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榮理
有種聲音,純凈而甜美,帶著淡淡的清香,猶如盛開的丁香花,給人以春雨過后的清新,初夏午后的爽朗。
有種聲音,柔軟而纏綿,帶著絲絲的憂傷,猶如溶化在口中的巧克力,讓人陶醉,讓人迷戀。
有種聲音,清脆而明亮,帶著大自然的芬芳,猶如一股春風,拂過之處,色彩斑斕,生機盎然。
有種聲音,雄健而渾厚,帶著濃烈酒香,猶如珍藏多年的“茅臺”,純香中帶著辛辣,令人樂觀曠達,深沉悠遠。
聲音萬種,味道無窮,細細品賞后,就可品出歲月的得失,就能悟出人生的真諦。
一
2017年,從大學同學的微信朋友圈中聽到了她在“配音秀”上的朗誦作品,勾起了我重新?lián)炱鹎嗄陼r代愛好的沖動。為了使生活豐富多彩,于是也下載了配音秀APP,練習起了朗誦。
進入配音秀平臺,才發(fā)現(xiàn)這是個隱藏于手機之中大世界,這里面有朗誦、劇配音、直播間、社團組織等等,包羅萬象。
作為一個從渭北農村走出來的人,雖然上過師范大學,畢業(yè)時普通話通過了考試,但還是有許多字音帶有濃烈的家鄉(xiāng)味道。而我普通話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就源于這配音秀中不斷的糾正。
隨著時間的推移,互相關注的人越來越多,這才知道這里有全國各地的朗誦愛好者,有退休老人、有上班一族、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多是業(yè)余的,也有一些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在校學生和少數(shù)專業(yè)的播音主持人。不問來處,不問出處,只聞其聲,只聽其誦。那時,每天讀作品,發(fā)作品,聽作品,點贊、評論,忙得不亦樂乎。
在此,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和她們的社團。
一個是西域彩虹,她是個特別熱心的人。我加入的第一個社團就是她成立的“西域風情社”。這里大多都是退休人員。彩虹社長經常教大家操作錄制過程,教大家如何申請達人,組織社團作品等。她還會作素材,把文字制作成有動態(tài)畫面、有伴奏音樂、有字幕彈出的朗誦素材。我寫的幾首詩,就是由她制作后經許多社團成員朗誦的。雖然沒見過面,但對她的熱情充滿欽佩。
第二個是悠悠,她是個十分敬業(yè)與負責任的人。在入駐配音秀大半年后,我加入了她建立的“傾聽社”。這是一個好聲音的聚集地,一個有較高朗誦水平人員的家園,其中不乏有許多專業(yè)或準專業(yè)人員加入其中。她是個十分嚴謹?shù)娜?,聞聲閱人,聽作品邀請加入。平時對社團作品要求也十分嚴格,標準高、高質量,成了配音秀里的標簽。互相傾聽、互相交流,大家的聲音在藍天上飛翔,在城市樓前、農村田間停留,在熱愛朗誦者的心里沉淀。
嗅著聲音的味道進入直播間,大家互相學習發(fā)音規(guī)范,討論朗誦技巧,有時也有專業(yè)人士來講課。在這里朗誦,要見真功夫的,沒有提前做準備,沒有機會糾錯,常常要求一氣呵成。在這里,我學會了情感表達與氣息運用,學會了節(jié)奏感的把控。在這里,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者,從沒有一點天各一方之感,幾天不在直播間里見,甚至還會想念。
到現(xiàn)在,直播間已成了幾個老友聚會的場所,不僅讀書,還有聊天說地、家事親情、人生經歷等等,成了一種心靈溝通與放松的棲息地。
二
我的身邊,有幾個民間朗誦團體,在配音秀里練習一年半后,我進入了現(xiàn)實世界的朗誦團體。
業(yè)余愛好者們憑著對朗誦藝術的執(zhí)著,互相學習與切磋,每個周末都有不同形式的聚會,每個月都有正規(guī)的朗誦活動。有時自娛自樂,有時是朗誦比賽,大多是公益演出,走社區(qū)、下農村、到工廠、進軍營,不管風吹雨打,不論烈日當頭,個個都興致勃勃,精神飽滿。
這里很多是已退休的活力老人。年輕的時候,為祖國奉獻了所有的青春歲月。年老了,無怨無悔地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愛好了。
把愛好當成事業(yè)是他們的座右銘。
有一位大姐已70多歲了,退休前是一位人民教師并擔任領導職務。退休后,她把主要時間都用在了朗誦上。聽她的聲音,總能從質樸中看見滌蕩著歲月的蒼桑和愛的深遠。一個冬天,她因路滑摔了一跤,腳踝嚴重扭傷。為了不影朗誦團的年會活動,她打著石膏,柱著雙拐上臺表演。她說,當我滿懷愉悅的心情去做喜歡的事時,覺得又煥發(fā)了青春的激越,生活頓時撒滿了陽光。她的聲音,遼遠而深邃,貫穿著一生的悠悠歲月……
有一位老師,應該是業(yè)余界的頂尖好手,常參加許多專業(yè)的朗誦會。他為人謙和,處事低調,做事嚴謹。對一些剛入門新手,總是熱情地指導與鼓勵,已成了大家心中的大師。他敬畏文字,尊重作者,拿到一篇稿子,總是認真分析細心背記,上臺表演從來不拿稿子,總是聲情并茂地演繹每一篇作品。與他的接觸中,總有獲益非淺的驚喜,心靈充實的滿足,當然還有聲音大餐的愜意與舒悅。
一些初入門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場所進行學習。大家都這樣說,雖然我們是普通百姓,但我們還有詩和遠方,我們有開心快樂的朗讀,我們有廣闊的世界……
做一名生活的朗讀者,做一個新時代的詠誦者。
有幾位好友,常常一起討論,互聽對方作品,提出意見,分享看法,共同提高。這種友誼是聞著聲音的味道結緣,因討論作品加深了解,以合作共贏走在朗誦藝術的漫漫長途中,時間過得越長,情誼也就越深厚。
三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聲音。但每個朗誦者都在追求著極致,追求著獨特。
眾所周知,朗誦不僅是一種語言表達藝術,聲音只是外在的表現(xiàn),它更是一種綜合藝術。要練出有內涵、有味道的聲音,必須從內心修養(yǎng)、藝術修行、文學素質、語言表達等各個方面加以錘煉與提升。
聲音與美食一樣,好的味道是慢火煨出來的,是時間熬出來的,是歲月沉淀出來的。好的聲音,是有畫面感、有感染力、有故事的,是讓聽者回味無窮的。
朗誦首先吸引我的是聲音,然后是聲音表達的文字內涵,再者就是文字背后的故事以及聲音二度創(chuàng)作者的情懷。
我的聲音練習是從閱讀開始的,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對誦讀文稿的理解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就像美食的火候,需要日積月累才能掌握。閱讀以精品名作為先導,那里有前車之鑒,日積月累會有長足的進步。
閱讀是讀出聲音的細品,而非一目三行的走馬觀花。有時候,看是順暢,讀出聲音就不一樣了,磕磕絆絆是免不了的,更不用說聲情并茂了。當然發(fā)音的專業(yè)練習也是不能少的,特別是易錯音的字,得撿拾出來專門練。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練的多了,正確的發(fā)音自然就順嘴而出了。
聽佳作是我學習朗誦的另一途徑。我喜歡那種自然、純厚的聲音,不管是孫道林的溫度還是喬榛的風度,不管是周濤的張揚還是李立宏的內斂,語言的味道中都有種老酒的純香,濃烈而悠遠。聽名家的聲音,成了我生活的必修課。
利用節(jié)假日參加各種朗誦活動,是我朗誦水平提高的最現(xiàn)實的方法。光練不做假把式,只有站在臺上,給聽眾朗誦才是我們學習朗誦的根本。剛開始,是合誦,后來是獨誦,最后到主持,一路走來,背后下的功夫和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對聲音的塑造,不光要專門學習,平時堅持訓練才是真諦。
我常常在家里沒人時,把自己關在書房練習,一練就是一個上午,有時竟忘了吃飯,以至于家人不理解地以為我走火入魔了。
三年的堅持下,我不僅普通話標準了,聲音更溫厚與純凈了。也成了朗誦團里的骨干,微信平臺里的主播。
對聲音愛好者來說,朗誦是不需要專業(yè)場所的,可以在河邊,或是在公園里,哪怕只有眼前一方書桌,捧一杯香茗,靜靜地陷入其中。朗誦也是沒有門檻的,每個人都可加入其中,通過聲音抒發(fā)內心的情感,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相由心生,聲由心出。
愛好朗誦、追求聲音味道的人,心靈一定要是純凈的,平凡、善良而又執(zhí)著。通過他們的聲音,我們不但能汲取文字中的精神涵養(yǎng),亦能對人生的品味有了更高的思索。
聲音的味道只有讀懂生活的人才能夠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