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妮
晨起,一眼便瞧見手機微信上朋友發(fā)來的信息:“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過了臘八就是年啦,祝君臘八節(jié)快樂?!?/p>
昨天才過完元旦,感嘆“歲月如疊加著翻薄的日歷”的筆跡尚未曬干,今早就收到了要過年的信息,頓覺這信息來的太過倉促。靜下心來仔細盤算,可不?還有15天就是小年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再想,離春晚只有三周了!歲月從來都不會放慢腳步,轉眼又到了行色匆匆的異鄉(xiāng)人打點行囊回家過年的時間了。只是倍覺2019過得尤其快,莫非因了2020是鼠年的原因?
如此,便想起了小時候喜歡唱的一首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嘰里咕嚕滾下來?!鄙钪?,老鼠是不招人待見的,但兒歌里的饞嘴小老鼠即形象又可愛。還有生肖屬相里的老鼠排隊中頭彩的故事:它不僅用討巧的歌詞“牛哥牛哥你真好”偷奸?;_著老牛馱著它爬山涉水地走了一路,還在緊要關頭搶先一步從牛脖子上跳下來搶的第一名,可見它不僅足智多謀,而且還不擇手段。要不是憨厚老實又大度的牛哥哥不與它計較,那厚重的牛蹄子可不是好惹的。但它也不總是那么幸運,要不貓咪怎么會見它就吃呢?
據(jù)說貓和老鼠當初是鄰居,還是好朋友。得知競選生肖的動物大會召開的消息后,它們都想去參加競選。貓咪因為愛睡懶覺怕耽誤行程,便唉聲嘆氣的發(fā)愁。老鼠知道詳情后主動說:“別急,別急,有我呢,包在我身上了。你盡管睡你的覺,我一覺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走?!必埪犃思锤吲d又激動,連聲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p>
貓咪放心的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老鼠的手里是有原因的:因為老鼠是夜行動物,專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出來覓食。起早貪黑是平常事,自然比誰都起得早。于是,貓就百分百放心地繼續(xù)著自己睡懶覺的習慣。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叫上好朋友一起走的事給忘了。結果,老鼠被列入了十二生肖。而貓咪卻因為睡懶覺遲到而耽誤了大事。等貓咪睡醒一路狂奔趕到現(xiàn)場時,代表十二生肖的動物競選大會早已塵埃落定。貓沒有被選上,自然很生老鼠的氣,看到老鼠居然得了頭名狀元,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看見老鼠就去咬它。此后,老鼠就成了貓的冤家。老鼠怕被貓看見了被吃掉,見貓就跑就成了它的頭等大事。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呀,若不是貓咪貪睡,憑它的本事哪有小老鼠的份!后來,貓咪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也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它痛改前非,改變作息時間,利用晚上小老鼠出來覓食的機會伺機報復。小貓咪因為懶并輕信它言,讓自己喪失了位列仙班的機會,它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加上老鼠愛偷食人們的食物,為了不讓自己的牙齒長長,還不加選擇的見什么咬什么,特別招人厭煩。于是貓就成了人類的萌友。而不幸的小老鼠,從此就只能和貓咪斗智斗勇的過日子了。
小老鼠看似不起眼,但它勤勞,聰明,精于算計,笨鳥先飛的利用各種便利條件,順利的被納入十二生肖,也算是功成名就,對名不見經(jīng)傳的老鼠家族來講,當然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呀。
想到這兒,我便覺得,2020年比別的年份來的要早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勤快的小老鼠是不甘落人之后的,它緊趕慢趕的從豬頭跑到豬尾,為的就是趕一場自己粉墨登場的新年盛宴。只是它自由主義太過泛濫,害苦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趕路人。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習俗叫“回家過年”。不管平日里離家多遠,大年三十就是舉家團圓的界限。天南海北的往家趕,只為辭舊迎新的那一刻,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把酒言歡,讓長輩有一種子孫滿堂的喜感。盡管現(xiàn)在返鄉(xiāng)的選擇多種多樣,上有飛機,下有火車、高鐵、高速公路,不論是天上飛,還是自駕,其選擇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晌覀儑乙彩莻€人口大國,要想在既定的時間內(nèi)回家,豈能不提前準備?
“喂喂,老媽,您和老爸在哪兒過年?”想啥來啥,女兒的遙控必須接。
我對著開了免提的手機喊“回家陪你姥姥住幾天。你們那?”
“我們回去陪您和老爸呀,你們在哪兒我們跟到哪哈!”
“親家母親家公怎么辦?大過年的可不許惹老人生氣?!?/p>
“說好了,今年姐妹們陪他們過年,您就放心吧?!?/p>
忽然就覺得,兄弟姊妹多了真好,父母跟前不寂寞。全然不像我們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這幾年,想的最多的就是將來養(yǎng)老的問題了。為了老來不給兒女添麻煩,現(xiàn)在的我們,聚到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將來如何抱團養(yǎng)老的事情了。
龍應臺對《家》的描述如是說:
“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兩個人在哪兒,哪兒就是家?!?/p>
“一有兒女,家,就是兒女在的地方。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p>
這三句話我的前半生都已兌現(xiàn)。人生的旅途上,也曾靠著對家鄉(xiāng)根深蒂固的童年記憶過了很多年。每逢佳節(jié),那翹首以待的故鄉(xiāng)情結,循環(huán)往復中常念大年夜里父母端到面前的那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種“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無奈,幾經(jīng)鍛造,早已成為一個個經(jīng)典的場景,儲存到了記憶深處。其實回家過年,無關乎路長路短,身為女人,為人妻、為人母,再加上工作、家庭等多重身份,實在是沒有底氣在過年期間瀟灑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回鄉(xiāng)之旅。
多年過去,孩子們已經(jīng)羽翼豐滿地走向了社會,然他們的故鄉(xiāng)情結卻常常因為我的緣故而改變方向。就現(xiàn)在而言,我已不再是一個合格的伴侶,更不是一個好母親了。因為我選擇了在有限的年假里,要盡可能多的和自己的母親在一起靜靜相守幾天。
三十多年的背井離鄉(xiāng),和母親相守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夜晚,當老母親習慣的將假牙取下洗凈放好,轉過身來坦然面對著我時,望著老人那張溝壑縱橫的容顏,聽著她因缺少牙齒而吐詞不清的話語,我內(nèi)心總會有種莫名的恐慌;總會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為了尋求一點心靈上的安慰,近年來,每到過年過節(jié),我都會主動提前往家趕,但也總是因為千頭萬緒的牽掛而匆忙著腳下的路程。因此,侄兒們常開我玩笑,“姑姑,您很孝順,也在盡可能的爭取時間回家來多陪奶奶住幾天;但細算您這些年和我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又有多少呢?您說,是您孝順還是做媳婦的更孝順?”聽到此話,我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當然是媳婦們更加孝順,日久天長才能用孝順二字衡量。我豈敢造次!”
人生半途,索性還有母親陪伴,是我的福氣。人老尚能出入自由,生活自理,便是我們做兒女的造化了。因此回家過年也是理所當然的重頭戲。于是,我便毫不猶豫的加入到回家過年的隊伍當中。于是就有了孩子們追隨著母親一起過年和父親因為孩子在哪兒就去哪兒過年的熱鬧場景。
今年的我,倍感恩寵。以小見大,那些奔走在回鄉(xiāng)路上的眾多兄弟姐妹,也傳承著中華兒女應有的優(yōu)秀品德,“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币虼耍覀兪朗来佳永m(xù)著一種情懷,回家過年!
過年了。大年三十去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親人,原本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情。然,今年回家過年,卻因武漢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和擴散,讓人亂了陣腳。機場接客,所到之處,人人都帶上了口罩,靜待機場出口自己熟悉身影的同時,人們有意無意的拉大了互相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地站在了一個自認為比較安全的位置。我用手機微信給女兒發(fā)送自己的具體位置,她回信“正在測量體溫,爾后去取行李,會到指定地點匯合”。侄兒兼做司機,接我愛人先上車等待前,我交待侄兒用酒精噴壺給新到人員做好消毒處理后方可上車。
年關即期,武漢引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多個地區(qū)發(fā)生病毒感染人員,被鐘南山院士肯定為人傳人病毒,提出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的防控辦法。我們服從國家及當?shù)卣才?,足不出戶,閉門謝客,與親戚朋友微信、視頻拜年。天南地北的一次大團圓,讓我們一家人關起門來過年。大年夜,有關疫情的信息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有的擔心不能按時回去上班,有得責任在肩,不得不走。為了不讓情緒影響過年的良好氛圍,我提議臨時組群,一家人玩起了石頭、剪子、布的小游戲,誰輸誰在圈子里發(fā)紅包,限定紅包數(shù)量比參加人員減少一個,搶不到紅包的人續(xù)發(fā),三次輪回一局。喜歡看春晚的人輸?shù)米疃?,但大家嘻嘻哈哈的倒也蠻開心。
很多年沒有這么安安心心的、一家人在一起過個團圓年了,今年的春節(jié)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往一起湊,便覺得是上天賜予的大好機會。雖說疫情不識時務,但也無能為力。所能做到的就是呆在家中修心養(yǎng)性,不要再給社會添麻煩。國家根據(jù)疫情發(fā)展趨勢,對年假一再延長,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優(yōu)越待遇。提前買好的機票、車票,網(wǎng)上免費辦理退票手續(xù),展示了各行各業(yè)的老大哥們勇于擔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家屬院的大門日夜封閉式管理,物業(yè)工作人員堅持給院子的角角落落進行噴霧消毒。我們屬于外地入住人口,排查登記在所難免,好好配合就是支持工作。期間接到公司相關領導打來問候電話,何時踏上歸途之路,叮囑我們等待通知。
疫情肆虐,防控動態(tài)牽動人心。感人至深的是那些逆行者義無反顧的奉獻精神。
關注人民日報微信平臺得知: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出山,第一時間奔赴武漢疫情最前沿。當看到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的照片時,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是他肯定有人傳人現(xiàn)象,讓我們對疫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能力,是他呼吁預防大于治療,使國家果斷采取防控緊急救助等相關措施,號召全國各省市醫(yī)護人員馳援武漢治病救災,才及時阻止了不良商家造謠生事,大發(fā)疫情財?shù)拿缐簟?/p>
29歲青春年華的吳小艷,“我的車剛走,下一站天門南,我下車回武漢”。這種毫不猶疑的決定,不僅僅因為她是一名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病理科醫(yī)生,更重要的是救死扶傷的職業(yè)道德讓她養(yǎng)成了臨危奉命的習慣。她不加選擇地放棄了下一站就能回家與父母家人團聚的機會,第一時間下車返回武漢,成為一名最美逆行者。
抗疾一線28歲王濤,原本在手術室工作,主動報名參加抗疫一線救治,下夜班用手機拍下自己手的照片,讓人看了淚目。脫去手套的手,掌心里的幾條主線刀刻般陷進肉里,原本細密的手掌紋因汗水長時間浸泡,早已被浸漬得橫七豎八、雜亂無章,泛白的膚色全無年輕人手掌心應有的光澤,讓人看了心疼。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護士長唐莎在朋友圈感言“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病人的數(shù)量一天天攀升,全國各地陸續(xù)馳援,醫(yī)護人員全力奮戰(zhàn)在疫情最前沿。人民日報微刊上每一篇與疫情有關的文章,都會牽動心腸,一張張畫面瞬間就會讓人淚眼婆娑。說出來似乎有些矯情,可這是“躲在家中就是不給社會添亂的普通人”應有的一種情愫。
河南扶溝縣人民醫(yī)院護士劉海燕,與前來送餃子的9歲女兒隔空擁抱,她對女兒說:“乖,媽媽是個共產(chǎn)黨員,媽媽什么都不能怕,戰(zhàn)勝病毒,媽媽就能回去了……”
連續(xù)奮戰(zhàn)兩個晝夜的湖南郴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到發(fā)熱門診看望同樣在值班的兒子。隔著防護玻璃不能言語交流,徐自強拿出處方箋,寫下;“秋筆,加油!”
河南馳援湖北醫(yī)療隊組員劉光耀和喬冰是一對情侶,得知要組建河南馳援湖北醫(yī)療隊,他們一起報名,2月2日出發(fā)前,他對她說:“回來后,我娶你?!?/p>
上海浦南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曉靜,帶領一支50人的護理隊馳援武漢,她也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時她曾許下誓言:“若有戰(zhàn),召必回?!?/p>
坐在家中,網(wǎng)覽疫情進展狀況,截至2月2日,山東省累計派出3批共411名醫(yī)療隊員支援湖北,其中醫(yī)護人員393名。“疫情就是召喚,防控就是責任,他們無畏危險,千里馳援,展現(xiàn)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yī)療衛(wèi)生職業(yè)精神。”
山東壽光,是2020年這個春節(jié)我在家蝸居的地方。1月29日壽光市捐送的350噸質(zhì)優(yōu)價廉新鮮蔬菜抵達武漢,之后每天調(diào)運約600噸優(yōu)質(zhì)價廉的新鮮蔬菜供應武漢市場。家住孫家集區(qū)域的小弟從大年初二開始參與到集中提供蔬菜的隊伍,雖說他們戰(zhàn)斗在疫情的大后方,但一行一動同樣牽動著一家人的身心。叮囑要戴好防護口罩,盡量不要在公共場所吃喝,回家要消毒等……人心可比,就更不必說那些馳援疫區(qū)的411個相關家庭的親人了。祈禱奮斗在疫情一線的所有人都能安然無恙,一路平安,凱旋而歸。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截至2月4日,新疆共派出兩批醫(yī)療隊共244名醫(yī)護人員赴武漢抗擊疫情,文友詩人的詩歌《在場》讓人淚目:
每天都有新增病例
每天都有人死去
每次都想哭,每次都要忍住
這一天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看到全國疫情更新的數(shù)據(jù)
第二次是聽到同仁被抓傷
第三次是看到那個和女兒一樣大的就診小女孩
……
11天,與女兒視頻了一次
實在沒忍住,穿著防護衣淚奔的樣子
一定很狼狽
……
累了,告訴自己是醫(yī)務人員
想哭的時候,告訴自己是醫(yī)務人員
委屈的時候,告訴自己是醫(yī)務人員
2020年2月5日,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個落款,今天,我卻把它讀成一首詩,一句成篇。后續(xù)期待有更多的消息……
第二批馳援隊伍里,有我們喀什的30名護士,喀什著名詩人趙香城寫下《昆侖勇士,白衣天使》詩歌一首,為出征的昆侖白衣勇士吶喊助威。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時刻
一聲號令,一聲召喚
你們出征,你們出征
正是立春之日
初春的風中
你們,三十位昆侖勇士
三十位白衣天使
向著遠方
向著長江邊的名城:武漢
進發(fā)
……
出發(fā)!三十位昆侖勇士
出發(fā),三十位白衣天使
帶著喀什深情的祝愿
帶著各族人民真誠的問候
向著荊楚大地
向著全國人民深深祝福的江城
出發(fā)
蒼天可鑒,勇士無畏。向奮力拼搏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yī)護人員致敬!
元宵節(jié)到了,出門去隨意地在院子里走走,迎面看到東天的月兒冷冷的臉龐上寫滿了孤獨。房前屋后的街巷少見人影,聯(lián)想到新聞中收集到的有關疫情仍然不見拐點的動態(tài)消息,心中不免對抗擊疫情前線的所有人員感到無比愧疚。和他們相比,這個年我們雖說過得足不出戶,卻很溫暖。非常時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個上下齊心,共抗疫情的時刻,作為一個平常人,我的責任就是在家照顧好一家老小。折轉回家,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隨即寫下小詩一首略表心懷:
余陽殘,路已酣,舉目空巷,難見行人面。
蟄伏15天,頓覺家暖。
月正圓,窺人眼,舒眉朗目,只有路燈伴。
折轉遁家門,少惹疾患。
鼠年至,妖風起,漢水遭難,新冠狀猖獗。
引無數(shù)逆行者,晝夜戰(zhàn)魔。
N95,防護服,難辨你我,統(tǒng)稱白衣天使。
棄兒女情長,道義擔綱。
哪有什么天使啊,
不過是群孩子,
換上了白大褂,
學著前輩的樣子,
與死神搶人……
夜未失,月西窗,網(wǎng)覽疾情,為馳援者祝福。
待凱旋歸來,共享春暖花開。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