決問題,這是融合新聞具備的優(yōu)勢。
(四)波紋效應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媒介融合已成為新世紀出現的名詞,在技術加持下,完善新聞傳遞方式,從而形成融合新聞。與傳統(tǒng)新聞傳遞方式不同,在融合新聞作用下,可以提升新聞傳遞速率,并拓寬新聞傳遞渠道,在眾多媒介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形成波紋效應,提升新聞傳遞速率,擴大新聞影響范圍。比如前一段時間,我國有一所高校的學生,因為酷愛王者榮耀,不眠不休連續(xù)玩40個小時以上,最終導致雙眼失明,此事件在網絡平臺傳遞后,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此同時,還在媒介新聞報道過程中,由眾多媒介共同傳遞信息,逐漸將高中男孩兒玩王者榮耀游戲的前因后果展現在受眾眼前,通過媒介新聞的報道,使新聞形成波紋效應,在眾多媒介的推動下,凸顯新聞信息迅捷、高效的優(yōu)勢。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發(fā)展路徑
(一)豐富新聞內容
隨著我國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媒介融合已成為當前新聞傳遞的主要手段,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聞傳遞方式,考慮市場受眾的實際需求,需要創(chuàng)新傳遞方式,豐富傳播內容,還需要考慮傳統(tǒng)傳播技術。在當前階段,使用傳統(tǒng)新聞傳播路徑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需要合理利用網絡平臺,發(fā)揮各媒介技術在新聞傳遞方面的優(yōu)勢,在計算機技術網絡、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通過微博、公眾號作為新聞發(fā)布的平臺,使受眾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及時掌握第一手新聞資訊,擴大新聞資訊傳播面積,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將新聞傳遞工作與網絡平臺緊密結合在一起,對于新聞媒介傳播有非常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利用現代技術提升媒介水平,使媒介工作可以快速收集、整理新聞資訊,保證融合新聞內容具備全面、快捷的特征。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受眾的實際需要,設定新聞內容、編輯標準,并在現代化發(fā)展過程中,提升媒介新聞傳輸質量,將新聞傳遞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網絡平臺比如公眾號、微博,在新聞信息傳遞方面,播報內容與民情相關,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傳遞信息,可以使不同需求的受眾,借助不同平臺滿足對信息的渴求。
(二)完成新舊媒介過度
在新媒介出現后,需要在媒介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完成新舊媒介的有效過度,保證舊媒體依然具備信息播報的權威性以及專業(yè)性,同時還應該根據受眾要求,借助互聯網平臺,應用微博、公眾號等新聞傳遞渠道,使民眾可以通過智能終端了解新聞內容,拓寬新聞渠道,在網絡技術加持下,提升新聞傳遞速度,使受眾了解更多關于新聞資訊的內容。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引導大眾積極參與新聞傳播活動,提升用戶對媒體新聞的體驗感,從而提升新聞融合表現效果,這也是滿足受眾實際需求,提升新聞傳遞效果的有效途徑。
(三)層級式制作
在當前階段,融合新聞傳遞必須考慮受眾實際需求,同時還應該借助現代技術,在網絡平臺中傳遞信息,提升信息傳遞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打破傳統(tǒng)新聞傳遞的束縛,并根據現代技術具備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新聞傳遞方法,采用向層級式開發(fā)的模式,制作新聞內容,將融合新聞內容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并借助不同新聞傳遞渠道,從不同角度播放新聞內容,進一步挖掘新聞內容潛在價值,從全方位、多角度播報新聞內容,滿足受眾需求。
四、結語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融合現代技術,創(chuàng)新作業(yè)模式,還需要豐富新聞傳播路徑,考慮新聞媒介傳播期間的信息傳遞效果,及時發(fā)現傳統(tǒng)媒介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不足,大力推進新媒體的發(fā)展,應用微博以及微信針對目前傳媒工作進行階段存在的種種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做好新媒體與舊媒體的銜接工作,整合資源,并在傳統(tǒng)媒介基礎上拓寬新聞媒介工作路徑。除此之外,還應該擴大新聞傳播覆蓋的面積,擴大其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力,在新時期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結合市場大眾需求,完善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模式,發(fā)展、壯大融合媒體。
參考文獻:
[1]林惠清.從媒介生態(tài)學視角探討媒介融合的發(fā)展——以電視與網絡的融合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
[2]李廣欣,席靜遠.新媒體矩陣思維與學術期刊移動傳播體系建設[J].創(chuàng)意設計源,2019(6).
[3]韓建力.政治溝通視域下中國網絡輿情治理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9.
[4]黃文瓊.基于全媒體傳播的數字檔案信息安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9.
[5]陳楠楠.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形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8):163-164.
[6]秦陽.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途徑[J].中國新通信,2020,22(8):139.
收稿日期:2020-3-8
作者簡介:孫宇茹(1990—),女,陜西延安人,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助教,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播音主持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