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
【摘? 要】教育精準扶貧作為國家精準扶貧的重要構成內容,而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教育精準扶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助力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需要對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工作引起高度重視,實踐中也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取得較好效果。論文聯(lián)系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內涵,從解決農村教育信息化之貧和利用教育信息化扶貧兩方面著手,提出極具針對性的扶貧策略,以供參考。
【Abstract】Educ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direction for educ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edu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new era. In practic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chieves better resul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from two aspects of solving the poverty caused by rura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us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關鍵詞】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措施
【Keywords】new era;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52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8-0136-02
1 引言
在2018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大力支持和鼓勵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并在網絡條件下實施精準扶智,使其更好服務于國家脫貧攻堅戰(zhàn)略部署”。實踐中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扶貧工作開展新方向和新思路,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所展現(xiàn)出的網絡化、開放性、共享性等特征,打破不同地區(qū)時間和空間桎梏,使優(yōu)質教育資源得到共享,并助力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進而為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保駕護航[1]?;诖?,對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的措施展開探討。
2 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內涵
想要做好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工作,首先就要對其內涵進行科學界定和準確理解,在對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進行拆解以后,可以從扶教育信息化之貧和依靠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兩方面進行解釋,前者是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扶貧對象,通過建設教育信息化,而提高貧困地區(qū)教育信息化水平。尤其是當前貧困地區(qū)所體現(xiàn)出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優(yōu)秀教育資源匱乏、教師專業(yè)水平較低等問題,導致貧困地區(qū)教育信息化水平較低,無法取得提高教育質量和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效果。后者則是將教育信息化作為一種有力手段實施精準扶貧,實踐中就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城市優(yōu)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貧困地區(qū)中,并以教育信息化為依托,對扶貧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使之能夠輻射到當地教育培訓工作當中,甚至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扶貧進行精準識別和決策管理,使教育信息化利用率得到提升,進而取得規(guī)模精準扶貧效益,促進資源共享、教育公平和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2]。
3 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的措施
3.1 完善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
對信息化環(huán)境進行建設是實現(xiàn)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保障,盡管近幾年我國陸續(xù)實施了“三通兩平臺”“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項目,并取得較好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效果,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依然暴露出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設備不足等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使之為精準扶貧奠定良好基礎。具體內容有:①加大貧困地區(qū)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引進計算機、衛(wèi)星接收器、電子白板等信息化設備,并對多媒體、電子閱覽、虛擬實驗等教室加以構建,可以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②加強貧困地區(qū)互聯(lián)網建設,校園網作為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只有通過網絡才能夠促進各學校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并使各學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進行共享,在促進學校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礎上,使各學校在區(qū)域教研和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獲得共同發(fā)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