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張應(yīng)松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革命老區(qū)安徽省金寨縣桃?guī)X鄉(xiāng)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里。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將軍縣。勤勞勇敢的金寨人民不僅在革命戰(zhàn)爭中做出了巨大犧牲,而且在社會主義時期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國家在金寨境內(nèi)修建了重點治淮工程——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了10萬畝良田、14萬畝經(jīng)濟林,還淹沒了包括原縣城金家寨在內(nèi)的三大經(jīng)濟重鎮(zhèn),10萬群眾為此讓出家園移居深山。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兩庫的制約,使得本來就是山多地少的金寨縣一直處在貧困縣行列。蘇明娟的家就在梅山水庫上游,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據(jù)的貧困生活,父母靠打魚、養(yǎng)蠶、養(yǎng)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每年從田地里收來的糧食僅能吃3個月,剩下的日子,全靠蘇明娟的父親蘇良友起早貪黑地上山砍柴下河抓魚換錢,買點糧食來維持。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的100多元學費,也就成了這個家庭里最大的經(jīng)濟負擔,經(jīng)常面臨著失學危險。
1991年4月,蘇明娟正在張灣小學讀二年級。這年初春的一個早晨,8歲的蘇明娟和她的5個同學像往常一樣走在通往學校的小路上。天剛蒙蒙亮,遠處的炊煙從很遠的山那邊慢慢地升起來,湮滅了晨曦的光亮??~緲云霧中,小伙伴們還要走1個小時的濕滑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蘇明娟挎著媽媽為她縫制的小書包,手里拎著一個小炭爐,這是她在上課時用來取暖的。因為所謂的課堂不過是舊時年久失修的土地廟,別說窗戶,就連土墻都是殘缺不全的。如果沒有這個小爐子,她的小手就會被凍僵。即使這樣,上學對這幾個孩子來說,依然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本文作者之一胡遵遠先生與蘇明娟合影
上課鈴響了,蘇明娟把炭爐擱在右邊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后,拿出了書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鉛筆。這時,她看見幾個干部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其中一人還拿著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機器(很多年以后,她才知道那是照相機),而拿著這奇怪機器的人就是《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
課在繼續(xù)上,但蘇明娟卻溜號了,她的大眼睛總是好奇地追隨拿著奇怪機器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的“不速之客”。她看見這位叔叔將它一會兒對準黑板,一會兒對準老師,一會兒對準其他同學……慢慢的,那個人似乎也察覺到有雙眼睛一直在看著他。終于叔叔發(fā)現(xiàn)了她,那是一個不可錯過的眼睛,純真、清澈、潔凈、好奇,甚至有一點驚恐,解海龍發(fā)現(xiàn)寶藏般舉起了相機……在那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里,蘇明娟突然感到有點害怕,她不知道此時此刻發(fā)生了什么?當然,她更無從知曉自此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
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解海龍離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縣桃?guī)X鄉(xiāng)張灣小學后不久,那組“我要讀書”的照片開始在各種媒體火熱傳播。其中一張?zhí)K明娟手里握著筆,眼睛里流露出了對知識無限渴望與向往的照片撼人心魄,催人淚下。這張照片很快就被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選定為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識,蘇明娟由此成為全國人民熟知的“大眼睛”姑娘。
然而,此時照片的主人公蘇明娟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3年后,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將一份《解放軍日報》和一封信寄給蘇明娟的校長,報紙上登載的正是這張照片。他在信里對校長說,如果你們學校還能找到這個小姑娘的話,我愿意資助她到小學畢業(yè)。校長不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但根據(jù)報道中的線索,他把四年級的全體女生叫到了辦公室,然后指著照片問道:“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空J一下!”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當時唯一的感受就是: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誰???再仔細看,還是認不出來,只是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很熟悉,然后舉手說:“老師,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薄澳悄阆挛缁丶野涯羌路脕戆?,好證明是你。”回到家,媽媽把那件衣服找了出來,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確認了。后來,李萬每個學期都給她寄一筆錢。蘇明娟及其家人都知道那錢是可親可敬的解放軍叔叔,從為數(shù)不多的津貼里一點一點省出來、摳出來的。
幸虧有了李萬叔叔的資助,才讓蘇明娟這個瀕臨失學的孩子重新有了希望。不過對于蘇明娟來說,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錢,而是李萬叔叔寫給她的一封封書信。那些飽含愛心的文字,直到現(xiàn)在都還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那些書信里傳達出來的“愛”早已深深地扎根于蘇明娟幼小的心靈。后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了僅有的退休金,還在信中安慰蘇明娟:別為我們的生活而擔心。善良忠厚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jīng)有了別人的幫助。你爸你媽還能干活,還能養(yǎng)活你和弟弟?!碧K明娟遂將錢還給老人,但倔強的老人不要。后來在征得他們的同意后,蘇明娟將這筆錢捐給了希望工程,很多人聞此感到不可思議!而這就是金寨山里人的一種樸素心理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當年,蘇明娟的父親就多次對她說:“娃娃啊,長大了你要懂得知恩圖報?!彼悦康竭^年,蘇明娟的母親鐘業(yè)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來報答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們的人,她將自己做好的一雙雙布鞋、腌制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龍、李萬和大連這對退休老夫婦,還有9個合力拼湊了100塊錢愛心款的大學生們。
1996年,13歲的蘇明娟到北京參加《中國青年報》創(chuàng)刊45周年紀念活動。那是她第一次去北京,幾個月前蘇明娟就接到了“大眼睛”照片拍攝者謝海龍的邀請信。在慶?;顒由希K明娟見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也記住了很多的好心人。
1997年的一天,村長來到蘇明娟的家,對正在做飯的蘇明娟母親鐘業(yè)臻說:“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了,趕緊給她準備準備,過兩天就走?!笔裁磿??蘇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的她才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就數(shù)她最小。會上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后鄰居都來看她,大伙問:“一個月給你多少工資?。俊痹卩l(xiāng)親們的眼里,她已經(jīng)是中央來的大領(lǐng)導了,其實這個職務(wù)是沒有工資的。蘇明娟知道,這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榮譽。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回報社會是一種義務(wù)?!逼鋵嵶鳛橹袊Mこ痰拇匀?,蘇明娟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報社會。還是在1992年1月8日,共青團浙江省委九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向全省216萬共青團員、1700萬青少年發(fā)出了倡議:獻上一分一角十分愛,助我十萬貧困失學童。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當場捐款1659元。當年,只有15歲的蘇明娟為浙江省“希望工程助學金”注入了第一筆資金。
2002年,蘇明娟在各方關(guān)注和幫助下,于2005年考入安徽大學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金融專業(yè)學習。蘇明娟進入大學后,學費由國家統(tǒng)一負擔了。為此,她致信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要求把每學期定額發(fā)給她的900元生活補貼轉(zhuǎn)讓給其他貧困學生,她自己則開始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此后,她不僅當過售樓員,還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wù)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校學生會的組織部長。有一年暑假,她帶著幾個同學去金寨縣的一個貧困村做義務(wù)支教。來到學校后,破敗的校園讓蘇明娟倒吸口涼氣:“孩子們上課的條件非常差,跟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差不多,四面通風只有一個破屋頂,孩子們的家庭也都非常貧窮?!碧K明娟和同學們給孩子們上了幾天課后才知道,班級里有一個小女孩,她和母親被父親拋棄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戶口,母女倆只能在別人家的屋檐下搭個草棚過日子,每天就靠著母親下河抓黃鱔來養(yǎng)家糊口。
當蘇明娟和同學去看望她們母女的時候,竟發(fā)現(xiàn)這個家連口鍋都沒有。那天,蘇明娟她們自己掏錢買鍋買菜,并為這對母女做了一頓飯。臨走時,還湊了1000多塊錢給她們。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覺得自己真是十分幸運?。∫驗橐粡堈掌?,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她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人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夢想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個人都伸出手來做點什么,那些瀕臨絕望的人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我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于是大學期間,蘇明娟和同學們經(jīng)常一起上街賣報紙,將掙來的錢捐給希望工程。
2005年畢業(yè)后,蘇明娟如愿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她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就拿出1000元工資,捐給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經(jīng)過高等教育的洗禮,當年蓬頭亂發(fā)的“大眼睛”小女孩,已經(jīng)成為中國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她除了把自己的工資捐出一部分來資助更多孩子外,工作之余,她還盡可能參加一些希望工程的各種公益活動,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同樣的孩子聽,鼓勵他們堅定信心走出困境。
2008年8月25日晚,浙江省樂平市舉行“放飛希望·愛心助學牽手貧困學子”公益活動。主辦方現(xiàn)場向21名貧困學子分別發(fā)放了數(shù)千元的“愛心助學款”。而在活動現(xiàn)場,一位來自安徽的女孩,受到了樂平市民的熱烈歡迎。這位女孩就是我國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她這次來到樂平,是受主辦方邀請,前來傳播愛心宣傳希望工程的。
而今,蘇明娟已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并升級當上了媽媽。作為希望工程曾經(jīng)的受助者,如今的蘇明娟已經(jīng)完成了從受助者到資助者的角色轉(zhuǎn)換。“她每年都會到希望工程辦公室來一趟,把資助金交給我們?!卑不帐∠Mこ剔k公室的工作人員說,“然后再由我們將這筆錢交到蘇明娟資助的貧困生手中?!痹S多年過去了,蘇明娟再也不是那個怯生生的孩子了,但她的很多品質(zhì)仍讓大家記憶猶新?!按緲恪⒌驼{(diào)、不張揚?!边@是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她的評價。
2017年12月15日,共青團安徽省第14次代表大會圓滿閉幕,大會選舉產(chǎn)生了新一屆團省委領(lǐng)導班子,孔濤當選為團省委書記,蘇明娟(兼職)等人當選為副書記。這個兼職副書記,與共青團組織的改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提出要建設(shè)專職、掛職、兼職干部相結(jié)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干部隊伍。此后,掛職副書記、兼職副書記這兩個職務(wù)便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各層級團委的新一屆班子成員中。團委書記班子從原來全部由團的專職工作者變成了“專掛兼”相結(jié)合,掛職和兼職的副書記很多都是來自基層的青年和非團干出身。掛職副書記每天需“打卡”上班,且承擔團委的分工,但是工資由原單位發(fā)放,不拿團委工資。兼職副書記沒有行政級別,不需要每天“打卡”上班,但在一些團委的重要活動和特定的場合,需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共同出謀劃策。簡單地說,蘇明娟這次擔任的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職務(wù),只是給了她一個發(fā)揮特長的平臺和條件,不僅沒有行政級別,也沒工資。她和20年前一樣,又一次當了一個不拿工資的“官”。2018年6月29日,共青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隨后在共青團第十八屆一中全會上,賀軍科當選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蘇明娟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她希望能夠在共青團這一新平臺,發(fā)揮對青年人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事業(yè)之中。
無論身在何處,故鄉(xiāng)最令蘇明娟掛懷。早從2013年開始至今,蘇明娟每年都要和同事到桃?guī)X鄉(xiāng)自己的母校三合實驗學校(前身為張灣小學)去看望慰問學生。對于母校,蘇明娟始終傾情關(guān)注,積極幫助愛心人士與母校牽線搭橋,“作為希望工程的‘符號,我將一直關(guān)注和我曾經(jīng)一樣的孩子,幫助他們改變自身命運,健康成長?!辈粌H如此,長期在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擔任系統(tǒng)團委副書記的蘇明娟,對于單位的志愿服務(wù)活動、定點扶貧、捐資助學等公益事業(yè),始終積極參與。“她在公益方面的帶動作用,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敝袊ど蹄y行安徽省分行團委書記盧茂魁介紹,“我們行里有志愿者服務(wù)隊,有不少人是受到了蘇明娟的影響,有些員工還與貧困學生結(jié)下了幫扶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