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菲/遼寧警察學院
2018年9月25日,始終關注東北振興發(fā)展的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東北三省考察,他在參觀雷鋒紀念館時深情地說:“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楷模。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要不斷闖關奪隘,需要不斷涌現(xiàn)新的時代楷模。如果13億多中國人、8900多萬黨員、400多萬黨組織都能學習雷鋒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將無比強大,我們將無往而不勝?!?/p>
雷鋒,一個熟悉而親切的名字,雷鋒精神,一筆寶貴而永恒的財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半個多世紀中,雷鋒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六億神州盡舜堯”的精神面貌,受到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成為全國人民常學常新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世界人類進步事業(yè)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雷鋒精神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與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全體人民攻堅克難、不斷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毙曼h員的入黨誓詞中有這么一句話:“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边@是堅守信仰的錚錚誓言。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人民的信仰,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共產(chǎn)黨員一旦失去信仰,靈魂就會變成空殼。在當前社會轉軌、經(jīng)濟轉型的大環(huán)境下,少數(shù)共產(chǎn)黨員客觀上存在著思想多樣、理想抽象、信仰空洞的消極現(xiàn)象。面對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如若沒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沒有主心骨,就極有可能在紛繁復雜的局勢面前迷失方向、喪失前進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廣大黨員、干部要像雷鋒那樣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引領和激勵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雷鋒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以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為根基的。雷鋒是實踐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思想道德的楷模,他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無比壯麗的人生詩篇,樹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豐碑。在雷鋒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我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chǎn)主義。”雷鋒崇高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是他堅持做到一生為黨和人民奮斗的動力源。縱觀雷鋒的一生,只有短暫的22個年頭,他親歷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而這場變革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雷鋒本人的命運,使他從舊社會全家劫后僅存、無依無靠的孤兒,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主人。從自身命運的變遷中,雷鋒形成了樸素但堅定的信念,他在日記中親筆抄錄的“唱支山歌給黨聽”,雖不是他親自創(chuàng)作的,但的確反映了他的心聲。雷鋒熱愛學習,他文化水平不高,在當時的中國人中也并不出眾,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依靠“擠和鉆”的“釘子精神”,通過不斷努力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特別是通過通讀《毛澤東選集》,學習掌握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雷鋒將原來樸素的感恩思想,升華成為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歷史進程、對自身一生命運的深刻而自覺的把握??梢哉f,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并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雷鋒精神堅如磐石的根基。
奮斗新時代,闊步新征程。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要像雷鋒那樣積聚信仰力量,自覺把雷鋒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實化于做、固化于制,從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性成就的感受中,從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感懷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不負人民重托,以不懈奮斗和不斷奮進,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彰顯新價值、綻放新光芒。
雷鋒精神發(fā)源于東北大地,也深深地熔鑄于東北全面振興發(fā)展的全過程。精神狀態(tài)問題事關東北振興成敗,任何唱衰東北的思想與言論都是不可取的。偉大的雷鋒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柱與道德支撐。因此,新時代要實現(xiàn)遼寧乃至東北全面振興,應該讓雷鋒精神像一面旗幟一樣永遠高高飄揚在東北,堅持雷鋒愛黨愛國的精神內(nèi)涵,讓黨的領導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堅強保證,要發(fā)揚“螺絲釘”精神,為東北全面振興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zhì)干部隊伍。
在98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依水行舟,與人民風雨同舟,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皆肇始于人民至上的情懷與擔當。雷鋒是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他用短暫的22歲生命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承諾,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是雷鋒精神的鮮明底色。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崩卒h是一個普通士兵,但他始終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價值追求。雷鋒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以他“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的人民至上的情懷與擔當來體現(xiàn)的。這種情懷與擔當,來自于對“新舊社會兩重天”歷史命運的感懷。年幼的雷鋒一步步失去了家庭和親人,得不到社會的關愛。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雷鋒才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真正感受到人的價值和尊嚴。作為一個生于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孩子,雷鋒認為自己的一切都來源于黨,所獲得的各種榮譽同樣歸功于黨,黨和人民給予他的關愛,他都無私地又奉獻給了黨和人民。雷鋒在他生活中的所有言行,都是圍繞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出發(fā)的。雷鋒日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暴風雨中,他曾幫助了一位體弱多病的媽媽抱孩子,并一直把他們送回了家。他出差行程上百里的過程中,一直在做好事。他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到工地幫助工人搬磚,或者到田地幫助農(nóng)民耕田等等,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處處體現(xiàn)了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意識。雷鋒同志在日記中寫到:“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崩卒h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承諾,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正是對人民至上的情懷與擔當?shù)淖詈迷忈?。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人價值,就要努力為社會發(fā)展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貢獻越大其人生價值就越大。
在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革命傳統(tǒng)的燦爛星空中,雷鋒精神是最為耀眼的星座之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背景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闊征途上,我們要像雷鋒那樣具有人民至上的情懷與擔當,做一個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用的人。
干事創(chuàng)業(yè)離不開精氣神,東北恰恰是這樣一方充滿激情的熱土。這里曾涌現(xiàn)出雷鋒、郭明義、羅陽這樣的民族脊梁,這里曾矗立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這樣的精神高地。雷鋒精神發(fā)源于遼沈大地,在遼寧尤其是撫順地區(qū)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和廣泛的人格認同,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雷鋒精神“人人可學”“處處可為”,其中所蘊含的信念力量、大愛胸懷、忘我精神、進取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也一定能為振興東北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一脈相承的拼搏精神、奮斗精神、創(chuàng)業(yè)精神,正是東北振興的希望所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應成為雷鋒精神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揮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踐行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真正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