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鳳
【摘要】當前,初中英語寫作有效教學策略理論研究不深入,尤其是一般學校的初中生英語寫作水平,普遍相對低下,且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相對薄弱,而有效的英語單元話題作文教學策略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良好的影響。新課程條件下,通過研究初中英語單元話題作文的有效教學策略,對初中英語單元話寫作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使之更具備邏輯性、可操作性及系統(tǒng)性,使初中英語作文教學跳出傳統(tǒng)性的教學習慣,進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tǒng)性學習方式,最終使得學生建立自我的系統(tǒng)化思維方式,達到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實現(xiàn)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有效教學策略理論;單元話題作文;系統(tǒng)化思維方式
英語寫作,是衡量一個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標尺,它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學生對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它更需要學生對信息的收集——歸類——整理,最終化為自我知識的能力。新課程提出的課堂改革目標和教學理念的真正落實,需要從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入手。而有效教學的衡量標準,也由早期的死記硬背“灌輸型”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向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學策略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系統(tǒng)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體系方面轉變。此外,英語寫作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策略理論的有效性,對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全國各地也對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策略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創(chuàng)新。但總的來說,研究結果大多同質化,研究結果也缺乏系統(tǒng)性。因此,新課程的要求下,結合實際探索總結出可操作性、系統(tǒng)性的有效教學策略理論,就顯得極為必要和緊迫。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探索對象主要是以2015屆初二及初三學生的英語綜合寫作能力的提升及統(tǒng)考、中考的成績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全級300多個學生,特別是其中兩個特色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進行訓練提升,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并設計多維度的分析方案,以解決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分析維度
第一,確定單元話題的寫作內容,圍繞寫作內容進行導學案的編制;第二,進行課堂實踐及各項達成度的分析;第三,針對學生每次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以找到學生在提升寫作能力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內容分析
1.面向“優(yōu)化統(tǒng)籌”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優(yōu)化統(tǒng)籌”是指教師在有效教學過程中,以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學生發(fā)展為目標;“優(yōu)化”是指教師對要傳授的教學信息,進行系統(tǒng)化再加工、再處理后傳達給學生;“統(tǒng)籌”是指對語法、詞性、結構、風格以及相同題材的內容進行整合處理,避免知識點的重復性和碎片性,使學生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更加易于吸收和消化。也就是說,一方面“優(yōu)化統(tǒng)籌”是為了更快速、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優(yōu)化統(tǒng)籌”也是為了減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壓力所帶來的恐懼,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優(yōu)化統(tǒng)籌教學策略,重點在于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并結合情景和學生特點,合理推測學生的興趣點,并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方法,在輕松、生動的學習氛圍下,順利達成教與學的雙重目標。
2.學生主體性與個性化結合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針對傳統(tǒng)的教師說教、學生聽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深入研究分析教學心理的前提下,發(fā)揮學生主體性,遵循“寫作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這一規(guī)律,重視激發(f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體驗與反思,關注學生親歷的過程。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努力使學生獲得更佳的寫作體驗,從而變“被動”為“主動”,變“教說”為“寫學”,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能力,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標。教學策略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關注學生的情感訴求,以營造寬松、活躍、生動的教學氛圍。比如,把重點詞匯的用法和題目常見問題發(fā)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充實例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還可以改變過去師問生答的傳統(tǒng),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同學互答,教師指導。或者換位實踐,讓學生站在講臺上,以個性化視點和角度講課,運用頭腦風暴法,發(fā)揮多元思維,促成教學效果最大化。
3.引導與合作教學策略研究
在參考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的基礎上,針對傳統(tǒng)教師權威式教學方式的缺點,同時也要防止矯枉過正,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互動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效益最大化。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與個性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幫其去偽存真,解難釋惑,深入發(fā)掘知識點。另外,針對學生的厭煩、消極等不良情緒,教師必須針對性地對學生狀態(tài)進行把控和優(yōu)化,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達到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成效與問題分析
1.學生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對于寫作,很多學生感到頭痛,一聽就煩。普遍表現(xiàn)為不會寫,無從下手,情緒嚴重抵觸。經過我們課題組成員這兩年的努力,學生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我們從方法上指導學生,主要是利用我們課題組成員自己編寫的校本課程,給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得學生寫作時有足夠的信息輸入量,能順利進行輸出。同時,寫前學生會進行小組合作活動,讓優(yōu)生幫助潛能生,讓每人都有話想寫。寫作不再是件困難痛苦的事,寫作也可以變得很簡單有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了自信心,燃發(fā)學習的激情。
2.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
以前學生的寫作情況基本是這樣的:課堂上老師叫寫就寫,課后看看分數(shù)就扔一邊。在課題研究的兩年間,課題組的老師們用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寫作習慣。課堂上,利用課題組成員自己編寫的校本課程——初中英語單元話題寫作導學稿,引領學生從審題,詞,句,篇,逐步走,打下寫作的堅實基礎。課后,老師們要求學生修改作文,鼓勵自改或同伴互改。老師批改后,及時給予反饋。最后,帶領學生學習范文,學習同伴的優(yōu)秀文章,通過修改這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文——修改作文——學習作文的好習慣,減少了語法錯誤,在作文的準確性方面得以提高,從而大大提升了作文的質量。學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后,會進一步希望提升自我,希望做到用地道的英語進行表達。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他們自主地去閱讀和學習新的知識。
3.設計的調查問卷廣度和深度不夠,調查結果有些地方還欠周密
從這兩年的研究來看,我們的教學模式對成績中上的同學有很大的幫助。但對于潛能生來講,寫作仍是他們的一大難題。這類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薄弱,詞匯量不足,硬套漢語的思維方式根深蒂固,語法也比較差,每次測驗,考試的寫作分數(shù)都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潛能生的自學能力較差,學習主動性不足,在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或者說由于學生的基礎不足,造成參與難度,導致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較低。
4.評價的模式過于單一
由于受師資及學生人數(shù)比例的影響,教師更多的從考試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造成英語寫作的評價水平較為單一。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的寫作成績和總體成績提高了
從圖表一得出:對比使用寫作導學案前,70分段,80分段的學生人數(shù)增加,低分段的學生人數(shù)相應減少,說明整體學生總成績有進步。
我們再來看看學生的寫作成績。
從圖表二的數(shù)據(jù)得出:對比使用寫作導學案前,學生作文得分,7分段和8分的學生人數(shù)有所增加,低分段的學生人數(shù)減少,說明使用了寫作導學稿后學生的作文得分有所提升!再結合圖表一,學生寫作成績提高后,整體的英語成績也提高了。
導學案實施期間,我們對特色班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了前測與后測數(shù)據(jù)分析。以期末區(qū)統(tǒng)測為樣本進行分析,核算出學生在書面表達題型中的平均分、及格率及優(yōu)秀率。
由圖表三可以看出,單元話題寫作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相當有效。2014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區(qū)統(tǒng)測,學生書面表達題型的平均分、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書面表達評分要素包含內容要點、準確性和流暢性,分別占4分、4分和2分(滿分10分)。在這三個要素中,進步最明顯的是內容要點,由3.5分上升到3.77分,而這得益于導學案的合理設計和使用。寫作導學案的設計分為七個部分:審題,重點詞匯和精彩句型,小組活動(說一說),寫一寫,評價,修改,老師評語。
2.學生的寫作興趣變濃,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對比問卷1,只有21%的學生是對寫作感興趣的。圖表四的數(shù)據(jù),令我們老師很欣喜:使用寫作導學案后,78%的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均得到提高。而且圖表四告訴我們:通過再課堂上使用導學案,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提升。
對比兩份調查問卷,從下面圖表五明顯看出,學生在使用寫作導學稿后在審題,謀篇布局和詞匯、語法這三方面得到了提升,寫作變得更有趣更容易。現(xiàn)在更多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希望表達可以更地道,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閱讀,擴充知識面。
3.寫作導學案的得到學生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寫作導學案的設計分為七個部分:審題,重點詞匯和精彩句型,小組活動(說一說),寫一寫,評價,修改,老師評語??茖W的設計,再加上老師的合理使用,近八成同學們對寫作導學稿的評價高,很喜歡。覺得使用了導學案后,寫作更容易了,成績提高了,希望老師們繼續(xù)使用。
三、結論與思考
(一)單元話題寫作導學案設計模式
初中英語單元話題寫作導學案設計合理,再加上老師科學地使用,使學生寫作變得更容易,成績也得以提升。老師要繼續(xù)優(yōu)化導學案,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細心研究學生在學習寫作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基于初中英語單元話題教學的內容,并結合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老師編寫了初中英語單元話題寫作導學案和課件,用于日常實際教學,效果良好。在教學中,我們以導學案為基礎,倡導主體(學生)先行,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及應用能力。
(二)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對于針對學生的評價,我們以后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英語評價體系標準。在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堅持“素質教育,育人為本”的評價理論。讓學生在全面、系統(tǒng)化的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個人學習能力,思考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體系及提高個人素養(yǎng)。在英語寫作上,我們要注意到學生間的層級差異。在英語寫作的教學案設計上,需要顧及到不同層級學生的需求。尤其是有潛能的學生,既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更應多鼓勵多支持。教學策略不等同于一成不變的教學程序,每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理論,都代表了不同教師的教學理念,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以現(xiàn)有有效的教學策略理論為基礎,才能不斷發(fā)展出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理論。
[本文系廣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學術團隊教育類項目“初中導學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編號: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李瑩霞.初中英語單元話題作文的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英語廣場,2018(06).
[2]毛麗麗.初中英語寫作有效課堂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2019(15):1-129.
[3]費倫猛.深化小課題研究的問題與對策探析——基于內容分析法[J].課程教學研究,2017(11).
[4]黃靜.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反思性教學方法應用探析[J].教書育人,2019(09):1-56.
[5]王佩華,李綿延.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