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中圖分類號】R97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2
肺癌是當前時期威脅著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所有肺癌患者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比是80%~85%,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初診的時候,就被診斷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對于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機會,所以靶向治療、化療成為該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本文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靶向治療為例,對患者靶向治療期間,應該掌握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患者和家屬。
一 非小細胞肺癌是什么?
在了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之前,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非小細胞肺癌。簡單來說,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種。在我國城市人口中,肺癌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非小細胞肺癌就是生活中非常多見的惡性腫瘤類型。非小細胞型肺癌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相較于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的癌細胞生長、分裂較為緩慢,擴散轉(zhuǎn)移也會相對晚一些。但由于很多患者在初診時,就已經(jīng)被診斷為晚期非小細胞癌,所以在治療時,部分患者的治療手段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會存在疲乏、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見呼吸受阻、咳嗽和咯血這類局部癥狀。
二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靶向治療二三事
(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背景
以往對于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他們在癌癥治療時,一般是通過化療緩解肺癌引起的不良癥狀。但是近幾年,肺癌患者的化療效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瓶頸期,其治療進展不明顯。值得驚喜的是,在分子遺傳學的深入研究中,人們將非小細胞肺癌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分子亞型。并且研發(fā)出療效更具針對性的靶向治療藥物,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那么,靶向治療是什么呢?顧名思義,靶向治療是通過瞄準某一“靶位”所展開的治療手段。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就是針對腫瘤分子,也就是癌細胞的治療。
(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靶向治療藥物
靶向治療手段的運用,讓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群體,逐漸進入更為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時期。而該時期的標志就是人們已經(jīng)根據(jù)患者的驅(qū)動基因,選擇靶向藥物。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驅(qū)動基因是靶向治療的前提條件,目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較為常見的驅(qū)動基因。因此,EGFR對應的靶向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抑制劑,該類抑制劑中,已經(jīng)上市并且投入使用的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奧希替尼、阿法替尼。這些藥物在治療EGFR這個靶點的時候,其療效和針對性略有不同。
具體來說,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中,吉非替尼在靶向治療的優(yōu)勢群體,主要是不吸煙的亞洲肺癌患者。同時它的藥效較為溫和,價格適中,所以經(jīng)常被用于EGFR突變治療的首選藥物。不同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對吸煙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好。而阿法替尼在靶向治療中,它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夠延遲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進展,防范病變風險,在緩解患者病情癥狀、延長患者生存率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療中,可能會因為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這類一二代靶向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并且有二分之一的概率會引起T790M突變。這時候患者可以通過奧希替尼繼續(xù)完成靶向治療。除此之外,變性淋巴瘤激酶同樣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常見驅(qū)動基因。所以在晚期NSCLC的治療中,還需針對此驅(qū)動基因,使用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比如克唑替尼、布格替尼、艾樂替尼等藥物。
(三)靶向治療的作用機理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期間,是利用靶向藥物對癌細胞的抑制作用,讓癌細胞可以盡快的死亡。在此期間,靶向藥物會根據(jù)正常細胞、腫瘤細胞的差異性,采用封閉手提、阻斷癌細胞信號傳導等方式,使腫瘤細胞無法生長、擴散。要知道,癌細胞中含有的部分基因、蛋白,會定位在癌細胞的表面、細胞內(nèi)部,與癌細胞生長息息相關。這些基因、蛋白統(tǒng)稱為肺癌患者的驅(qū)動基因與蛋白。靶向治療是通過藥物,阻斷能夠引起癌細胞生長、擴散的基因、蛋白,以此避免癌細胞生長、分化,或者直接將腫瘤細胞殺死。雖然靶向治療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普通的化療、手術治療。但是,相對來說,靶向治療多適用于肺癌細胞中擁有特殊靶點的患者。并且如果在治療期間,患者的肺癌細胞內(nèi)外部的基因、蛋白出現(xiàn)變化,患者會對使用的靶向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這時,醫(yī)生會重新對患者的癌細胞進行活檢,查看其肺癌細胞的基因突變情況。
總之,靶向治療因為針對性比較強,對患者正常細胞、組織的損失比較小。而化療的時候,部分藥物不僅會殺死腫瘤細胞,同樣會損傷正處于新陳代謝時期的正常細胞,所以化療的副作用會大于靶向治療。因此,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般會通過靶向治療,阻止癌細胞擴散。為確保發(fā)揮靶向治療價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療前期,患者需要配合醫(yī)生完成基因檢測,讓醫(yī)生能夠了解自己的肺癌細胞內(nèi)部的基因類型。進而根據(jù)基因檢測結果,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而靶向藥物在實際應用中,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放療、化療、手術等治療結合使用。
(四)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新進展
靶向治療憑借自身的安全、方便、針對性強等優(yōu)勢,受到很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歡迎?,F(xiàn)階段,臨床上的分子靶向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并且在藥物實踐中取得明顯的成效,讓患者可以不再承受傳統(tǒng)化療產(chǎn)生的痛苦。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腫瘤免疫機理、分子遺傳學的深入研究,新的靶向藥物也在不斷研發(fā)。而靶向治療藥物與免疫治療的結合價值不斷突出,為眾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此外,靶向藥物因其高精準治療特點,已經(jīng)成為腫瘤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近些年,靶向藥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取得較大突破,明顯延長了部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期限,改善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造福廣大肺癌患者的福音。
總而言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是以肺癌細胞內(nèi)部基因為突破口,為醫(yī)生的診治明確方向。并且在靶向藥物的使用中,有效抑制著肺癌細胞的擴散。使患者能夠在靶向藥物作用下,其病情癥狀得以緩解。而靶向治療應用價值的顯現(xiàn),為更多晚期癌癥患者帶來希望,相信在不久后,不論是靶向治療的單獨實踐,還是與免疫治療、化療的聯(lián)合應用,我國靶向治療研究事業(yè)都會取得較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