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強
摘 要: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情況復雜多變,各地區(qū)廣泛分布的軟土給公路正常施工造成一定阻礙,在實際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處理軟基,能夠使路基強度得到保障。作為常見的軟基處理技術,強夯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公路工程建設中,且加固效果良好,能夠滿足路基承載力要求。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強夯加固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強夯法在公路軟基處理中的施工工藝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強夯法;軟土路基;加固原理
1 強夯加固原理
所謂的強夯法,主要是通過重錘的自由下落對土層進行夯擊,使地基能夠迅速固結,從而使軟弱地基的承載力大幅提高。一般情況下,施工所用重錘在15t—45t左右,利用起吊設備將其提升至30m高時,松開掛鉤使其自由下落產(chǎn)生沖擊波,地基土體在短時間內受沖擊能的作用使土顆粒破碎或產(chǎn)生相對運動,從而迅速排出和壓縮土體空隙中的水及氣體,減少空隙體積,形成比較密實的結構,從而起到夯實的效果。
2 強夯法處理公路軟土路基的施工工藝
2.1 施工準備
2.1.1 強夯參數(shù)的選擇
強夯技術處理公路工程軟基中,選用的錘重一般為8噸~25噸之間,將其落距要控制在8米~20米的范圍內。選擇錘重時,必須嚴格遵循相關施工要求進行,如地基加固深度等。
2.1.2 夯擊能的確定
通常在公路工程強夯施工前期都要進行試驗段試驗工作,以此獲取準確的檢測數(shù)據(jù)。按照所得數(shù)據(jù)并與設計及施工要求相結合,對最佳夯擊能進行準確確定。由于粘性土的孔隙水壓力消散極為緩慢,最佳夯擊能可以遵循孔隙水壓力的疊加值符合土的自重壓力范圍進行確定。因為砂性土具有較快的孔隙水壓力增加或減少速度,最佳夯擊能的確定必須遵循孔隙水壓力增量隨夯擊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趨于恒定的夯擊能進行確定。
2.2 施工測量放樣
正式施工前,需要由測量人員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對軟基處理范圍和施工規(guī)劃進行放樣,并將明顯標記設置在施工區(qū)域內。
2.3 場地清理平整
施工人員要按照軟基處理范圍,及時挖除沿線的樹根,清理表土的雜物,并購買石渣回填溝渠,使其滿足施工要求。隨后使用履帶式推土機對場地進行平整,利用20t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施工人員要根據(jù)試驗場地的夯沉情況對強夯后地面沉降值進行適當估算,從而對地面高程進行明確。施工前需要對地下管線以及構筑物位置進行全面勘察,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保護地下管線和構筑物。
2.4 夯機就位
夯機安裝應保證水平穩(wěn)定,及時將周邊坑洼部分填平并適當壓實,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位移現(xiàn)象。并按照方案設計要求測量夯錘定點的位置及高程,確保夯錘下落距離達到標準。夯錘安裝應處于垂直狀態(tài),其中心與夯擊位置保持一致,若存在過度傾斜現(xiàn)象則需及時調整。加強起重機械部分安全防護工作,防止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慣性作用導致臂桿后仰,對施工人員安全造成威脅。自動脫鉤裝置應處于靈活狀態(tài),以保證夯錘平穩(wěn)運行。
2.5 碎石墊層施工
在強夯施工中,需要將100mm的碎石施工墊層設置在軟土地基處。在清理平整完施工場地后填筑碎石墊層,施工人員要統(tǒng)一購買符合施工標準的碎石材料,運距以實際運輸距離為準,碎石通過推土機推開攤平,并利用壓路機進行碾壓,確保壓實度能夠滿足路基承載力要求。
2.6 軟基夯實作業(yè)
(1)清理平整施工場地,用水泵及時抽排場地內積水,整平后將碎石墊層回填作為施工平臺。(2)場地高程在測量平整后,需要放樣夯點位置,施工人員可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測放控制樁,將其間距控制在3m左右,布點按要求進行正方形布設,并用木樁標記點位,控制定位樁距的偏差在50mm左右。(3)第一遍夯點施工。強夯機就位后,需要檢查夯錘與夯點的位置,并對夯前錘頂高程進行測量,施工人員與工作面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然后緩緩吊起夯錘至預定高度,將自動脫鉤裝置開啟,夯錘根據(jù)自身重量自由加速下落,從而實現(xiàn)對地面的夯擊。在夯錘下落以后,測量人員要將吊鉤放下,并測量錘頂高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準確記錄,計算夯沉量。完成測量以后,施工人員需要在吊鉤上重新掛入夯錘吊環(huán),重復進行地面夯擊。 (4)夯坑填料平整。在完成第一篇的全部夯點夯擊后,需要將夯坑用碎石填平,并對場地高程進行測量。(5)第二遍夯點施工。第一遍夯點施工完成后,在主夯點中間穿插布置第二遍夯點,兩遍夯擊之間控制一定的時間間隔,第二遍夯擊步驟與第一遍相同,完成第二遍夯擊后進行填料整平,并測量路基標高。(6)滿夯施工。在兩遍夯點施工完成后,需要通過1000kN·m的夯擊能滿夯,滿夯采取1/4夯點搭接進行連續(xù)夯擊,并夯實場表碎石墊層,最后對場地高程進行測量。
2.7 壓實及整平
在完成軟基強夯作業(yè)后,需要通過推土機對路基進行平整,利用壓路機對路面進行壓實,將整平面高程偏差控制在±100mm左右。
2.8 強夯質量驗收
在完成軟基處理施工后,需要指定檢查人員對各項施工數(shù)據(jù)和記錄進行認真檢查,對路面強度進行檢測,通過補夯、重鋪等方式處理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路基路面。強夯處理后,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對竣工地基進行承載力試驗,碎石土地基的檢查時間控制在大于14d左右,粘性土地基的檢查時間控制在28d左右。通過重型動力觸探檢驗地基的承載力,按照1處/2500㎡的頻率進行檢測,深度控制在80cm—120cm范圍內,且對不少于30%的夯點進行檢測。在檢測完地基強夯質量后,一旦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達不到原定設計要求時,需要采取補夯等其他措施。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斷加深,對于公路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強夯法具有操作簡單、效率高等優(yōu)點,在路基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能夠有效提高其承載能力及穩(wěn)定性。為了保證強夯加固處理效果,應根據(jù)實際地質情況計算各項施工參數(shù),確保滿足公路工程要求。并嚴格規(guī)范操作行為,減少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加強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定期復核各項施工參數(shù),一旦出現(xiàn)誤差過大的現(xiàn)象,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避免影響夯擊加固效果,確保路基承載能力以及穩(wěn)定性,提高公路工程建設質量,以滿足車輛通行需求。
參考文獻:
[1]劉耀輝.強夯法處理公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6(24):92,93.
[2]齊紅濤,權永發(fā).強夯法處理公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09):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