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萍
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小事、小舉動,可能會成為孩子品行教育中的漏洞。借還東西是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事,但是,不正確的借還方法,不僅會導致同學矛盾,更會從這么一個小舉動中折射出孩子的文明素養(yǎng)。所以,我們把生活中這些被我們忽視的小事拿出來,放大了,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小舉動彰顯的是一個人的素養(yǎng),引導孩子重視身邊的小事,做好身邊的小事,在點滴小事中踐行《浙江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試行)》,爭做新時代的文明少年。
談話導入,揭示班會主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聊一個我們平時學習生活中常見的話題,那就是借還東西。你都跟別人借過什么東西?借到了嗎?
(學生發(fā)言交流。)
師:借東西看似是一件常見的小事,但也是大有講究的,點滴小事中透露的是為人處世的大學問。
借還東西,小舉動大學問
(一)如何借:有禮有法是文明。
1. 分析原因,尋問題所在。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借東西的。
(視頻《借橡皮風波(上)》:做作業(yè)的時候,小明因為題目做錯了,順手拿了同桌小紅的橡皮擦。小紅一把奪回,質(zhì)問:“為什么拿我的橡皮擦?你不是自己有橡皮擦嗎?”小明恨恨地回了一句:“真小氣!”)
師:看了視頻,你知道這對同桌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嗎?
生:小明沒有經(jīng)過同桌同意就拿她的橡皮擦,同桌不愿意。
師:你們認為是什么原因?qū)е滦∶鳑]有成功借到橡皮擦?
生1:小明沒有征求同桌的意見就直接拿別人的橡皮擦。
生2:小明沒有解釋借東西的原因和理由。
生3:小明的語言很不禮貌,沒有使用禮貌用語,還說同桌“太小氣”。
(板書:使用禮貌用語。)
師:如果你是視頻中的小紅,你會把東西借給他嗎?或者你看到有人用這樣的方式借東西,你會怎么想?
(學生絕大部分表示不會借,因為對方不禮貌的言行讓自己感覺不被尊重。但是也有個別孩子表示會借,因為對方一定碰到困難了,需要幫助,所以應該借。)
師:你能急他人之所急,是個大度寬容的人。如果對方借東西的時候用文明用語,征求你的意見,你是不是更愿意幫助他?
生:是的。
師:借東西的方式不文明,導致借不到東西,這是正常的,即使借到東西,也是因為我們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好人。但是,對方的寬容大度不能成為我們不文明的理由和借口,我們還是要先做好自己,做一個文明的人。
師(引導小結(jié)):從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正會借東西的孩子一定會使用文明用語,提前征得對方的同意,并說明借東西的理由。所以,你看,借東西看似是小事,但是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小事還小嗎?
2. 運用方法,文明借東西。
師:同學們,這里有一些學具,老師請一名同學來當這些東西的小主人,誰愿意向他借東西?
(同學們現(xiàn)場演示文明借東西的方法。)
師:老師想采訪你一下(采訪被借東西的孩子),你為什么同意把東西借給他?
師:其他同學呢?你們認為能把東西借給他嗎?
(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二)如何還:有禮有度是誠信。
1. 缺乏誠信,失去信任。
師:剛才視頻中的小明聽到大家的討論,知錯就改,又一次向同桌借橡皮擦。大家看,這次他借到了嗎?
(視頻《借橡皮風波(下)》:做作業(yè)的時候,小明因為寫錯字了,自己的橡皮擦又找不到了,于是他對同桌有禮貌地說:“不好意思,小紅。我的橡皮擦找不到了,你能借我橡皮擦嗎?”沒想到,小紅卻直接拒絕了,說:“上一次你把我借給你的尺子弄丟了,借給你的課外書上你隨意涂畫,還有很多折頁,說好周一還,可是到了周三都沒有還,總是說忘帶了?!保?/p>
師:小明這次借到東西了嗎?
生(齊):沒有。
師:他這次沒借到東西難道是因為沒有用正確的借東西方法嗎?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麤]有借到東西呢?
(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小明把借來的物品損壞、丟失、沒有按時歸還。)
(教師板書學生的發(fā)言要點。)
(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思考。當把別人的東西損壞、丟失或者不能按時歸還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補救呢?)
2. 群策群力,提煉方法。
師:請在下面三種情境中選擇一種,在四人小組里分享你們的好辦法,然后派兩個代表來把你們的方法演一演。
(①我不小心把同學借給我的課外書劃破了,我該怎么做?怎么向同學解釋?
②不小心把同學借給我的尺子弄丟了,怎么補救?并向同學解釋。
③說好周一還給同學的課外書,結(jié)果忘記帶來了,你會怎么和同學解釋?
四人小組討論準備,并上臺展示。)
師(隨機采訪):你們用的方法是什么?
(學生集體交流,提煉策略,教師引導小結(jié):當出現(xiàn)遺失、損壞、不能按時歸還這些意外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提出賠償、主動修補、承諾及時歸還等。)
師:這些都是化解危機的好方法,其中,按時歸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有的時候真的一不小心就忘記了。你們有沒有好的方法提醒自己按時歸還呢?
生:寫提醒單放在醒目的地方,或者請別人提醒自己。
教(引導小結(jié)):同學們,借東西體現(xiàn)的是文明,還東西彰顯的是一個人的誠信。只有做到文明誠信,有借有還,才能再借不難。
3. 誠信故事,榜樣引領。
師:老師特別想向大家介紹一個誠信的人,他就是季布。
(觀看視頻《季布誠信的故事》。)
師:同學們,季布的誠信給他帶來了什么?
生:因為季布的誠信,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人們主動冒險幫助他。他的誠信讓他曾經(jīng)的對手佩服他,重用他,讓他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師:所以,還東西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和誠信品質(zhì),我們還能說這是小事嗎?
實踐導行,做文明小學生
1. 學習規(guī)范,提高認識。
師:能借會還也是小學生必備的品質(zhì),《浙江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試行)》第13條就明確提出:使用他人東西先征得同意,借東西及時歸還。每個小學生都要能做到。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把它記在心里。
(學生齊讀。)
2. 合理運用,做文明學生。
師:我們不僅要記在心里,更要落實到行動中。碰到下面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①教師出示杭州公交公益?zhèn)阏掌耗銈冎肋@把傘和我們家里的傘有什么不同嗎?如果你使用后,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②別人不肯把東西借給你,你應該( ??)
A. 十分生氣;
B. 轉(zhuǎn)身就走;
C. 說:沒關(guān)系,打擾了。)
師:為什么別人沒有借給你,還要說“沒關(guān)系,打擾了”?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別人不借東西有他們的理由,我們應該理解。我們不管有沒有借到東西,都應該向?qū)Ψ奖硎靖兄x。這是文明禮儀,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素養(yǎng)。)
師:做連線題的時候,沒帶尺子。正巧同桌在用,你該怎么借?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等待也是一種禮貌。)
師:要交作業(yè)了,小明沒有做數(shù)學作業(yè),問你借作業(yè)抄一抄,你會借嗎?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知識不能借,但是我們可以教給他方法,幫他掌握知識。)
3. 課后鞏固,養(yǎng)成習慣。
師:光說不做可不行,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給自己制訂一個改進時間表。這里特別提醒,在改進時間表中不僅可以寫一寫借還東西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可以寫一寫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因為借東西只是面對意外的解決方法,我們還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我的行動計劃 ????第( ??)周
班級: ??????姓名: 改進的
地方 具體的
辦法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備注 備注:同桌互評,如果你的同桌當天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就給他打一個☆,如果沒有達到,就打一個△,并提醒他哪里還可以改進。 ]
師:同學們,通過這堂課,我們知道了借東西需要文明、誠信,真是一個大學問。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談話導入,揭示班會主題”“借還東西,小舉動大學問”“實踐導行,做文明小學生”三個板塊,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借助集體交流,尋找應對之法。問題從學生中來,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quán)又交還給孩子,尊重孩子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充分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生長的能力,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而在不同情境中進行模擬演練以及制訂行動計劃,是對課堂的拓展和延伸,旨在幫助孩子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在實際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做一個文明誠信的人。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