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雖然iPhone 12沒有亮相,但是iOS 14卻和iPadOS 14、watch OS 7一起來了。
從這兩天網友反饋的消息來看,目前并沒有發(fā)現有直接OTA升級翻車的問題,也沒有明顯BUG,像是此前可能會遇到的發(fā)熱、續(xù)航縮短等都沒有發(fā)生,看來這次iOS 14的優(yōu)化已經做得很好了,相信我,放心升級。
我體驗之后也發(fā)現,雖然正式版和此前的預覽版/公測版并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是使用幾天之后,還是發(fā)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值得和大家分享。
從iOS 7開始,蘋果的操作系統在界面上就一直以扁平化設計為基礎進行小改,并沒有出現什么“顛覆性”的改變。而這次,iOS 14可以說是打破了這個慣例。
首先是桌面小組件,不光是完全重做了負一屏,還允許用戶將這些小組件拖放到主屏上,目前已經支持天氣、時間、電池等原生應用,自定義程度還是挺高的。至于第三方應用,目前僅有極少數支持拖放到桌面,大部分還是只能在負一屏使用。
而APP資源庫就是類似“應用抽屜”了,現在允許用戶安裝APP后不在桌面放置圖標,可以直接通過首字母快捷查找。
在界面方面,還有一大變化,就是新增了三個“小窗模式”,分別是來電、視頻和Siri,都還是挺好用的。只是小窗播放視頻仍然只有Safari和嗶哩嗶哩可用,希望第三方APP盡快跟進吧。
現在大家手機里,一般都會存上幾百甚至幾千張圖片(包括截圖、照片、動圖等),很難快速找到想要的照片,雖然加入了AI識別人物以及海灘、美食等進行自動歸類,不過,這一切都比較“隨緣”,使用不太方便。
而現在,你可以給圖片添加一個“標簽”,然后在底部的“放大鏡”中,就可以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然后極快速度找到想要的圖片。
這和以前只能輸入一些“你以為系統能判斷出來”的關鍵詞,再“看系統算法的臉色”要好太多了,因為誰也不知道系統把這張照片中的哪一個東西認出來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自然是無法準確命中的。現在的方式足夠自由,而且足夠高效,可以說是我個人在iOS 14中最喜歡的一項更新。
對于隱私保護,蘋果一直都是十分強調的,但是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對蘋果設備的隱私保護感知其實是比較低的。所以,在iOS 14上,蘋果將一切拿到了前臺,更清晰地告知用戶,并將權限控制變得更細,一切決定權交給了用戶。
比如定位等敏感權限,提供了僅一次或者使用時可用的選項,像是瀏覽器、視頻APP等,完全可以拒絕獲取定位信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另外,也允許用戶賦予APP某幾張照片權限,像是一些臨時用用的修圖工具,或者表情包制作APP,就可以使用這樣更嚴格的權限控制。
而在屏幕頂部,也新增了綠色和黃色兩種“指示燈”,分別對應攝像頭和麥克風權限,一旦有APP在監(jiān)控你,自然是逃不開你眼睛的。而跨APP獲取剪切板這樣的行為也是備受吐槽的,現在也會在頂部顯示,加上連接耳機等等,都會顯示在頂部醒目位置,這樣一來,其實是很有“安全感”的。
在今年春節(jié)前夕,我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制作旅行計劃的攻略,就提到蘋果地圖在制定路線以及目的地詳情、多人共享等方面的優(yōu)勢,而且這是全球范圍內都適用的,足夠秒殺高德、百度等國產地圖APP了。雖然因為疫情關系,沒能出行,不過這些方法是保證有效的。
而在iOS 14中,新增了騎行導航,目前國內已有很多城市都可以使用,相信后續(xù)會在更多地區(qū)開放。據我測試,選擇騎行之后,可以看到最快路線以及最簡單路線。如果有少量臺階,也會作為備選路線,這和以前騎行時選擇駕車導航是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在國內也終于支持添加自己的車牌號,自動根據當地的限行規(guī)定,判斷是否能開車上路,這一功能必須點個贊。最后,也可以查看周邊廁所、加油站、便利店等等,再加上獲取了大眾點評的數據,可以說,在本地化這件事上,蘋果地圖已經很接近第三方地圖應用了,足以成為日常通勤的主力APP。
就像網友說的,“升了新系統,就等于換了新手機”,雖然沒那么夸張,但是iOS 14的變化的確是很大的,人類是視覺動物嘛,好看好用,再加上這次升級之后幾乎沒BUG,所有功能都能順暢使用,這就是最好的了。
iPadOS 14: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
蘋果這幾年越發(fā)強調生產力,在今年上半年的新款iPad Pro發(fā)布時,蘋果給它的評價是“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將它的地位直接和桌面電腦看齊,這對不少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
今年春節(jié)之后,很多人在隔離期間“被迫”用iPad實現了不少生產力的功能,但是iPad還是以前來玩游戲、看視頻的iPad,唯一的區(qū)別,其實是iPadOS。
雖然iPadOS 14同樣也有“負一屏”,但是iPad的屏幕夠大,所以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擠壓”圖標,在左側顯示小組件。而這些小組件也是不可拖放到主屏的,同樣是和iOS 14不一樣的地方。
再比如相冊應用,在橫屏使用的狀態(tài)下,左側會出現一個側邊導航欄,這樣直觀的“文件夾”,明顯更方便歸納整理,不用在多個界面反復切換。像是我常用的備忘錄等應用,同樣有這樣的側邊欄菜單設計,都是iPadOS 14中特有的;部分應用的功能菜單即使是iOS上有,也要在橫握手機的時候才能看到,并且一旦操作右側區(qū)域,菜單也會自動隱藏,不太便捷。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在日常使用的時候可能不會有那么直接的感知,但是iPadOS和iOS的各種細微區(qū)別已經逐漸開始擴大,也許到了iPad 15/iOS 15或者更久之后,它們還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接下來要講到的,絕對是iPadOS 14帶給我最大的驚喜!
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樣,平時隨身攜帶iPhone,在家或者在公司還會有一臺iPad用于辦公和娛樂。使用AirPods的時候,如果要在多臺設備之間切換,每次都得打開藍牙設置點一下(即使已經配對過)。
雖然也只是幾秒鐘的事,但是這一點也“不蘋果”。但是升級iPadOS 14之后呢?
AirPods的音源可以在多個設備之間完全無縫切換:你操作哪臺設備,就播放哪臺設備的音頻,而且另一臺設備還會暫停播放,再切換回來之后,仍然是不會有任何感知的。比如你正在使用iPad看視頻,這時iPhone收到來電,直接點擊接聽,耳機會在接通后無縫切換到通話中,而iPad的視頻會暫停,電話掛斷,視頻繼續(xù)播放。
而且,是否切換的判斷邏輯是十分合理的,只會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選擇,這一點我覺得非常棒。
絕大部分人覺得iPad沒有生產力,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覺得它“不方便錄入文字”了。在iPadOS 14中,在輸入法上,其實很難再有創(chuàng)新了,能做的,就是在Apple Pencil上開創(chuàng)更多的玩法。
在iPadOS 14中,新增了一個“隨手寫”功能,也就是說,你可以在任意文本區(qū)域用Apple Pencil進行書寫,然后系統會將它“翻譯”成文本。也許你要說,這不就是手寫輸入法嗎?在iPad 14中,還加入了更多的“筆勢”操作。
此前,可以通過雙擊等操作選中一行文字或者詞組,而現在,你可以在文字上畫線或者直接畫一個圈選中想要的文字。刪除呢?不用呼出鍵盤按下“←”,直接在不要的文字上反復涂畫幾筆,它就消失不見了。
而這些,也是平時用筆寫寫畫畫的習慣性操作,完全不用學習就可以記住。
僅僅是一支可以寫寫畫畫的Apple Pencil,就可以帶來如此大的改變,還是那句話,iPad還是那個iPad,Apple Pencil也還是那個Apple Pencil,變了的,也正是iPadOS 14這套操作系統——對于全新妙控鍵盤的支持,也是基于iPad 14而實現的。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買iOS送iPhone”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也從側面證明了蘋果在系統研發(fā)和優(yōu)化上的實力。我覺得iPadOS 14同樣可以延續(xù)這個說法,甚至是超越,買了iPadOS,你得到的不僅僅是愛奇藝,還有生產力。
watchOS 7:從關愛自己到關愛家人
為什么將它放在最后呢?原因無他——watchOS 7新增了一項重大功能:睡眠監(jiān)控,一兩天的數據肯定不能說明問題,我也是在升級后連續(xù)佩戴了近一周,才負責任地寫下了這篇體驗報告。當然,watchOS 7的升級肯定不僅限于睡眠監(jiān)控,和其他幾個更新相比,我甚至覺得對這個功能的依賴程度,反而是相對較低的。
watchOS 7正式版給我最大的驚喜,其實是家人共享(需Apple Watch 4及以后機型),這在我此前體驗的開發(fā)者預覽版中是沒有提及過的功能。
比如我,在正常使用Apple Watch的時候,還可以額外綁定一塊手表給家人使用。如果是學生,還可以設置“課堂時間”模式,在預設的時間段內,手表只顯示時間、通知等關鍵信息,其他功能會被鎖定——是不是有兒童電話手表內味了?
另外,為家人綁定的手表,內置的功能和屏幕使用時間、位置信息等都是可以在機主的iPhone上查看的,實現統一管理。
所以,如果是子女使用,那么他的設備很可能是脫離手機的,所以建議選擇蜂窩版。特別是許多學校都禁止攜帶手機,但是對手表沒有限制,而Apple Watch不光有定位、健康數據監(jiān)控等,還能用微信、QQ、聽歌……如此看來,家人共享,絕對不是一個iPhone對應兩塊表這么簡單了。
按照慣例,watchOS 7的表盤也更新了。雖然好不好看都有各自的判斷,但是就我個人來說,“藝術家”這套表盤是我這幾年使用Apple Watch以來最喜歡的。表盤中的人物眼睛就是時間,而他的頭發(fā)、鼻子、嘴巴以及配色全都一直在變,也就是說,你每次喚醒它都會有全新的面貌,充滿新鮮感。
另外,你還可以分享自己的表盤給好友,iMessage、AirDrop等方式都行。如果后期能夠提供更多的一些自定義功能和美化,也許開展表盤設計大賽也說不定,期待一下吧!
這是一個因為疫情而誕生的功能,而且洗手的好處絕不僅僅是盡可能地預防新冠病毒,門把手、鼠標鍵盤、手機等所有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東西上都可能沾染不同病毒,而蘋果也是希望通過這個過程,讓大家更好地清潔手部。
一旦Apple Watch檢測到有流水聲,再加上內部的運動傳感器發(fā)現手部在做洗手的動作,就會自動開啟一個20秒的倒計時,在這個過程中,手表也會通過各種鼓勵語句讓你洗夠20秒,以提醒你做到足夠的清潔。
不過就實際體驗而言,經常都是我洗了幾秒鐘甚至十多秒之后才會開始計時,這也是我們在開發(fā)者預覽版中就發(fā)現的問題,而正式版只是稍微有所改良,希望在后續(xù)的更新中繼續(xù)加強算法優(yōu)化。
在watchOS 7上,睡眠監(jiān)控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功能終于上線了。既然官方已經出手,可以預料的是,類似的第三方應用好日子也不會太長了。
就這幾天使用的經驗,我建議大家一定開啟助眠模式,也就是說,在你預設的睡眠時間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的“準備期”,手表和手機的亮度都會降低,所有消息都會變成靜默推送,只存放在通知欄,避免一聽到響動就拿起手機,這對我這種手機依賴癥患者很是受用。
第二天,就可以看到監(jiān)控的數據了。你可以看到睡眠時長,還以深淺以及斷開表示睡眠情況,輔以心率監(jiān)控,就可以大致了解自己是否睡得好了。但是我覺得深睡眠、淺睡眠,這個很難界定,但是從記錄的數據而言,看起來睡眠質量還不錯,算是有點心理安慰吧。
進入睡眠時間之后,晚間翻身也不會點亮屏幕,就算主動點擊屏幕也只是以低光狀態(tài)顯示時間,需旋轉數碼表冠解鎖才能繼續(xù)使用。另外,就佩戴舒適度而言,只要你不是喜歡把手枕在脖子處睡覺,其實是沒有明顯感覺的(夜間可以稍微把表帶放松一點)。
蘋果要求預留30%電量才能打開睡眠監(jiān)控,從這幾天的使用情況來看,一晚基本會消耗10%以內的電量,如果睡前不充滿,第二天就很難堅持到回家。
但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及Apple Watch的使用程度不同,所以充電的時間還是要自己掌握。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有晚上鍛煉的習慣,而且又想要進行睡眠監(jiān)控,充電習慣可能需要調整一下,盡可能靈活安排。
對于watchOS 7,它的家人共享功能卻是有無限可能,特別是家有老人、小孩的話,就算他們不用iPhone,也可以用到Apple Watch的摔倒預警、心率監(jiān)控、位置信息等功能。
所以,以前的Apple Watch都是以監(jiān)控自身健康出發(fā),新系統的推送,將家人的健康也都可以統一管理,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關愛家中老人和兒童的監(jiān)控,這也是你作為家庭棟梁,應該承擔的責任。
而早期的Apple Watch其實更像是iPhone的外設,但是現在它也已經越來越獨立。iPad系列同樣如此,因為iPadOS的獨立,和iOS有了越來越多的區(qū)別,也讓它往生產力更靠近了一些。
的確,蘋果已經幾乎做到了全球最強,iPhone、iPad、Apple Watch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標桿級的產品,這和它們強大的操作系統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建議大家盡快升級系統,盡早體驗這些全新的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