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蘭
摘要: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被邊緣化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存在朗讀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目的性不夠明確,還有情感共鳴缺失和教師指導機械匱乏。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策略,以期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6-0059-01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而朗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課程改革不斷地強化正確、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本要求。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通常被邊緣化,成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學生朗讀普遍存在不流暢,語言文字把握不夠,缺乏情感體驗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還有情感共鳴缺失和教師指導機械匱乏。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朗讀的有效訓練來提升學生朗讀能力。
1.保證學生讀書時間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也是用來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學習語言并不是理性分析,而是對語言直接感受的積累,朗讀就算對語言的直觀體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有多讀,才有語感,才能體會語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用純正的普通話朗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小學高段,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已具自己閱讀的能力,取消課文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即使語文教學中設有學生朗讀環(huán)節(jié),但存在朗讀形式單一,多為學生自由朗讀。甚至精讀的課文,教師也只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用大部分時間進行講解。這是極其錯誤的想法,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語文,必須多讀才能體會文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比如,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朗讀方式,當遇到對話較多、富有情節(jié)的課文時,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可以齊讀,指名讀、老師帶讀、輪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字義句意,讀多了,自然就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妙用示范指導學生
教師成功的示范朗讀對學生朗讀具有更現(xiàn)實、更直接的影響。當學生遇到不易讀準,難理解的字詞或?qū)W生情感把握不到位時,教師的范讀是便捷而有效的策略,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好比作家形象而又生動的文字,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產(chǎn)生像老師那樣身心入境的美美讀一讀的強烈欲望。教師范讀恰當停頓、合適重音、一定語速、適當語氣等朗讀技巧,適時傳遞給學生,無需作過細技巧性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文字產(chǎn)生親近感,養(yǎng)成拿到課本就忍不住放聲朗讀的習慣。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就可謂水到渠成。
3.老師有針對性指導朗讀
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為了渲染特定的審美意境,文學作品常運用留白以增強藝術感染力,閱讀需要教師的補白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及情感把握。這時,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是極其必要的。
感受即“感之于外,受之于心”,通過朗讀指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式,將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融入自己的內(nèi)心,使自己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和感染力,用以統(tǒng)率朗讀者的有聲語言,使之沿著作品的情感脈絡運動、發(fā)展,完成朗讀的全過程。可以說,理解與感受是朗讀創(chuàng)作活動的起點,也是朗讀教學應遵從的基本規(guī)律。
比如,我在教學《慈母情深》一文時,先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講解課文時,我就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體會母親的辛苦時,指導學生著重讀四個“立刻”,自由讀、齊讀、表演讀,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不難體會母親工作的辛苦,掙錢的不容易,完全沒有喘息的時間。此時,深情的朗讀完全勝過繁瑣的分析與講解,對于母愛的體會,這就是最好的詮釋。
4.精選材料,促進朗讀
朗讀形式可以多樣,除課堂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外,更要注重選擇篩選合適的課外朗讀材料。比如,進行主題朗讀,每年一次的國學經(jīng)典朗誦活動,我?guī)ьI學生選擇經(jīng)典詩文,學生以獨誦或齊讀的形式吟詠名詩名篇,還可以配以優(yōu)美的舞蹈,詮釋詩歌的音韻之美。利用課前幾分鐘讓他們從書中選取最能打動自己或最喜歡的段落朗讀并分享。還可以鼓勵親子閱讀,要求家長從課外選取合適的朗讀材料,每天抽出10-20分鐘時間陪孩子朗讀,把音頻發(fā)到班級微信群,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朗讀興趣。
5.賞識評價,鼓勵學生
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從學生朗讀發(fā)展角度去設計朗讀教學。對于學生的朗讀,教師應該給予及時、恰當?shù)脑u價,讀得好的要及時表揚,對于朗讀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應先給予肯定,然后要具體指出其是語音不夠標準,還是語調(diào)有所欠缺,或者是感情不到位,應該幫助學生找到其朗讀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加以矯正,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只要教師立足文本,考慮學生實際,真正重視朗讀教學,精心設計朗讀教學,進行有效指導,學生就一定能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中主旨,就能學好語文,朗讀就會成為語文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1):231-232.
[2] 王晨晨.從朗讀開始,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J].學周刊,2020(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