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鈞
體態(tài)婀娜,舞姿輕盈,令觀者賞心悅目,也令習舞者氣質更佳,于是,跳舞成為很多家長為孩子報興趣班的首選項目。不過,近年來跳舞姿勢不當引發(fā)運動損傷的案例,不時見諸報端。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在做下腰等高難度動作后,致下肢癱瘓的悲劇。
兒童青少年參加適當?shù)倪\動對身體是有利的,而且舞蹈對孩子的協(xié)調性、平衡性、空間定位感是有幫助的,但年齡越小學習舞蹈越存在隱患。兒童青少年因為骨骼還未發(fā)育成熟,骨質未堅,韌帶相對松弛無力,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所以很多動作不能過早、過度練習??傮w而言,在跳舞過程中要提高警惕,掌握練習節(jié)奏,不可急于求成。
跳舞前充分熱身,訓練時循序漸進:跳舞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否則肌肉不夠興奮,突然進行鍛煉,很容易造成肌肉或者關節(jié)損傷。充分熱身活動可以提高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shù)量,減少肌肉的粘滯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彈性和靈活性,同時可以增強韌帶的彈性,使關節(jié)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損傷。另外,人的運動量有一定的極限,有的人急于求成,跳舞強度和運動量過大,最終不可避免出現(xiàn)損傷,因此,一定要控制練習強度。比如兒童青少年在進行腰腿部鍛煉時注意循序漸進,開始不能受太大的力,要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圍內練習,逐漸增加動作幅度。這是因為兒童青少年身體很多部位的骨骺未閉合,過度刺激或損失可能導致骨骺早閉,影響骨骼的生長發(fā)育。
注意間隔放松,做好整理運動:跳舞過程中,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松非常重要。間隔放松的形式有多種,如:著重于上肢訓練后,可做些走動放松;著重于下肢訓練后,可以仰臥,將兩腿舉起抖動或做倒立,這樣可以促進血液的回流,也能使肢體疲勞的神經(jīng)細胞加深抑制,有助于消除疲勞,防止運動損傷。整理活動也是一項積極的休息方式,可以使精神、肌肉、內臟一致地恢復平靜??刹捎猛?、揉、捏、按、壓、拍擊、抖動等手法按摩肌肉,使肌肉中毛細血管擴張和開放,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肌肉運動中廢物——乳酸的排除,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的作用。跳舞后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軟組織會出現(xiàn)疲勞及收縮反射,長時間的收縮反射會造成肌肉、關節(jié)、韌帶的攣縮。而運動后的整理活動——靜力牽張(拉伸)練習,可以消除訓練后肌肉疲勞和收縮反射,增強肌肉柔韌性,預防運動損傷。
舞蹈運動損傷主要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軟骨的損傷。多為挫傷、軟組織拉傷、關節(jié)扭傷、骨折、脫臼等。有調查顯示:跳舞的人用于支撐、平衡、穩(wěn)定的部位發(fā)生損傷的幾率比較高,尤其以腰背部肌肉、足踝部關節(jié)韌帶、膝關節(jié)等處最明顯。這與跳舞時旋轉、跳躍、復雜多變的舞姿造型多集中體現(xiàn)在腰胯、下肢有關。舞蹈運動損傷治療如果不及時、徹底的話,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者瘢痕化,影響舞蹈動作的完成。簡單的按摩和治療可使肌肉放松,粘連松解,促進血腫、水腫吸收,調節(jié)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增強損傷部位的血液供應和修復能力。因此,舞者掌握一些損傷的治療方法是必要的。
挫傷:可以局部用清水沖洗,外敷紅藥水,傷后第一天予以冰水混合物冷敷,18~24小時后可改熱敷或活血化瘀酊劑外用,約1周后可吸收消失。
軟組織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導致的損傷。主要是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一旦出現(xiàn)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維持傷肢在伸展位,并在痛處敷上冰塊和冷毛巾,維持30分鐘,必要時需要用厚毛巾或布軟固定,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和熱敷。
扭傷:由于關節(jié)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損傷了附在關節(jié)外面的韌帶和肌腱。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或疼痛,可用陳醋半斤加熱后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骨折:開放性骨折不可徒手回按,以免進一步損傷周圍的軟組織、血管、神經(jīng),也會將臟物帶入骨折部,易并發(fā)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加壓包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yī)院處理。
脫臼:即關節(jié)脫位。一旦脫臼,應保持冷靜,降低動作幅度,不可揉搓脫臼部位。盡早就醫(yī),做相應檢查和治療,以免形成復發(fā)性脫位。
跳舞導致的截癱是小概率事件,只要科學訓練,量力而行,不必過分擔心。但要提醒家長,送孩子學習跳舞要到正規(guī)的機構,讓專業(yè)的老師進行指導。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