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腦出血是指患者的腦實質內血管受到非外傷性因素影響而發(fā)生破裂出血,其屬于腦卒中的一種,在所有腦卒中病癥中占比>1/5,急性期腦出血的病死率較高[1]。據(jù)分析,腦出血發(fā)病大都與高脂血癥相關,高脂血癥指的是患者的血脂水平過高,主要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胰腺炎等[2],腦出血合并高脂血癥復發(fā)率較高,若是不能有效對患者病情進行控制,還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所以本實驗就他汀類藥物對患者病癥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腦出血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75例。實驗組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30~82歲,平均年齡(53.63±9.63)歲;合并其他基礎疾?。焊哐獕?9例,糖尿病28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 32~80歲,平均年齡(53.78±9.52)歲;合并其他基礎疾?。焊哐獕?0例,糖尿病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內科治療,并積極對血糖及血液進行控制。合理應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物質對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告知患者以低鹽、低脂食物為主,禁煙禁酒,規(guī)律生活,增加運動量。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鈣(商品名: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規(guī)格:10 mg/片)。起始藥物應用量控制在10 mg,1次/d,每次間隔4周或更長時間增加一次藥物量,最大藥物應用劑量≤80 mg/d,用藥可以不受進餐及時間限制。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嘔吐、意識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全部消失,各項血脂水平極大程度改善,未再次發(fā)生腦出血事件,未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者外周血管血栓等不良事件;有效:患者臨床嘔吐、意識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好轉,各項血脂水平有所下降,未再次發(fā)生腦出血事件,未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者外周血管血栓等不良事件;無效:患者臨床嘔吐、意識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未見變化或者加劇,各項血脂水平未見變化,患者發(fā)生腦出血事件,部分患者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者外周血管血栓等不良事件??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對比兩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 實驗組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n(%)]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高脂血癥屬于當前臨床領域多見的慢性疾病,病癥發(fā)生原因較多,高脂血癥主要包括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高脂血癥主要與遺傳因素及先天性因素相關,其大都由于患者存在單基因缺陷及多基因缺陷,導致患者機體內參與脂蛋白代謝的載脂蛋白、脂蛋白代謝酶和脂蛋白運轉受體發(fā)生異常,患者長期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會引發(fā)高脂血癥。繼發(fā)性高脂血癥大都由于患者機體代謝紊亂,或者受到不良生活習慣、體力勞動、精神因素等影響。血脂水平的改變是導致高脂血癥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患有高脂血癥的患者,自身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總膽固醇水平也會隨之增加,而血脂水平的升高會影響患者的血管,增加腦出血的發(fā)生率[3]。腦出血患者年齡大都較高,且春季和冬季發(fā)病率較高,在腦出血前,患者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預兆,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的頭部疼痛、嘔吐癥狀,在發(fā)病后的數(shù)小時內病癥會達到高峰期[4]。在發(fā)生腦出血后,患者大都會出現(xiàn)運動障礙、肢體偏癱、失語及言語含糊等情況,>50%的患者經常會出現(xiàn)嘔吐現(xiàn)象,嘔吐大都是由于患者腦出血發(fā)生時,顱內壓力會不斷升高,導致患者的腦膜受到血液刺激,從而引發(fā)眩暈及嘔吐。腦出血后意識障礙屬于常見癥狀,患者大都會出現(xiàn)昏迷或者嗜睡情況,昏迷及嗜睡的程度與患者病癥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會出現(xiàn)兩眼凝視麻痹的癥狀。腦出血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及時采取藥物治療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是十分重要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內科治療時,大都是采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以糾正患者的臨床體征,但是治療效果有限,且極易出現(xiàn)心肌梗死及血栓事件[5]。采用他汀類藥物對患者病癥進行治療,藥物在應用后,能夠生成限速酶,對抑制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具有積極作用,他汀類藥物在進入患者機體后,能夠通過羥甲基戊二酰輔酶 A還原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和選擇性,在患者肝臟中發(fā)揮對應作用,使血漿總膽固醇水平及脂蛋白水平得到有效控制[6]。采用他汀類藥物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的過程中,能夠增加患者干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shù)量,直接提升膽臟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攝取量,對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產生一定的抑制[7]。由于他汀類藥物能夠穩(wěn)定患者的頸動脈斑塊,所以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快速有效地恢復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血栓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癥反應[8,9]。當前臨床領域對高脂血癥進行干預的他汀類藥物主要包括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等多種藥物[10]。采用阿托伐他汀鈣對患者進行干預,能夠有效對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調整,降低腦卒中再次復發(fā)的幾率,且該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極高,使用藥物后,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腦出血病癥的復發(fā)率,有效控制可能發(fā)生的各項危險因素,優(yōu)化臨床治療指標。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應用他汀類藥物對腦出血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進行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意識模糊、頭暈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調節(jié)患者的的血脂水平,降低膽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盡快恢復患者的機體健康。
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治療腦出血合并高脂血癥的整體治療效果極佳,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