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紅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科疾病,具有病程長、恢復慢、并發(fā)癥多等特點,主要發(fā)病機制與胰島素作用異常相關。高尿酸血癥也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發(fā)病機制與嘌呤代謝異常相關[1]。隨著近年來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數(shù)量也在不斷上升,因此針對這類患者的臨床用藥方法也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2]。為此,本文特選取114例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患者,探討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用人參茯苓散加減治療對于疾病治療有效率,以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的改善情況,旨在總結相關治療對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醫(yī)院在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jù)不同的干預方法分為參考組和探究組,各57例。參考組中,男30例,女27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37.73±11.06)歲。探究組中男31例,女26例;年齡33~70歲,平均年齡(38.16±10.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依照診療規(guī)范行相關檢查并確診,血尿酸指標男性>420 μmol/L,女性>396 μmol/L;知曉治療目的和具體內(nèi)容[3]。排除標準:患有1型糖尿病;患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嚴重并發(fā)癥;已經(jīng)或曾經(jīng)實施其他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治療方法;患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為患者提供條件合適的病房,消除噪音和感染危險因素,調(diào)整適宜的溫度;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嚴密監(jiān)測并及時對癥治療。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盡量讓對方理解治療措施。針對糖尿病嚴重程度血脂和的口服降糖藥或應用胰島素,適當運動,避免服用高嘌呤食物[4]。其中參考組患者采用奧邁必利(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338)口服,1次/d,250 mg/次。探究組患者采取人參茯苓散加減治療。方劑如下:天花粉15 g,赤茯苓15 g,葛根15 g,寒水石15 g,滑石15 g,白術10 g,澤瀉10 g,黃芩10 g,山梔10 g,大黃10 g,薄荷8 g,桔梗8 g,人參6 g,甘草6 g,砂仁4 g。加減:氣虛明顯的患者將人參和白術劑量加倍;肢端麻木的患者加用地龍、牛膝;關節(jié)疼痛的患者加用豨薟草、海風藤。1劑/d,以水煎熟后分早晚兩次口服。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血尿酸完全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血尿酸數(shù)值降低>20%;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血尿酸數(shù)值降低<2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血糖、血脂和BUA。其中血糖數(shù)值檢測主要包括FPG、2 h PG以及HbA1c,血脂數(shù)值主要包括TC和TG。對比兩組患者抑郁情況,選擇漢密爾頓量表衡量患者負面情緒,包括HAMA與HAMD。評價分數(shù)共計56分,分數(shù)與焦慮或抑郁程度成正比,判定標準:<7分代表無負面情緒;7~21分代表有一定的負面情緒;>21分代表患者合并明顯的焦慮或抑郁情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探究組總有效率為94.74%明顯高于參考組的77.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探究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TC、TG、BUA均明顯優(yōu)于參考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抑郁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抑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探究組的HAMA及HAMD評分均優(yōu)于參考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對比 ()
注:與參考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抑郁情況對比 (,分)
表3 兩組患者抑郁情況對比 (,分)
注:與參考組對比,aP<0.05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是一類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的人參茯苓散加減治療是近幾年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5]。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fā)病基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易導致腎臟損害;高尿酸血癥還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且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和血脂水平偏高可能造成同型半胱氨酸指標異常,導致室間隔厚度增加,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已知的治療手段中,尿酸的抑制生成和促排泄藥,均伴有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6]。
在中醫(yī)學理論中,該病屬于“消渴”、“痰濁”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以氣陰兩虛為本,痰濕為標,先天腎氣不足,后天脾胃運化失常,肝失疏泄均為本病起病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多肥胖,飲食不節(jié),脾運失健,致痰濕內(nèi)阻。而腎司二便,功能不全往往排泄不暢。故本病治療應以扶正祛邪、補腎健脾為主。人參茯苓散加減方中的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寧心安神;人參、白術補氣健脾;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退虛熱;葛根、桔梗、黃芩、山梔、大黃清熱利濕;澤瀉、滑石滲濕利水,泄熱。中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人參能夠清除自由基,抑制其對于胰島β細胞的破壞,從而達到降低小鼠模型血糖的作用。此外,人參還可以降低四氧嘧啶的合成,從而降低血糖升高,提高機體胰島素的敏感性。白術兼具降糖活性,能夠加強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腺,避免其萎縮,因此白術可能存在改善β細胞的作用。此外臨床研究還證明白術有促胃腸運動的功能,幫助胃排空。低劑量的白術水煎液對正常小鼠無利尿作用,而中、高劑量時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茯苓的活性成分是茯苓素,為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可以幫助利尿,減少血液蛋白尿,改善腎功能。茯苓多糖同時改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功能,保護免疫器官,抗胸腺萎縮和抗脾臟增大。澤瀉提液的3種化學成分有抑制尿酸晶體生長的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能夠顯著降低腎小管的尿酸鹽沉積,進而改善高尿酸血癥。澤瀉醇除去降糖功能,還可以降低谷丙轉氨酶、甘油三酯和肌酐。澤瀉水煎液可降低動物血糖,減少胰島損傷。各個組方合用,互相補充,達到治病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人參茯苓散加減治療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各血清指標及抑郁情況均優(yōu)于參考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患者中人參茯苓散加減治療的應用效果顯著,且研究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無明顯的副反應或并發(fā)癥,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改善相關評價指標,具有繼續(xù)在臨床深入開展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