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一尊泥人,給了錢,拿著轉(zhuǎn)身就走。我的腳步很輕快,很快就拐入一道小巷里。此時,身后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先生,請停一下?!?/p>
我回頭,身后是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人,渾身上下透著一種儒雅的氣韻。老人快步來到我面前問:“先生剛才買了一尊‘泥人曾的泥塑?”
我心虛地問道:“咋的,有問題嗎?”
老人伸出手從我手里接過紙盒,慢慢打開。紙盒里,是一尊關(guān)公的泥塑。人,栩栩如生。馬,更是幾欲騰空而去。
我認為,這簡直就是極品了。誰知老人拿了泥塑,毫不憐惜,突然一舉手,噗的一聲扔在地上,泥塑頓時碎了一地。
我一驚,氣紅了臉道:“你這是干什么?”
老人笑笑,慢條斯理地解釋,這泥塑質(zhì)量不行,有問題。這泥土里的棉團沒有攪拌均勻,以后下雨天回潮,會鼓脹起來,這樣泥塑會鼓包,或者破裂。
我有些迷糊了,問道:“你咋知道這些???”
“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臉陽光。
“那……年輕人?”我問。
老人嗨了一聲,告訴我,那是他的兒子,趁著他出去的當兒,就將自己捏的幾個次品泥人悄悄放在貨架上賣,老人回來知道了,狠狠將兒子批了一頓。聽說有人買了一尊《千里走單騎》,剛剛離開,老人就急忙趕來了。
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囁嚅著,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好。
老人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放心,我賠?!闭f著,老人放下自己手里的兩個紙盒,打開來,一尊是《千里走單騎》,另一尊是《林沖雪夜上梁山》。
我結(jié)結(jié)巴巴道:“我……只買一個?!崩先烁嬖V我,按照店里的規(guī)定,如有次品,甘愿受罰,另一個泥塑,是作為“泥人軒”自我懲罰賠償?shù)摹?/p>
我紅著臉接過紙盒,沒有說話,從錢夾里找了兩尊泥塑的錢,塞在老人手里,深深地鞠了一躬,轉(zhuǎn)身走了。
老人愣愣,掏出錢在身后喊道:“這兩尊泥塑是賠償?shù)?,不要錢。”
可是,我已經(jīng)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處,鉆進了人群。因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給的是假鈔。
(本文入選2020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試題,文章有刪減)
余顯斌:《意林》《讀者》《格言》等雜志簽約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九本,在各大報刊發(fā)表文章三千余篇,《知音》《青瓷樣品》《賠償》等多篇文章入選中高考試題。
意林:請問是什么激發(fā)您創(chuàng)作了這篇文章?
余顯斌:一次,我去一個攤位,淘了兩件瓷瓶,給了錢,高興地走了。走出幾步之后,攤主趕來找我錢,原來,買一件瓷瓶是原價,兩件就應(yīng)當優(yōu)惠一點兒。他說當時給別人拿東西,沒注意手里的錢。這事對我影響很大,因此,就產(chǎn)生了寫這篇文章的沖動。
意林:這篇文章老人的活動是明線,“我”的活動為暗線。您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余顯斌:這樣寫的好處,首先,進行對比,將“我”在假鈔用出后的得意,和老人因為贗品送出后的焦慮進行對比,對“我”進行批評,更主要的是,對老人童叟無欺、誠信待人進行贊美;其次,兩條線索進行,能增加文章的容量,使得一千多字的小說內(nèi)容更豐富;最后,兩條線索敘述,或明或暗,可以收到一種跌宕起伏、峰回路轉(zhuǎn)的效果。
意林:請問要寫好一篇小說,都有哪些技巧?
余顯斌:首先,應(yīng)當有個很好的情節(jié),能吸引人;其次,必須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主旨,讓讀者讀完后,心中得到凈化;最后,語言應(yīng)當優(yōu)美,讓人讀后不知不覺沉浸在一種美的熏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