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南極地區(qū)氣溫再創(chuàng)新高,北極海冰融化,瑞士為冰川舉行“葬禮”……近年來,極地高溫、冰雪消融等新聞早已見怪不怪,似乎逐漸扭轉了人們對極地“冰天雪地”的固有印象。的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地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地區(qū)之一,對溫室效應有明顯的放大效果。那么,極地氣溫的升高對人們的生活究竟有何影響?
南極或成
海平面上升最關鍵因素
冰川遍布裂縫、淡藍色的巨大冰山滑落入海……在對南極的報道中,這是人們常常見到的景象。事實上,這些從南極大陸脫落、融入蔚藍大海的冰,的確有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的風險。
自1880年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近20厘米。全球變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南極地區(qū)以雪和冰的形式存儲著全球近70%的淡水,這里的冰蓋融化速度將成為未來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4毫米左右,而南極大陸所儲存的巨量冰凍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58米,屆時,許多美麗的海島和沿海城市將不復存在。
人們還無法準確判斷南極冰蓋融化速度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海平面高度。一直以來,很多國家在南極大陸上設立科考站,掌握了許多與之相關的科研信息,但在南極洲周邊海域,由于成本高昂,人類設置的考察點極少。而這些缺乏觀測考察的地區(qū),正是觀測南極冰蓋融化連鎖反應的最佳地點。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冰蓋融化造成的具體影響,并得出結論稱,冰蓋融化并不會簡單地導致全球海平面同步上升,也并不是冰蓋所在的周邊位置上升最多。這是由于冰蓋融化后,當?shù)匾霭l(fā)生變化,局部引力降低,更遠的地方會承擔更多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以南極地區(qū)為例,如果這里的冰川大量融化,北美地區(qū)將成為海平面上升影響的“靶心”。南極西部的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美國波士頓當?shù)氐暮F矫婢蜁仙?.25厘米。
另一方面,南極冰蓋的消融目前已經(jīng)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了直接影響,依賴海冰生存的物種首當其沖。2016年,南極一處海冰在極端天氣中融化崩解,導致數(shù)千只帝企鵝幼崽被淹死。南極周邊的海洋生物同樣受到威脅。自1975年以來,在南極半島西部,融化的海冰導致南喬治亞島周邊的磷蝦數(shù)量減少了七成,以磷蝦為食的動物面臨食物短缺的困境。
北極無冰之后會怎樣
與南極有堅實的大陸“打底”不同,北極的核心是一片汪洋。北極地區(qū)升溫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主要在于以格陵蘭島為代表的冰川融化。但北極海冰融化的影響同樣不可被輕視。
北極是地球上升溫最快的地區(qū)之一,在北極的某些地區(qū),其溫度升高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有研究指出,在北極地區(qū)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夏季的海冰覆蓋面積就會減少3平方米。自從1979年衛(wèi)星首次監(jiān)視北極以來,其海冰覆蓋的平均面積至少縮小了40%。
這些迅速的變化使氣候科學家面臨一個緊迫的問題: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
科學家們對“無冰”的定義多種多樣,但最常見的定義是指到夏季末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100萬平方千米以下。根據(jù)這種定義,如果全球升溫限制在1.5℃,北極“極不可能”在2065年之前無冰。如果溫度升高2℃,2035年時北極便可能無冰。2045年后,任何一年中的夏季北極都將有一半的概率無冰。
北極無冰之后會怎樣?以冰作為棲息地的生物種群受到的影響最直接。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層面。例如,隨著海冰面積的減少,北極熊覓食的時長已經(jīng)越來越久了。
冰況的變化也影響著當?shù)鼐用?,特別是在冰上狩獵的部落居民,因為祖輩賴以維持生計的冰面將不再安全。
另一方面,海洋的環(huán)流、低緯度的天氣模式等都與北極密切相關。由此引發(fā)的天氣、氣候變化將波及更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