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內容摘要】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教育模式,將情感教育引入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文章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就如何實現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滲透 ?教育優(yōu)化
語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基礎課之一,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語文除了能夠給學生知識外,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初中生正處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方面身心的發(fā)展還不夠健全,為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在情感的啟發(fā)下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積極性。文章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就如何實現初中語文的情感滲透教育進行策略分析。
一、巧設導入,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開展的一個起點,也是情感教育的一個重要契機。如果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就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的學習情感,那么就會逐漸帶領學生走入本文內容的學習。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木蘭詩》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公益廣告。有一個一度熱播的公益廣告,基本內容是:母親正在做飯,卻接到原本允諾今天回家的兒女們輪番打來的“媽,我今天因……不回家吃飯啦?!弊詈?,老人守著一大桌豐盛的菜肴神情沮喪。我想這樣的廣告一定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教師引入這節(jié)課的內容,為學生感受木蘭的孝順做好對比鋪墊。再比如學習《斑羚飛渡》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來作為課堂教學導入:在一次森林火災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面對大火,螞蟻迅速形成一個球體。為了一線生的希望,它們沖向了火海,伴隨霹靂吧啦的聲音,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沒了,最后只有一小團螞蟻活了下來……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在生死面前誰都渴望生存下來。那么今天讓我們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吧!通過這樣故事情境的營造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文學習中。
二、尋找文章和學生情感的契合點
在初中語文學習的時候學生只有和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才會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從多個方面入手,尋找文本內容和學生情感的契合點。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初中語文《童趣》教學的時候,這篇文章使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作者兒童時期奇思妙想的一些趣事,充滿了童真浪漫。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主人公年齡和學生年齡相近的特點來吸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注意。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挖掘文本內涵,教師在講解文本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各自討論自己的童年生活故事,在思考和討論之后學生回想起了自己和文中孩子相似的經歷,在情感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也激發(fā)了自己深入了解文本內容的積極性,為文本內容的深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支持。
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產生情感共鳴。同時,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還需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比如在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背影》一課的時候,基于這篇文章飽含濃厚的情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結合《背影》中父親對兒子笨拙而深情的愛,學生都聯(lián)想到自己父母的辛苦,感同身受,認識到感恩。這樣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達到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會讓學生學會感恩,在真正意義上得到情感熏陶和教育,發(fā)揮出語文教學的德育作用。再比如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紫藤蘿瀑布》內容的時候,教師著眼于作者在看到紫藤蘿盛開而引發(fā)的對生命的感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面對紫藤蘿瀑布的時候作者的思想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作者對生命有了怎樣的感悟呢?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紫藤蘿的命運實際上象征的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結合紫藤蘿一生的命運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人和花朵一樣,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很多事情,在面對厄運的時候要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熱忱,不能夠過度悲觀消極。通過這樣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感悟文本哲理的同時還能夠啟發(fā)和陶冶學生的心靈。
三、設置情感懸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氛圍
懸念的設置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懸念的設置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桃花源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層層疑問,在疑問的指引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講解完“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懸念問題“迷路了,會怎么樣呢?”在問題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內容,了解整個文章的基本內容,之后分組討論思考回答。在學生經過小組總結出“忽逢桃花林”之后,教師順著設置一個新的懸念“桃花林怎么樣?桃花林的前面是什么地方呢?”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帶著疑問來進行接下來的文本學習,對作者所描繪的世外桃源形成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在興趣指引下深入學習,并在獲得心理滿足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性情。
四、關注課文細節(jié),啟發(fā)學生領悟情感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關鍵是主次分明,突出學習的重難點。在主次、難點分明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將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表現出來。為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學生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找出一些重點詞匯讓學生深入解讀和思考,并設置一些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孔乙己》內容的時候,在教師講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對待課文中的這兩句對話教師可以著重就“排”和“撈”字重點提問,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字應用的含義,并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推敲字詞,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五、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本中的特定情境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技巧來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閱讀學習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時候,文本中通過“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等樸實的語言來表達出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在講解到這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術思考你們的母親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待你們的呢?在教師這樣的提問下學生切身了解到自己母親平時對自己所做的貢獻,深刻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通過課文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fā)出自己的感恩思想。課文內容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更好的實現初中語文課文教學目標,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下,情感教育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內容,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德育教育,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因此,在未來,需要教師結合語文文本的教學內容要求,從情境營造、提問教學、細節(jié)教學、生活教學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優(yōu)化語文情感教育,旨在能夠更好的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朱英. 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科教文匯,2008(9):86-87.
[2] 孫新安.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科教導刊旬刊,2012(02):130+209.
[3] 李傳麗.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技術與市場,2008(12):107.
[4] 曹曉琴.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9):51.
[5] 廖崢嶸. 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考試周刊,2018.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四中學)