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霞 馬維秀 肖迪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科,青海 西寧 81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人體肺功能逐步惡化,造成一系列精神和生理問題的常見慢性內(nèi)科疾病〔1〕。盡管現(xiàn)代醫(yī)學在近些年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COPD仍然是一種無法治愈的不可逆疾病。統(tǒng)計顯示,因COPD死亡的患者超90%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2〕。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COPD成為導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3〕,且世衛(wèi)組織預測到2020年COPD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4〕。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患有COPD的人數(shù)在逐年增加〔5〕,對患者家庭及整個社會、經(jīng)濟都造成了一定負擔,因此優(yōu)化目前對COPD的治療手段,評估治療效果對降低我國老年人口COPD發(fā)病率、提高老年COPD患者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本研究擬探討多索茶堿聯(lián)合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治療老年COPD的臨床效果。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治療并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COPD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女24例,男31例,年齡60~85歲,平均(73.04±6.97)歲。觀察組女21例,男34例,年齡61~84歲,平均(71.17±7.73)歲。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本研究的患者及法定監(jiān)護人知曉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標準〔6〕:①符合《內(nèi)科學(第八版)》關于COPD的診斷;②對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③無嚴重心、肺、肝及腎功能障礙;④無肺炎、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哮喘及間質(zhì)性肺病等其他肺部疾??;⑤無精神性疾病,能積極配合治療;⑥無嚴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惡性疾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臥床休息,并給予抗生素、止咳、平喘、解痙攣、吸氧、電解質(zhì)補充等基礎治療。若患者咳痰加重,根據(jù)嚴重程度采用電動吸痰或纖維支氣管吸痰處理,以保證患者呼吸循環(huán)的穩(wěn)定。對照組進行無創(chuàng)BiPAP(V60,飛利浦偉康呼吸機),每日持續(xù)4~6 h。觀察組在無創(chuàng)BiPAP的基礎上加用多索茶堿(湖北午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60770,0.1 g/支),靜脈滴注250 ml,1次/d。兩組治療均持續(xù)10 d。入院及治療10 d后空腹采靜脈血6 ml離心后置于-80℃保存用于后續(xù)研究。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淀粉樣蛋白(SAA)表達水平,試劑盒購于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濁度測定法檢測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表達水平,試劑盒購于深圳市生科源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血液檢測患者動脈血氣指標。采用ST-75型肺功能檢測儀(日本美能)檢測患者肺功能指標。
1.3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6、hs-CRP、TNF-α及SAA水平變化及動脈血氣指標變化,包括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此外檢測患者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及FEV1/FVC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7〕。治療10 d后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療效評價:患者意識清醒,略有咳嗽、氣喘等癥狀為顯效;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氣喘等癥狀為有效;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治療前后無明顯改變,或出現(xiàn)病情進展為無效。
1.4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IL-6、hs-CRP及TNF-α、SAA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hs-CRP、SAA及TNF-α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1),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IL-6、hs-CRP、SAA及TNF-α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pH、PaO2、PaC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H值及PaO2增加,PaCO2降低,且觀察組pH值和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FVC、FEV1及FEV1/FV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2.4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效果比較〔n(%),n=55〕
COPD是臨床中常見的內(nèi)科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xiàn)缺氧性肺功能損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且會影響患者預后〔8,9〕。目前COPD已成為全球范圍內(nèi)導致患者死亡的四大疾病之一〔10〕。研究指出,老年COPD患者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并改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表達,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并改善患者預后〔11〕。
IL-6是一種可溶性介質(zhì),對炎癥、免疫反應和造血等具有多種作用。在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時IL-6會迅速產(chǎn)生,并促進宿主防御〔12〕。研究指出,與其他細胞因子類似,IL-6在多種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上升,認為是肺部持續(xù)炎癥的副產(chǎn)物〔13〕,同時也有研究指出IL-6在COPD的發(fā)病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14〕。
hs-CRP多由肝細胞產(chǎn)生,是與IL-6類似的一種COPD核心炎癥分子〔15〕。研究指出,hs-CRP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增加,并且與COPD患者的病程分期有關〔16〕。
TNF-α是一種激素樣肽,可通過血液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局部或遠端發(fā)揮作用〔17〕。研究指出,TNF-α是促炎癥因子,能夠誘發(fā)多種肺部疾病及炎癥反應,其通過誘導炎癥細胞積聚,刺激炎癥介質(zhì)的產(chǎn)生,引起氣道高反應性及組織損傷〔18〕,且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升高〔19〕。
SAA為近些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急性相蛋白,可與血漿高密度脂蛋白結(jié)合發(fā)揮作用〔20〕。研究指出,SAA的反應極其靈敏,在炎癥發(fā)生的8 h后升高,且超過參考上限值的發(fā)生時間也要早于hs-CRP,對炎癥反應的判斷極其重要〔21〕。
BiPAP是1988年于德國提出的一種機械通氣概念,BiPAP呼吸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氣道壓力在高壓及低壓兩個水平之間循環(huán)變化,通過兩個壓力水平之間轉(zhuǎn)化改變呼吸容量,使患者能夠自主呼吸〔22〕。
多索茶堿是一種能有效松弛平滑肌的藥物,研究指出多索茶堿不僅能促進支氣管擴張,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肺病患者的肺活量,而且藥物作用時間較長〔23〕。多索茶堿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老年COPD的常用藥物,該藥物不僅能有效減輕患者的氣道高反應性和呼吸困難程度,同時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2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多索茶堿聯(lián)合BiPAP輔助治療對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控制更有效,對老年COPD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更明顯。相較于單純BiPAP治療,加用多索茶堿更能促進老年COPD患者康復,并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