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前不久,母親過70歲生日。對此,她老人家發(fā)話,生日不聚會,連子女也不必給她過生日。原來,母親早就和幾個老姐妹約好了,生日那天各自騎著電三輪趕集一天。
集市是最接地氣和煙火氣的地方,在這里能嗅到土地的味道,看到田野的繽紛色彩,感受一買一賣的快樂。趕集對母親來講,何嘗不是一種休閑和散心的方式。母親以此來過生日,這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母親過完生日的那個周末,我回家,見院子里多了幾棵小樹,有的栽在地里,有的栽在花盆里,而且家里還多了一只大貓,關(guān)在籠子里朝我呲牙,不時發(fā)出“嗚嗚”貓嘯。母親見我對這些很吃驚,笑著說,她生日那天去趕集,在集市上逛了大半天。集市商品種類繁多,擺滿了公路兩旁,蔬果肉類、各類干貨、海貨、服裝鞋帽、五金小家電、日用百貨、貓狗雞鴨、花草魚鳥……商場買不到的東西,都可以在集市上淘到。母親和老姐妹信步在小商販清亮的吆喝聲和熱熱鬧鬧的討價還價聲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母親也是農(nóng)民,深知農(nóng)民的辛苦,拒絕不了商販的熱情,買了兩棵蘋果樹苗、一棵石榴樹苗、三棵獼猴桃樹苗,還買了幾盆盆栽的果樹苗。
我到屋子陽臺一看,果不其然,滿滿一陽臺盆栽。母親這是今年第一次趕集,明顯出現(xiàn)了“報(bào)復(fù)性”消費(fèi)。不過,母親說,她才不像我一樣凈買沒用的東西,她是理性消費(fèi),這些花、樹都很便宜,加起來還不如我一件衣服的價錢。
開花結(jié)果的植物買了我支持,但母親買那只大貓干嗎呢?大貓不比幼貓,很難養(yǎng)出感情。母親抬頭瞥了一眼屋檐下,我一看那里還藏著一個鳥籠,里面住著一只鴿子。
原來那天母親趕集,遇到一位賣石榴樹苗的老農(nóng),除了賣樹苗,他還帶了一只鴿子和一只大貓出售。幾個貓販子出價15元要買大貓,老農(nóng)不賣,母親出價25元買下,順便也將鴿子買了下來。老農(nóng)不是嫌貓販子給的價格低,他是怕大貓落入貓販子手里沒好下場,所以寧愿將大貓以15元的價格賣給母親,但母親還是按25元買了大貓。母親說,25元是市場價格,再說若不是生活困難,誰也不會將養(yǎng)了多年的貓賣掉。
現(xiàn)在母親在家養(yǎng)貓,馴養(yǎng)鴿子,侍弄花草,她要將院子打造成田園,足不出戶便可悠然見南山。母親把需要買的東西記本子上,她說待下一次趕集,再購置回來。母親長長的趕集購物清單,既“助農(nóng)”,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