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
春風暖,細雨柔。柳吐新芽,楊爆初青。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又來到了,你為春天植上一棵小樹了嗎?
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這并不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植樹卻是我們的祖先十分熱衷的活動。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他們不僅僅喜歡植樹,還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句和有趣的傳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古代那些關于植樹的趣事吧!
愛種樹的柳宗元:手種黃柑200株
唐代文學家、大詩人柳宗元,曾擔任柳州刺史,他精通植樹之道,他曾經親手栽種200株黃柑,春天的時候,黃柑新發(fā)的葉子遍布全城。他還發(fā)動民眾綠化柳江沿岸,帶領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積種植柳樹,并作《種柳戲題》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p>
植樹模范蘇東坡:手植萬株松樹
少年時的蘇軾愛種松,并留下了《戲作種松》的佳句:“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蘇東坡?lián)魏贾荽淌窌r,還在西湖邊上建長堤種柳樹,這就是有著“蘇堤春曉”之稱的著名景觀——蘇堤。愛植樹、賞樹、詠樹的蘇東坡,曾在詩文中提到自己年少時就懂得種樹,親手栽種的萬株松樹,都長成了棟梁之材。蘇東坡親手植樹萬株,對植樹的確是真愛呀!
五柳先生陶淵明:植樹養(yǎng)花美名揚
著名的東晉詩人陶淵明又被稱作五柳先生,因為他最喜歡種柳樹,還在自己隱居地的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故自號為“五柳先生”。他不僅熱愛植樹種花,還為此寫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比如:“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窗下蘭花茂盛,堂前綠柳如茵,花草樹木勾畫出了一幅美好溫馨的田園畫,也反映了詩人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
愛樹皇帝朱棣:植槐遍京城
永樂大帝朱棣(dì)遷都北京后,提出在壇廟、道路、長城等處廣植樹木。他還到太廟親手種下一棵槐樹,并且派人專門照顧,及時澆灌。由于看管周到,這株槐樹枝葉繁茂,獨領太廟群樹之首,被尊為“神樹”。在他的帶領下明代盛行在京城內廣植行道樹,紫禁城四周夾道皆是槐樹,從東華門至景山,夾道也都植有槐樹。
慶功栽楊的沙其?。涵h(huán)保的慶功形式
西周名將沙其俊,驍(xiāo)勇善戰(zhàn),他每打一場勝仗,都下令全軍在獲勝的戰(zhàn)地上栽1株楊樹。隨著沙其俊率兵打仗不斷取得勝利,這種“慶功栽楊”也不僅僅局限于楊樹,栽柳、植槐也盛行起來。這真是環(huán)保的慶功形式?。?/p>
治病種杏的董奉:杏林佳話千古傳
東漢名醫(yī)董奉,醫(y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診金。他只要求病人治好輕病就種1株杏樹,治好重病就種5株杏樹。天長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萬余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后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換成糧食,賑(zhèn)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