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娟
摘 要:課堂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知和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然而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然,正常的現(xiàn)象?!板e誤資源”是指學生在認知中發(fā)現(xiàn)的錯誤,通過雙邊互助活動,在集體錯誤,思錯和糾錯過程中生成的課堂資源,“錯誤”本身就是寶貴的資源,如果巧妙的、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就能夠為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服務。
關鍵詞:有效利用;錯誤資源;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自主嘗試、開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學更多的差錯,這是很正常的。又由于小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等和成人不同,他們的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學習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
其實,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巧妙有效利用好教學中的“錯誤資源”,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讓課堂因錯誤而精彩!可是當前的教學中,老師們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錯誤的消極方面,在課堂中不同程度地回避著錯誤。還有很多教師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對學生的錯誤資源往往加以躲避,更不要說去尋找、利用、開發(fā)這些錯誤資源。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過程。久而久之,學生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也無從獲得課堂上真實的信息,很多問題在課堂上沒有暴露,但課后卻錯誤一片。老師再進行著不同程度地“炒冷飯”,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因此,不管是從課堂教學的真實性上考察,還是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審視,我們要說“課堂無錯要不得!”在平時的上課和聽課過程中,我們就特別需要關注課堂上學生真實的差錯,以及不斷反思課堂上出現(xiàn)差錯后,教師該如何應對,怎樣讓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真正得到有效地利用?
課堂學習錯誤是一種特殊的教學資源。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錯誤。讓學生經(jīng)歷錯誤,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錯誤。學生的錯誤是極有價值的,正好引起我們的思考。放棄經(jīng)歷錯誤也就意味著放棄經(jīng)歷復雜性,遠離謬誤實際上就是遠離創(chuàng)造。過度地防錯、避錯,缺乏對錯誤的欣賞與容納,大大減少了學生擴展認知范圍、接觸新發(fā)現(xiàn)的機會,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膽嘗試的探索意識被壓抑乃至被扼殺,所伴隨生成的個性特征和思維。特征必然是謹小慎微、害怕出錯。一條缺少岔路的筆直大道,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很多觸類旁通、聯(lián)結新意向的機會,同時也由此失去了矯正失誤和新發(fā)現(xiàn)的快樂。所以,課堂學習錯誤資源化正是新課程的迫切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智力發(fā)展的教學資源,機智、靈活地引導學生從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錯誤,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利用錯誤,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條件、問題、結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深化認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辦法。
如果我們將學生的錯誤當成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針對學生各學科的學習,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同錯誤,進行研究和利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自我的思辯的能力。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變化發(fā)展的,在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可能發(fā)生錯誤。在新課程的課程資源中,學生的經(jīng)驗、感受、見解、智慧、問題、困惑、錯誤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缎抡n程準標》指出:“讓學生在教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绷己玫慕虒W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生參與教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在教學學習活動中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動力。面對學生已出現(xiàn)的錯誤。作為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原因,幫助學生靈活糾正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在教師的正確引導,鼓勵下,學生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自我反省,增強戰(zhàn)勝困難和學好教學的信心,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敢于克服困難的性格及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作為學生學習引導者的教師,不同的“錯誤”觀將成就不同的課堂,教師對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的態(tài)度,對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熱情都有著比較大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出錯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中的一種思維過程的體現(xiàn),是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必然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中學生錯誤有效教學資源,讓學生的思維在矛盾中碰撞,并閃出智慧的火花,成為知識的生成點。學生出了“錯誤”沒關系,關鍵是教師要把“錯誤”變成課堂教學的亮點,采取合理的方法利用錯誤。生成的錯誤資源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老師,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樣,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學生的“錯誤”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fā)展。因為學生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尊重、理解、正確對待出錯的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心理負擔,思維才更活躍,探索和實踐勁頭就更足。反之,由于學生怕說錯,怕老師批評總是有一種壓力感,就不可能很好地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應該有“容錯”的氣度,對學生的“錯誤”不能淡然處之,哪怕是“低級錯誤”也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甚至冷眼責怪,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他們的錯誤,甚至是去欣賞他們的錯誤。
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只有善于“找錯”、“改錯”,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并及時進行探究,就會為課堂教學服好務,使課堂更生動,教學效果就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