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英濤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日常閱讀教學的真實情況,從“找到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抓住學生心理,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加強學生合作,推動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三個方向出發(fā),對如何展開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究,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和熱情,為全面推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成長建立強有力的條件保障。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興趣;心理;合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方面越來越注重方法上的指導,這其中就包括了思辨性閱讀模式,進而在傳統(tǒng)只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閱讀模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閱讀的意義,幫助學生形成實際的心得體會,旨在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的18個任務群之一,其重在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樂于分析、敢于質疑,從多元的角度去解讀文章,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此同時,這也要求教師要能夠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中科學合理地提取展開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素材,加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體驗,促使學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真正地讀懂文章,讀出自己的思想,形成特有的閱讀認知。
一、找到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
高中語文教師在展開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學生們的興趣點,讓學生樂于主動去進行思辨性閱讀,這樣一來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基于學生興趣的思辨性閱讀也可以稱之為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閱讀需求,在教師的幫助下制定專屬的閱讀目標,從而便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展開思辨性閱讀,最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例如,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很輕松地把握學生們的興趣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談一談自己的夢想。每一位學生在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有的是宇航員,有的是科學家,還有更多的是在耳濡目染的情景下想要做一名偉大無私的教師,這時學生就可以結合“夢想”這個興趣性十足的話題去對文章中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進行思辨性的閱讀賞析。學生要去努力嘗試體悟馬丁·路德·金為了夢想崇高的獻身精神,去深入理解、思考自由民主、平等這個人類一直不斷追求的永恒主題,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二、抓住學生心理,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
思辨性閱讀的開展需要教師能夠緊抓學生的心理變化,大大有利于學生在思維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形成對文章獨到的理解,更有益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賞析一篇文章的內涵,充分汲取其中的精神養(yǎng)分。心理變化又可以理解為情感上的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去全方位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盡可能達到感同身受的學習效果,而這對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是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的。
例如,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勸學》這篇文言文的過程中,就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真正全身心投入到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去。該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學生要能夠通過反復的誦讀來感受學者先哲的濟世忠告,形成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在深入體會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能夠結合現(xiàn)時代的學習背景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這樣一來既領會了文學作品的魅力,也提高了思辨性的閱讀,切實提高了自身語文學習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加強學生合作,推動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
合作學習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學習手段,高中生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就文章的思辨結果展開交流與探討,發(fā)表各自的見解,進而互相取長補短,促使在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迸發(fā)出更加新穎的思辨想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在學生們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輔助角色,對學生們的思辨狀況進行及時的點撥,幫助學生尋找思辨文章中的核心問題,從而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把握思辨內容,提高思辨性閱讀效益。
例如,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模式的思辨性閱讀,從而加深對“拿來主義”內涵的理解。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就會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先是批判了“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對此問題學生就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思辨性的討論,作者為什么要棄“拿來主義”這個主要論點不顧,而去對“送去主義”進行一定篇幅的描寫,由此學生也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進而深入體會作者的論證藝術,不斷吸收對自己日后的閱讀和寫作有益的文化精髓。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符合當前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其科學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和思考,讓學生對知識有著自我理解并且敢于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思維。在新時代高考的背景下,教師在展開思辨性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貼近于實際,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斷加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思辨的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長期穩(wěn)定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愛娟.遵循思辨性閱讀的圓形法則:事實、情理和邏輯——以《陳情表》為例[J].語文知識,2017,000(021):3-5.
[2]劉園園.基于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000(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