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丹
【摘 要】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語言,對于語言的學習來說,閱讀和寫作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最佳方式。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讀和寫兩個重要的模塊孤立起來,導致出現(xiàn)學生讀不明白,寫不出來的情況。雖然讀和寫是相互獨立的兩種學習模式,但兩者又相輔相成,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綜合的發(fā)展,將英語學科變?yōu)橛⒄Z語言,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運用。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語的教學,探究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致力于找到適用于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研究
著名教育學家培根曾經(jīng)說過“讀書使人有容,寫作促人精確。”讀和寫本身就是進行一門語言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了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要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樣才能最大化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使學生能夠深度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讀與寫結合起來,以讀代寫,以寫帶讀,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開展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制約因素
(一)學生自身思想局限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考成為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認識到了中考的重要性。因此一步入初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是為了中考而奮斗。這種應試的思想,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誤差。很多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應試成績,便開始拿著一本牛津字典,對其中的單詞開始死記硬背。老師上課過程中,說的每一句話學生都想要記下來。但在一定的時間內,每個人的記憶是不同的,確實有的學生可以通過死記硬背暫時提高英語學科的分數(shù),但長此以往,英語就喪失了語言的功能,淪為學生考試的工具,也違背了教育部在初中階段添加英語學科的本意。正是學生這種應試的局限思想,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把握住良好的學習方法,認清語言學習的本質,將讀與寫進行結合,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了為中考服務的工具。并且隨著學生的不斷死記硬背,學生自身也會感受到英語課程的無趣,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產(chǎn)生畏難情緒,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將英語課本教材作為依據(j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剖析英語課本當中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講解。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自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理解。所以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并不深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寫作的教學。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平時多讀,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就能夠完成寫作。但英語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二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缺乏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在寫作的過程中英語的表述與中文的表述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即使學生有著大量的閱讀經(jīng)驗,在寫作過程中依然還是傳統(tǒng)的中式思維,導致學生的文章表述整體出現(xiàn)問題。更何況,在教師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閱讀就局限在課堂的幾十分鐘內,又何談廣泛的積累呢?
二、給予讀寫結合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一)依托課內資源,結合課外輔助,服務學生讀寫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注重課內的資源,忽略了課外資源的重要性。對于學生而言,閱讀屬于一個輸入的環(huán)節(jié),寫作屬于輸出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將輸入和輸出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形成一種體系,就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讀寫的秘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當中的某一文體或者某一主題為基礎,適當借助課外的資源為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使學生通過多篇的閱讀理解,某一文體的表達形式,或不同作者對某一主題的不同表達,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并且引導學生嘗試仿寫。
例如在學習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5 Unit2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有一篇文章為《Online shopping》講述了一種新的購物方式——網(wǎng)購。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網(wǎng)購為人們帶來的便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內的這篇文章的主題,為學生進行課外資源的拓展,利用一些趣味性的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例如文章《Love hate online shopping》就講述了網(wǎng)購為人們帶來的新的困擾。通過課內外資源的結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夠辯證的看待網(wǎng)購這一現(xiàn)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批判閱讀能力。在學生對于“網(wǎng)購”這一主題能夠辯證的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內容,試著用英語寫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將自己閱讀時的所想,真實的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開展情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投入,提供讀寫動力
想要真實的實現(xiàn)讀寫合作教學,就要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產(chǎn)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還是評價方式,都要呈現(xiàn)出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讀和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借鑒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讀寫的動力,使學生沉浸在讀寫結合的世界中。情境創(chuàng)設法就有助于學生的學些學習。首先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是根據(jù)學生多閱讀的內容。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flash動畫、聲音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其次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視覺、聽覺沖擊,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無形之中,構建出寫作框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分析,以及寫作內容的想象,借助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實例,為學生進行生活化形象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能夠讓學生沉浸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產(chǎn)生開口說,動筆寫的沖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材料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進行請寄給你的創(chuàng)設,潛移默化的激發(fā)學生的讀寫動力。
例如,在進行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4 Seeing the doctor Unit 2 Wehave played football for a year now.》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閱讀材料《Healthy living》進行分析,了解材料的主題是——健康生活,了解材料當中描述的場景是:作者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制作一組flash動畫,然后配上相應的音樂。在剛一上課,就進行動畫與音樂的播放,先讓學生根據(jù)動畫,產(chǎn)生聯(lián)想。然后為學生揭示閱讀的主題“Healthy living”在學生對主題有數(shù)熟知后,教師再一步步根據(jù)課本當中的內容,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沉浸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復盤,結合教師所播放的畫面,引導學生回憶起課本當中原文的內容。然后根據(jù)原文聯(lián)系自身,進行口頭的表述,描述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或者是自己對于健康生活的想法。在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但教師要注意,不要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要等學生梳理完思路后,引導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然后進行改正。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可以借助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以及對于閱讀材料中的內容,完成對自己寫作內容的構思,從而使學生的寫作作品更加具有條理性和邏輯性。
(三)實施因材施教,借助媒體技術,鞏固讀寫基礎
初中每個階段的學生,其英語水品與英語知識的積累是參差不齊的,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的不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他們有著較強的自制力,能夠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與監(jiān)督。從而能夠自行進行文章的閱讀與寫作。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英語成績平平無奇,雖然學習十分認真,但總是看不到效果。還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英語這門外語,出現(xiàn)了“自暴自棄”的現(xiàn)象。閱讀不知道讀什么,一篇200字的文章,只認識50個左右的詞匯,根本不知道文章到底說了什么。在寫作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利用各種句式,進行華麗的表達,甚至有的學生連最基本的主謂賓都不知道。面對班級中形形色色的學生,教師需要對學生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將讀與寫結合。
其實不論哪一種學生,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條件下,教師都能夠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新媒體,幫助學生鞏固讀寫基礎。針對學習能力好,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燈塔閱讀”加入到班級閱讀群。教師可以作為監(jiān)督者,輔導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教師可以在群組當中為學生轉發(fā)一些閱讀內容的鏈接。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師分享的鏈接直接進行英語文章的免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點擊空白部分就能夠隨時添加閱讀筆記。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還可以整理自己的閱讀筆記,從而形成一篇完整的寫作,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針對一些基礎差以及沒有掌握英語讀寫學習方法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下載APP“Learn with Homer”。在該軟件當中,可以選擇出學生所學的課本教材,然后選擇閱讀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標紅的字體,這些詞匯都是單元重點詞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或者不懂的句型,就可以直接點擊該句,系統(tǒng)就會為學生推送有關該句型的詳細講解。在學生對一篇文章閱讀完畢后,系統(tǒng)還會根據(jù)學生所閱讀的內容,將文章的答題框架梳理處理,引導學生以填空的形式,來完成寫作。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內容以及系統(tǒng)的提示,來進行寫作的嘗試,從而鞏固學生的讀寫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想要落到實處,就需要從教與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必須明確讀和寫兩者之間的關系,架起讀與寫之間的橋梁,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讀中有寫,寫中有讀,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丁金玉.讀寫結合,讓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有效[J].黑河教育,2020(05):16-17
[2]鄭湘瑜.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促進有效寫作教學的探討[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一)[C].2020:15-18
[3]阮祁.基于詞塊理論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探究——以Unit 4 What should I do讀寫課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22):80-86
[4]顧連強.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農(nóng)村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研究[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四)[C].20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